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一网通办”:线上智慧办、线下温暖家、辐射长三角
来源:新民晚报 更新时间:2023-10-25

出生、入学、创业、就医、退休……每个人一生都有许多重要时刻需要与政务部门打交道。作为上海率先提出的“互联网 政务服务”品牌,“一网通办”把我们日常社会生活中许许多多需要到政务部门办理的事项,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10月19日,青浦区副区长倪向军和青浦区政务服务办公室、青浦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张慧明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带领广大市民和网友走进“一网通办”,与大家谈谈青浦区“青浦好办”改革的成果,并为网友解答一些相关问题。


 深挖三点内涵 服务民众以便利

倪向军介绍青浦区从2019年开始推进和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一路历经改革攻坚年、改革提升年、改革拓展年、用户体验年,打造出了“青浦好办”政务服务特色品牌,也收到了企业群众的良好反响。2023年,围绕青浦区区委区府“战略赋能区、数创新高地、幸福温暖家”的奋斗目标,“一网通办”工作也进一步迭代升级,朝着构建“线上智慧办、线下温暖家、辐射长三角”的“青浦好办”升级版迈进。倪向军指出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根据群众的需求,能不去窗口就尽量不去窗口,本来要跑好几次窗口的,尽量能够结合线上办理的方式,压缩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这需要各部门简化优化办事流程,特别是跨部门的协同办理流程,另一方面也要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借助一些AI产品来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服务,代替耗时耗力的人工服务。

张慧明表示“线上智慧办”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打破时空限制,让很多事情不用再到线下大厅去办,而是在电脑上、手机上便捷地办理。张慧明指出青浦区通过推进“远程视频办理”、构建15分钟自助服务圈和打造“随申办”掌上精品旗舰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服务。
倪向军介绍“线下温暖家”是区域发展目标“幸福温暖家”的延伸,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构建“温暖家”服务品牌、延伸“同质化”政务服务窗口、强化“创新核”数字优势转化,以及打造“高颜值”政务服务中心,来进一步完善立体化的“青浦好办”服务体系。

倪向军阐述青浦区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网通办”辐射长三角的改革成果不断深化。自2020年起,青浦区就主动跨前,与吴江、嘉善地区紧密联动,在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市政府办公厅等的指导下,经过三年的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打破政务服务时空限制和地域壁垒的新路,实现了融合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的“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2022年,青浦区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案例被评为全市各区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长三角“一网通办”的辐射和示范效应在不断扩大。

落实两处改革 简化跨部门流程

“一网通办”本身就是一场政府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所以必然要求职能部门不断进行调整转变。简化优化跨部门协同办理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百姓时间,更好地服务群众的必由之路。

倪向军指出青浦区大力推进了“一件事一次办”和“一业一证”改革来简化优化跨部门协同办理流程。“一件事一次办”就是转变视角,把分散在各部门的不同事项集成为企业群众办理时的“一件事;而“一业一证”就是根据业态划分,把一个行业涉及的不同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比如以前开一家便利店要办5张不同的证,现在只要一张综合许可证。

张慧明详细介绍了青浦区如何扎实推进这两项改革。在“一件事一次办”方面,于2020年调研时发现,50周岁以上人群在办理房产相关事项时,补领婚姻登记证的需求比较大,一年办件量要2000件以上,但青浦区婚姻登记部门受场地限制原因,没有单独设置查档窗口,于是很多前来补证的申请人又要去档案部门开查档证明,再回到婚登部门申请补证,这样就来回跑了三次。针对这个情况,倪向军亲自协调召开专题会,政务办和民政、档案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在婚登中心增设窗口,安排专人进行查档,让群众只跑一次就能完成查档和补证,还可以对身份证、户口本等进行电子亮证,整个流程不到20分钟就能完成,很多申请人都说“没想到这么快!”截至目前,共办理“补领婚姻登记证”一件事5416 件,让群众大大受益。
在“一业一证”方面,青浦区结合区内古镇和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优势,形成了民宿业态“一业一证”工作方案,将卫健部门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市场监管部门的食品经营许可、水务部门的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等,集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助推民宿行业健康稳步发展。目前,全区层面“一业一证”改革范围已经拓展到了民宿、超市、饭店等25个行业,发出行业综合许可证近1100张。

推进两项工作 打通数据壁垒

围绕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青浦区“一网通办”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构建了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呈现出“线上智慧办、线下温暖家、辐射长三角”的立体化格局,不仅拓宽了服务半径,让政务服务触手可达、就近可办,也让政务服务的“小温暖”汇聚成了城市生活的“大幸福”。要实现“一网通办”,打通部门之间数据壁垒、以智能服务代替人工服务是必不可少的,青浦区也为此做了许多工作。
倪向军介绍2019年8月,青浦区成立了青浦区大数据中心,在区行政服务中心挂牌;10月,区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启动,构建集数据汇聚、整合、共享、应用、评价、展示六位于一体的大数据资源体系;2022年9月,全区云、网、安职能进一步整合到区大数据中心,公共数据治理共享和网络数据安全防护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

张慧明表示青浦区大数据资源平台目前已经汇聚了数据71亿多条,累计归计区业务系统68个区级业务系统,获取国家和市级数据资源380个,搭建了23个不同类型的专题库、主题库,发布数据目录2200余条,日平均数据交换量在303万条以上,公共数据治理也得到了市上级部门的肯定,特别是在今年,在公共数据运营和月度考评当中都名列前列。

在打通部门之间数据壁垒、以智能服务代替人工服务方面,青浦区主要是推进了两项工作,张慧明介绍一是“免申即享”,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政策和服务精准找人。2022年以来青浦区先后上线了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扶持、医疗救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15个“免申即享”事项,惠及企业670家、群众有12万人,兑付资金近1.4亿元。这项服务正在从原来“人追政策”向现在“政策找人”数字化转型。
二是深化优化“企业专属网页”功能,进一步提升主动化、智能化、精准化的企业服务能力。这也是是全市“一网通办”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登录后可以查看自己的专属网页,可以进行政策订阅、匹配等,解决企业一些看不到、看不准、看不懂的政策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青浦区在企业专属网页上有286个政策项目的初步匹配,有75个高频事项实现智能深度体检。近期,还上线了全市首个“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材料初审平台,系统自动生成检查所需的材料清单,监管人员可以实时查看企业上传的资料并进行审核,在“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前提下,也让企业感受到政府部门监管工作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