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来源:学习时报 更新时间:2023-10-23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整合数据资源,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同时要求健全基层智慧治理标准体系,推广智能感知等技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通过自动化手段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对于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通过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形成了不少基层数字化治理的经验。但同时,基层治理方面也存在不少挑战。部门间存在信息壁垒,各自为政,不愿将资源和信息共享,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上下联动不够顺畅,治理任务过多地转移到基层,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的“碎片化”导致了治理体系结构和功能的失衡,进而限制了基层治理主体的行动能力。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发展带来治理对象更趋复杂化,进而产生基层治理对象离散、无序和低组织化等。此外,虽有技术引入,但实际治理效果不理想、数据共享意识淡薄、“信息烟囱”出现。因此,要结合基层治理的具体情境,重塑基层治理的结构和功能。数字化技术将为基层治理困境的化解提供新的路径。
打破部门融通壁垒,构建综合数据共享平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意味着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现,需要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数据汇集整合、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有效手段。“一体化”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手段采集、研判、共享信息等方式,及时处理基层社会治理的风险和矛盾,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群众困难。建立数据开放机制,积极推动公共数据信息的开放与共享,与社会、群众建立起畅通无阻的数据输出与反馈系统,通过搭建综合数据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层跨部门、跨系统的能力,增强政府对数据统筹协调能力。提高“一体化”数据平台数据使用效率,全面深入挖掘区域海量数据、实时更新数据和沉淀储备数据,提高社会治理部门对大数据的研究应用能力,提高数据使用效率。利用收集的大数据,打破人员、空间、时间的限制,提升政务数据信息的整合覆盖、分级管理、统筹利用和互认共享水平。
释放人工智能技术动能,构建全面智治社会模式。人工智能推动政府治理重心前移,智能感知、深度学习与智能算法的应用,可以更加主动预判、监测、处理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与风险,预测并尽可能避免灾害带来的影响,提升城市综合风险防治韧性。人工智能技术将持续提升交互性和个性化适应能力,根据不同对象的差异化特征,实现个性化的交流模式,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由于智能化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广泛应用,催生出新产品、新业态,智慧购物、智慧医疗、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进一步提高纵深服务能力,智能交通、智能城市大脑等城市治理细分领域的智能化服务水平有效改善。人工智能技术将改进社会服务的使用体验,降低社会服务获得成本,打造更加完善的基层智能治理系统。
加快基层治理人才技能培训,提升基层治理数字素养水平。加大技术型人才投入与储备力度,着力健全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积极加强对多元主体数字治理能力的教育培训,制定多元化数字能力培训方案,通过课堂、实地教学等方式提高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对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应用、维护及后续开发能力。加大对有关人才的引进力度,扩大专业人才规模,增加专业性人才队伍,强化政府职能部门、高校、技术型企业等主体的协同联动,通过设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确保将最新创新成果尽快地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探索将第三方专业机构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基于其专业化的技术支撑、人才支撑,从治理机制创新、治理系统升级、治理模式转变等角度介入,发挥他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通过数字化改革,建立各方参与、充满活力的多元共治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加快构建网格化集约管理、一体化联动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