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来源:四川日报 更新时间:2023-06-26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把握农业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相互联系,它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扮演了三个“角色”,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制约,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保障
16问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重大战略部署,包含着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系统目标和整体进程。其中,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尤为繁重和艰巨。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农业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相互联系?农业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关系我国未来命运的重大战略。同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任务。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把握农业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相互联系。
第一,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正所谓“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方面,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主要在农村,以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农业现代化应当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但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就算在现有65.2%的水平上大幅提升到70%,也仍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如何实现这部分人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回答的重要议题。换言之,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和农情,内在地决定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必然具有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特征,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需要将数量如此庞大的小农户平稳有序地引入现代化进程。可以说,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农业现代化既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也是推进并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多元化探索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不仅凸显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且构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路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重要特征。就农业而言,虽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GDP的比重不断降低,但却是所有产业中距离自然最近并且与人关系最密切的产业,农业产业的生命特征本身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与农业现代化所要求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契合的。农业现代化不仅要从以往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提升转变,更要求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如果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比喻成修建一座宏伟大厦的话,农业现代化就是这幢大楼的重要基石,它不仅要承载数量庞大的城乡人口完成现代化的历史跃迁,更要承载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追求生态和谐的内在需求。
第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制约。比较而言,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短板,农业大而不强是现阶段中国农业的真实写照。
相较于工业与服务业发展而言,农业在科技应用、人口素质、生产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第一产业生产效率远远低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更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长足发展,但农业比较效益偏低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产业仍然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发展区域失衡的问题仍然突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在资金供给、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是农业建设进展最快和成效最显著的区域。东北和中部地区农业资源丰裕,土地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国领先,农业现代化表现出加速推进的良好势头。相比而言,西部地区主要由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的双重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较滞后,是农业强国建设亟待突破的重点区域。可以明确的是,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比较的视角看则是需要补齐的短板所在,而且农业内部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突出软肋,同样必须加以解决。
可以判定,能否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将直接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色。形象一点来说,农业现代化之于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就像木桶的短板之于木桶一般,如果不能将农业现代化这一短板补齐,无论其他领域如何努力或突破,都难以有效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木桶”的实际盛水量。
第三,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保障。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农业作为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既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更与国家战略安危密不可分。农业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压舱石,又具有战略后院的重要保障功能。
从国内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必须有效保障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也就是必须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由此足见,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线所在,是农业现代化必须承担的重大使命担当。特别是在耕地资源稀缺、劳动力老龄化矛盾尖锐、小农户以分散小规模经营为主的复杂条件下,如何合理强化耕地资源的用途管制、创新适度规模的经营方式、探索更有效率的补贴支持政策、全方位立体式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这将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保障。
从国际视角看,只有稳住农业大盘,才能真正稳定国家安全的战略全局,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相互交织的不确定风险。中国式现代化并非在封闭的环境下向前推进,而是不可避免地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影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强烈冲击下,对我国而言,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就会越强,市场主导权才会越大,应对世界农业贸易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才能显著提升。因此,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客观上需要以稳定推进农业现代化来发挥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看,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农业自身十分紧迫的发展需求,而且稳基础、防风险的战略功能同样极为重要。在确切意义上,农业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能够行稳致远的关键保障。正因如此,在当前条件下我们尤需高度重视优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更大力度加快缩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差距,卓有成效地擦亮农业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鲜亮底色。
(感谢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郭晓鸣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