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探索按距离精准化货币补贴 保障基层公务出行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更新时间:2023-08-08

安徽车改再出招——芜湖市探索按距离精准化货币补贴 保障基层公务出行


本报讯 不增一辆公车,基层公务出行更顺畅。基层工作事多车少,在公务出行时,可能存在三种“尬”——“车不够用下不去”“管理混乱说不清”“私车公用倒贴钱”。

夏春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赶往工作地
这些“堵点”“痛点”,都影响了基层工作开展。
在安徽,则有多重“实招”来化解。2022年,基层公务出行保障改革有许多进展与成效,许多地区探索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跨区域公务出行保障等措施,打通了基层公务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可在芜湖市的一些乡镇,没新增、没租赁一台公务用车,基层公务出行不仅一点儿不“堵”,反而更“畅”,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该市推行基层公务出行“距离保障法”,用“信息化平台+精准的货币化补贴”,实现既便捷管用,又规范省钱的目的。
“开私家车办公事,还不用倒贴油钱”
“前两天刚下过大雨,领导交代我去水库边查看防汛情况”。5月5日中午11点半,芜湖市南陵县工山镇党政办副主任夏春顾不上吃午饭,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赶往当地的一座水库边。
去干公事怎么开私家车?操一口芜湖方言的夏春神秘地笑了笑:“给你看个新‘库字’(科技)。”
他上车用手机点开一个名为“公务用车易”的APP,输入出行人、目的地、工作事由等信息后,点击申请,显示“出行”。
15分钟后,车辆到了水库边,夏春点击“到达”,这趟单子就完成了。APP上显示:单趟8.1公里,往返16.2公里,补贴25.3元。
月底,整个月的公务出行补贴经审核公示后就会打到他账上来。
“按距离算补贴,精准、规范又合理,基本上就是油费和车损的费用,可以不用自己倒贴油钱了。”夏春说道。
“距离保障法”,简单而言,就是依托安徽省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平台,按距离精确计算公务出行的成本,再按次给出行者发放补贴。
早些年可没这么方便。工山镇是全省最早试行基层公务出行货币化补贴的乡镇。2016年,该镇采取了分类包干法,鼓励大家自行解决公务出行问题,补贴方式按照到所辖18个村委会道路里程远近,分了6大类计算,去远的村补贴多,去近的村补贴少。
这办法看似合理,但也有些粗糙和死板。
“分类包干法”报销比较麻烦,补助标准也不够精细。一方面,出行人要填纸质审批单,找分管领导签字审核;另一方面,补贴标准是按照到村委会的距离计算的,可事实上不少出行者要去自然村或田间地头等其他更远的地点。”南陵县工山镇副镇长王丹表示。

夏春在手机上填写申请信息
“去年9月,我们在市、县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指导帮助下,实行‘2.0版本’,依托安徽省基层公务出行保障服务平台的距离保障模块,按出行远近公里数和人数设定补贴标准,平台借助北斗定位系统智能测量出行公里数,自动计算每人每次出行的补助费用,按月自动生成汇总报表”。王丹介绍说。
补贴标准怎么制定?各乡镇的补贴标准大同小异,以南陵县为例,工山镇属丘陵山区, 3公里(含往返)内10元,超出部分每公里3元(含往返)。许镇镇属平原圩区,3公里(含往返)内也是10元,但超出部分每公里2元(含往返),这样算起来,丘陵山区每公里1.5元,平原圩区每公里1元,基本包括绝多大数车型的油耗和车损成本。
当然,“距离保障法”并非只保障私家车的公务出行,而是具有更大的普适性。
比如不会开车的,没有私家车的,可以打车,也可以租赁新能源车或社会车辆,经审批后都能按距离精准拿到补贴。
“科技+制度,便捷省钱又透明”
实用、便捷、规范、省钱,是该模式的几个显著优点。
其中,“实用”算是最大优点。基层事务繁杂,可公务用车就那几辆,如果光靠租赁,也难以满足所有需求。
以实行“距离保障法”的另一个乡镇——南陵县许镇镇为例。全镇有253人有公务出行需求,如果租赁,几十辆车都不够用。
“精准的‘距离保障法’解决了大问题,解决了‘公车不够用、开私车亏本’的尴尬”。南陵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人章跃进表示。
南陵县许镇镇经发办工作人员开着私家车陪同经营户办理营业执照相关材料;镇残联工作人员开私家车带志愿者给残疾老人理发……实行该举措的多个乡镇,为民为企服务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方便,是“距离保障法”的显著优势。有了信息化平台,轻点手机下申请单,即使领导忙没有审签,也能1分钟后自动启动,再实行事后审签。出行者再也不用拿着纸质申请单、报销单一遍遍地填信息、等审批了。

郑贤胜正在核查公务出行补贴账单
如何防止“刷单赚钱”?怎样核实出行者真的到了目的地?补贴发放是否规范?“智能+人工”的管理可以堵住漏洞。
在出行信息上,平台能记录每次出行的详细信息,智能计算公里数和费用,融入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全省一张网”,数据可存储、可追踪、可溯源、可查看;在把关上,实行“分管领导前端审签,发放补助末端审核”的把关机制。
在许镇镇政府食堂门口,贴着十几张大纸,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个月份公务出行者的订单,出行人、出行时间、地点、补贴费用、审核后费用等信息一目了然,全部张榜公示。
“我会在月底校核每笔订单,有时也会发现异常情况,大多是忘记点‘到达目的地’,导致计费过多,这些都校正了过来。”许镇镇党政办主任郑贤胜笑称自己是“最后的把关人”,“如果有人‘恶意刷单’,大家一看公示栏就能发现,挣小钱丢大脸,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干。”
另外,平台会按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身份进行识别,领取车补的公务员在保障范围内是没有补助的。
值得关注的是,“距离保障法”还鼓励拼车,同行人员每加1人,补贴加10元。
“距离保障法,看似补贴不少,其实是非常划算的。”郑贤胜算了一笔账,如果添置一台公务车要花十几万元、还得加上保险、养车和驾驶员工资等开支,若分时租赁一台车,每年也要四五万元左右,可按距离的货币化补贴则省了很多钱。据统计,该镇公务出行的节支率达到25%左右。
“多轮驱动、自由组合,让基层车轮跑起来”
长期以来,面对“事多车少”,地方政府总是想着“增车”,可一味“增车”并不能满足需求,而且代价更大。
“基层工作五花八门,各种重点工作、常规工作、专项工作、紧急临时性工作互相交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果公务用车完全由政府部门提供保障,靠政府统筹安排,是无法满足基层公务出行的实际需求的,而公车保障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基层就无法实现高效稳定运转。这也是广大基层干部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芜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赵贤好坦言。
思路一变天地宽。赵贤好说,“基层公务出行是难点,也是焦点。我们在推行‘距离保障法’过程中,不再以车为核心来解决公务出行的问题,而是以保障履行公务出行的需要为核心,可使用私家车、出租车、租赁车等,实现公务出行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期望通过这种变革,不仅仅是用于派车,同时也记录日常工作。”
“距离保障法”已在芜湖市南陵县实现了全覆盖,芜湖市下属县市区也在积极跟进,能否更大面积推广?
“芜湖市探索创新的‘距离保障法’,拓展和完善了货币化补贴的路径和办法,弥补了不易操作的短板,适应了基层工作需求和发展变化,‘距离保障法’的推广将有效补足分时租赁或社会化租赁等社会化保障方式保障能力的局限,是全省基层公务出行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和完善。”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邹月明认为。
“多轮驱动”,是《安徽省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核心思想。其中提出,倡导租赁新能源汽车、支持采用货币化补贴、规范租赁社会化车辆,鼓励因时、因地制宜,积极创新保障方式,所有保障方式尽可能纳入平台管理。
如今,安徽已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基层公务出行保障体系,获得中央车改办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肯定,并作为经验在全国推广。截至目前,已有来自河南、湖北等多地考察团来安徽学习考察基层公务出行保障经验。
未来,“距离保障法”或将结合大数据技术,用于统计分析干部下基层的次数,开展公务涉及的人、户、物,成为考核评价基层干部的主要依据,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减负增能。(王弘毅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