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务数据“活”起来 群众办事更便捷
合肥稳步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
税务机关通过调取房地产企业在房产局预售资金监管账户中的数据,堵塞税收漏洞,查补税款1.65亿元;一键调用申请办电所需电子证照,实现“零证”办电;企业登记“智能审批”,实现“随到随办、立等可取、秒批发照”……近年来,在政用、民用、商用等多个领域,合肥市大数据平台释放的“数据红利”随处可见,深刻影响着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接入350亿条涉及162个业务系统的数据。
数据汇聚 打通共享交换通道
作为数字合肥建设的基础支撑平台,2017年,市大数据平台开始建设。该平台以整合分散在合肥市各个政务部门的数据资源、支撑政务社会服务为目标,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治理、共享开放、监测管理、开发应用于一体的政务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大力提升政务数据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
据了解,市大数据平台已接入政府部门数据和城泊、燃气等社会数据,完成71家市直单位、282家区县单位的350亿条数据的汇集入库,涉及162个业务,为全程网办、金融赋能、智慧审批等应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实现了部、省、市、县四级数据贯通。
“市大数据平台建成以来,促进了部门间数据的融合,打通了数据共享交换通道,推进了全市的数据治理。”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治理 激活沉睡的政务数据
数据通了,群众的“心”也通了。
“没想到,在手机上动动手指,第二天就拿到了孩子的出生证明。”近日,市民胡先生的孩子出生,他登录皖事通操作,仅隔一天,就拿到了相关证件。
据了解,市大数据平台有序整合了公安、人社、卫健等政务部门数据,利用人脸识别和电子证照等技术手段,围绕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出生申报户口登记、社会保障卡办理、医保缴费等事项,打造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站服务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跨部门联办模式。
“依托市大数据平台强大的数据汇聚功能,合肥深入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以群众眼中的“一件事”为视角,构建“场景式”主题套餐服务,提供统一的办事流程驱动,实现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联办,沉睡的政务数据被彻底激活。
截至目前,合肥市政务服务网已经实现包括“我要开宾馆”“我要开饭店”等200多个一件事联办、近2000个一件事导办,越来越多的便民利企服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合肥连续多年位列全国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第一方阵。
数据应用 实现开放共享服务
随着市大数据平台的迭代升级,合肥已初步形成“数据使用部门提需求、数据归集部门做响应、市数据资源局保流转”的数据调度新局面。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用市民政局的婚姻信息接口,取消了婚姻证明要件的提供,公积金业务办理婚姻状况可在线实时核验,实现业务办理从“线下跑”到“网上办”。
市人社局向市房产局共享“技工学历证书”“社保缴费情况”“劳动合同备案情况”“社保卡”等数据,规范人才租房补贴发放程序,助力人才租房补贴“零跑腿”。
市教育局通过市大数据平台,调用市公安局、市自规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等多部门数据服务,使户籍、房产、居住证等数据得到有效融合和应用,建成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报名信息登记系统,实现中小学报名“指尖办”。
……
截至目前,市大数据平台已编制上线15506类数据资源共享目录,提供1845亿条次数据共享服务。
“市大数据平台基础是数据汇聚,关键在数据治理,目的是数据应用。”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实现了全市政务数据在一个平台汇聚、一个标准治理、多部门应用,推动了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开放共享和流程协同。
据了解,市数据资源局将以“汇、治、用、管、看、评”为总目标,在现有政务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行业数据、社会数据、经济数据,加快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和环保、交通、金融等主题库建设,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稳步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记者 苏龙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