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力提速数字化建设不断方便百姓生活
来源:郑州日报 更新时间:2023-05-09

 打造全国重要“数仓、数纽、数港”—— 
 数字赋能创造“数字郑州”提速 
 第一篇章 跳动的“数字郑州” (一)


郑州大力提速数字化建设不断方便百姓生活——
服务“一朵云” 便民“一张网”


编者按

“数字郑州”,智创未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标准,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数仓、数纽、数港”,努力让郑州成为“数字中国”的标杆城市,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郑州日报即日起推出“打造全国重要‘数仓、数纽、数港’”——【数字赋能创造 “数字郑州”提速】系列报道,通过【跳动的“数字郑州”】【美好生活 轻松一“点”】【“数字郑州”在行动】等三个篇章,全方位展示郑州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努力的方向和未来的规划,描绘美好“数字郑州”发展蓝图。敬请关注!
数据创新中心(DBD)落户郑东新区智慧岛,围绕“物流、医疗、金融”三大领域规划梳理18个应用场景,相关数据采购需求超5亿元……
高速运转的服务器、昼夜不停的数据中心、迅捷通畅的网络传输……奔跑的字节和海量的数据正在汇聚成“数字郑州”加速发展的“智慧”力量。

郑东新区智慧岛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的“2522”整体框架。建设“数字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性、基础性、支撑性工程,而加快“数字郑州”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郑州也正在对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框架,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数仓、数纽、数港”,推动“数字郑州”建设整体跃升;不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依托“一朵云”和“一张网”的建设,打造一体化公共服务、保障、发展平台,将“人、地、物、事、情、组织”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方便百姓生活和优化治理水平。
优化体制机制取得成果
建设“数字郑州”是数字时代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作为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代表着“数字中国”建设迈向了实质的落地阶段,数字技术与行业、城市、经济将进一步深度融合。
今年4月10日,“数字郑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全市上下坚持“三标”引领,对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框架,努力把郑州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数仓、数纽、数港”,推动“数字郑州”建设整体跃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首先从发展数字郑州的机制体制入手,以数据信息类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为契机,构建一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四网(物联网、视联网、政务网、网格化)、五中心(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大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算力中心)、一集团(郑州数智科技集团公司)、一研究院(郑州大数据研究院)、一联盟(“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相互支撑作用的数据信息机构职能体系。与此同时,还主动抢抓数字化重大机遇,以城市大脑建设为牵引,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党建引领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城市大脑”项目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重点领域,取得一系列成绩,市域社会治理网格化运营管理平台获评工信部“2022城市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获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综合改革“最佳范例城市奖”……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优化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中国人口口相传同时又亲眼见证的朴素道理。在数字时代,这条“路”正展示出新的内涵与创造力。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布局,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等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和规模化部署,取得显著成效。

郑州市政务服务中心
统筹建设“一朵云”,建成8.98万核计算能力和39.4PB存储规模的政务云平台,承载了44个市级政务部门、16个区县(市)的216个智慧政务类及民生服务类应用。着力建设“一张网”,形成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内网、办公资源网的一张网体系,其中电子政务外网覆盖全市16个区县(市)的187个乡镇办和194家市级部门单位,电子政务内网已覆盖全市99家市直党政部门;办公资源网覆盖全市16个区县(市)和207家市直单位。建成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贯通省市县三级、59个市级部门,数据归集量达1233.72亿条,数据交换量1835.12亿条。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空间地理四大基础库基本建成。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网格化能力不断提升。

郑州市政务服务中心
依托城市大脑基础底座,建设“人、地、物、事、情、组织”六要素数据库(一个库),划分构建217个一级网格、3551个二级网格、18314个三级网格、60415名网格员的三级网格运行体系(一张网),依托统一基础地理信息(GIS)平台,形成全市统一、多方共享、动态更新、精准识别的网格化电子地图(一张图)。同时,还开发建设了“郑好办”市民端、“郑政钉”网格端、城运中心大屏端“三端协同”网格化运行管理平台(一平台),发布上线人户核查、网格疫情防控、基层社区防汛等应用场景。
截至目前,我市基本建立了“市域一体、直达基层,上下贯通、纵横联动,反应灵敏、安全高效”的市县乡三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体系和三级网格治理体系,基层网格治理智能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数字郑州”建设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不能只强调技术在应用中的表现,真正感受到智慧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居民,做到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才是拥有灵魂的智慧城市。
为此,我市在进行“数字郑州”建设时,特别注重特色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城市大脑一期项目奠定了“数字郑州”的基础底座,二期智慧停车、智慧矛调等23个系统在区县(市)间推广应用。在智慧停车方面,平台接入停车泊位43.66万个,实现车场推荐、余位查询、停车诱导、路内泊位无感支付、先离场后付费、统一电子发票等功能,成为我市停车管理和停车服务的重要手段。智慧医疗已汇聚937万人健康档案,实现病例互认,支持疫苗接种预约、查询。
“120智慧生命通道”打通了急救车和院前信息,实现“上车即入院”,极大缩短了急救时间,提升了急救效率。智慧文旅推出数字“码”上游,覆盖郑州市71个景区,语音导航景区53个,实现重点景区全覆盖,结合互联网数据对全市22个4A及以上景区进行数字化监管。
智慧环保,接入660个监测点数据、21213个污染源数据,956家企业实现三网融合,接入1868家企业污染源监控视频,建立3253家重点企业污染源智能档案,实现“一企一档”。智慧市监方面,电梯智慧救援系统已覆盖全市12万台电梯,实现对8000多部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管。
人,才是数字化建设的中心,这些以人为本的实际应用,既是“数字郑州”建设的目的,也是生命力所在。
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蓝图绘就卷已开,江海乘风启新程。
在“数字郑州”相关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市还在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以“1+1+1+N”为工作总抓手,即做好一套总体设计,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布局一个创新中心(DBD),落地包括数据金库、数据要素加工交易中心、数据要素改革研究院在内的N个具体项目,充分发挥大型央企的行业龙头带动作用,带动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在我市集聚发展。

郑东新区智慧岛
截至目前,总体设计方案初稿基本完成,中国电子数据产业集团(筹)与郑州数智集团组建合资公司已完成签约,数据创新中心(DBD)已落户郑东新区智慧岛(创智天地),25家数据要素型企业已签约入园,预计6月底正式开园。重点围绕“物流、医疗、金融”三大领域规划梳理18个应用场景,相关数据采购需求超5亿元。其中,金融场景(农商行信用贷),已完成首批19个数据元件设计和试生产,具备“首单”签约条件(5000万)。物流场景完成“无车承运”数据治理空间规划设计。医疗场景完成“护加家”护士上门服务场景设计。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提升“数字郑州”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全力培育数字产业生态、打造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优化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实现“数字郑州”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全国领先,数字技术叠加效应、倍增效应、溢出效应全面释放,引领全国应用创新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努力将郑州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数字标杆城市。(记者 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