国家科研机构要在自主创新中发挥骨干与引领作用
来源:求实 更新时间:2012-04-14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国杰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1998年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后,取得了一批事关国家安全和信息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创新成果。2004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科院时明确要求,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要努力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不仅要创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更要造就一流的人才。目前,计算所正在按照中科院的创新战略,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努力向“四个一流”的目标迈进。下面我就国家科研机构如何在自主创新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发挥骨干与引领作用

    一个高技术研究所,从各自为战做小课题到集中全所力量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做大事,科研人员要志存高远,及时转变狭隘陈腐的观念。近几年来,我们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所战略研讨会,激励科研人员“抬头看路”统一全所的意志,力争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几件有重大影响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大事。几年的拼搏使我们体会到:只有把科研人员推到国家战略需求的风口浪尖上,才能激发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壮志豪情。计算所两个团队的科研人员之所以在研制曙光计算机和龙芯CPU的过程中充满着拼搏精神,就是因为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自身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科研工作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主要体现在科研方向的选择和科研目标的确定上。作为起骨干作用的科学院研究所,一定要为解决国家“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做出重大贡献。比如,长期以来我国缺乏自主设计生产的CPU芯片,国家安全与信息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在许多人仍持怀疑观望态度的时候,2000年计算所就率先开展通用CPU研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现在龙芯CPU的功能和性能已基本满足高端嵌入式应用和中低端桌面应用的需求。信息化是关系到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这一战略需求,计算所在做知识创新三期规划时,把为我国实现低成本信息化提供核心技术作为覆盖全所科研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十一五”期间,计算所将推出低成本的能力服务器和个人高性能计算机,为加速普及信息化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由于我们重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科研,自2001年以来连续五年,计算所每年都有一项重大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龙芯CPU和曙光超级计算机不但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也引起了西方科技发达国家的重视。前不久美国国会某智囊机构发表了一份《中国向前跳了一大步》的科技竞争力分析报告,列举了我国自主创新的3个案例,其中2个与计算所的成果有关,一个是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另一个是龙芯2号CPU芯片。这份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863计划和中科院知识创新成果的分量。

    二、重视核心与前瞻性技术研究,引领产业发展

    国家科研机构不同于企业研发部门,应更注重核心与前瞻性技术研究。过去几年里,计算所在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网格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研究,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户开始重视这些领域的科研。通过这些研究,我们体会到:选准方向比做出一个成果更重要,选准方向才能起到引领作用。今后,计算所将重点发展引领未来、有可能导致信息产业代际转移的原始性创新技术。

    从事核心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计算所的人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计算所科研的主力,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2.5岁。通过“百人计划”从海外引进的9名杰出人才都已成了学术带头人和部门领导。200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中计算所就占了两名——胡伟武、孙凝晖,而且两位都是30多岁的年轻人。通过岗位聘任和一系列的激励措施,计算所的人气越来越旺,凝聚力越来越强,不愧为一支科技国家队。事实证明,包括计算所在内的中国科学院科技国家队是值得信赖、善于攻关、能打硬仗的队伍,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战略力量。国家对这支队伍的投入不是一般的公共财政支出,而是一种高回报的战略投资。

    起引领作用的一个好方式是积极参与制定技术标准。由于科研机构是中立的,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在推动新标准的建立中可以起到特殊作用。计算所牵头、100多个企业参加制定的音视频编解码AVS标准是我国按国际惯例制定技术标准的一个范例,已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与重视。

    三、加强与企业联合是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的重要环节

    上世纪80-90年代,通过科技人员“下海”,计算所创办了联想、曙光等高科技企业。进入21世纪,我们在继续支持科研人员与社会力量结合创办高科技公司的同时,花了相当大的精力探索计算所如何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我们找到的一条途径是与地方政府特别是与沿海地区的高技术园区合作,建立以技术转移和人才辐射为目标的计算所分部。

    两年多来,我们在上海、苏州、宁波、东莞、肇庆等地建立了若干分部。这些分部既是当地的公共技术平台,又是计算所的技术辐射中心,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支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比如,上海分部牵头成立了AVS-M产业联盟;苏州分部成立了“江苏省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中心”,并获得江苏省重大产业化项目(龙芯产业化基地);在东莞成立了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等。通过建立分部,计算所将逐步发展成为网络型研究所,引领中国特色科研体系的构建。

    计算所将以全国科技大会为动力,加强前瞻性和基础性研究,加强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协作研究,通过中科院的创新基地、跨所合作以及国际合作,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凝聚与造就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促进成果规模产业化,实现跨越发展,在信息领域的自主创新中更有效地发挥骨干与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