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数据有“档” 智治智用
来源: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24-02-07
我们每个人一生会产生海量数据,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么多数据尤其是公共数据如何按照档案一样整理好,供便捷查询和使用呢?

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持续提升政务数据质量,从源头加强数据治理,围绕企业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编制“一企一档、一人一档”数据规范,推动实现“一数一源一标准”。浙江正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数据治理、数据共享等是其中关键一环。
在嵊州,该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加强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协同嵊州市档案馆及相关职能部门,由杭州安铂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承建,探索智慧高效优服务,利用地方政务服务过程中多部门形成且归集到嵊州市档案馆的出生、工作、婚育、养老、身后等人生10个阶段已形成的数据,统一标准、统一代码、统一建模,创新大数据等技术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领域的新应用,完成了“个人全生命周期数据档案化治理”实践案例研究,以数据档案化治理新模式推进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区域发展、资政决策等各类场景建设,为县域公共数据治理探索了新路径。
创设高质量数据治理模式
公共数据治理中存在数据多源头、不一致、不完整等诸多问题。一大原因在于标准缺乏且不统一。嵊州市数据档案化治理团队于是邀请了教授学者、上级领导、技术人员等58位有关专家,组建专家“智库”,通过召开数据档案化治理现场研讨会、上门学习取经等方式,围绕基础理论、法规依据、实践经验等方面开展研讨,梳理形成5类方法论和路线图,推动实现省、市、县、乡镇四级数据档案化(可信化)治理协同。
标准明确后,数据有了归集准则。围绕出生、教育、工作、就医、置业、婚育、出行、救助、养老、身后等人生10个阶段,依托嵊州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数据,开发团队通过定向归集本地公共数据、精准回流省级公共数据、光学识别个人纸质档案等方式,实现个人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夯实数据支撑底座。目前已完成数据归集183类共7744万条,光学识别电子档案5.24万份。
数据归集后如何验证、加工、纠错、融合?这是数据使用前的必要环节。开发团队搭建了系列智能算法。构建5种数据校验算法,通过数据碰撞,对数据结构化性质开展一致性验证,同时对多类别数据进行交叉验证,保障数据全域一致性;构建8种数据加工算法,对批量数据及接口数据进行融合加工,通过对关键字段汇集比对,自动补全空缺业务字段,打造以身份证号为关联主键的个人数据专题档案库。截至目前,已修正错误数据1015万条,补全残缺数据503万条,整理个人档案2371万件。
提供增值式政务服务
数据的价值在于使用。开发团队按照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等要求,开发了多种数据使用模式。
查询,是群众的高频需求。嵊州打通了浙里办“浙里档案”专区,共享身份证、驾驶证、学历证书等17类电子证照成果数据,开通线上证照查询通道,为群众提供个人电子证照一键查询服务,帮助群众应对各类突发场景。如实名制参观旅游景点未携带身份证时,可通过“浙里档案”查询专区,实时获取电子身份证。
办事需要带很多纸质证件、文件、档案?嵊州人民有新选择。当地统筹梳理群众办件所需证明材料,制定数据文件固定模板,自动填充标准字段。开辟线上政务网“查档直通车”,工作人员直接调用所需证明材料,逐步推动“减证便民”“无证利民”办件,提高群众办事便捷性。已实现不动产登记、教育报名、政务查证等多个政务服务事项无纸化办件。截至目前,不动产中心通过电子证照数据来进行相关业务的办理,每月可减少4700余份的纸质证明材料。在教育报名方面,教体局利用如出生证明、不动产证书证明、户口簿、居住证、婚姻登记信息等电子证照数据,已减少1.9万名中小学生近10万份纸质证明材料。此外,民政局也在老年人“爱心助餐”场景中利用了嵊州户籍老年人的身份证明等数据,已帮助6000多位老人免证享受爱心餐。
嵊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四楼的不动产登记窗口,人头攒动。这里每天要办理上千件业务。而基于“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综合智治应用打造的置业场景,已在这里试运行。
“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方便了群众,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嵊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许斌说。以往群众来窗口办理业务,需要携带结婚证、户口本等证件,但有了“个人全生命周期档案”综合智治应用,仅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就可以关联当事人的所有信息,有力地推动了“无证明城市”的建设。
服务靠前。当地针对人才、就业等高频服务,主动做优就业匹配服务;建立嵊州市人才资源库,根据人才学历、工作经历、专业类型等特点,构建不同人才管理梯队,动态掌握人才资源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服务工作重心。通过上门、电话、微信等方式,调研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求职者就业需求,进行“点对点”科学匹配,提高就业服务准确性和实效性。目前已进行就业匹配253次,促成上岗27人。
实现大数据基层治理
大数据在治理现代化中有着巨大潜力,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苗头性问题分析、排查,或者针对个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订单式服务。嵊州的个人全生命周期数据档案化治理,正不断释放着潜能。
不同群体需要不同政策,且对政策的获得感是有差异的,“一刀切”政策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嵊州当地通过个人全生命周期教育、工作、置业等人生阶段数据治理,围绕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制定社会规划、经济发展、资源分配等方面政策,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如通过分析户籍人口中2到6岁儿童分布情况等数据,提前研判各学校应开设的班级数量和应分配的师资力量,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经济社会情况复杂、瞬息万变,当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判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隐患,并针对问题性质,通过寻找合适的调解人员、警方提前介入等方式,提前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已提前发现并化解矛盾纠纷隐患53起。
怎样让不同群体获得精准化帮扶?这也是基层治理中一大难题。嵊州构建救助帮扶对象资质认定智能算法模型,利用大数据核实申请人信息,评估就业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协助业务部门精准审核,提高社会救助和就业援助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个人全生命周期数据档案化”项目,为帮扶资金公平发放提供了数据和智能算法模型的支持,实现了帮扶资金的精准发放,也杜绝了违法违纪的可能。截至目前,已为低保、特困、失业等人群提供资质认定服务1.7万余人次,累计精准发放救助资金1.7亿元。
数据价值远不止于此。当地还成立嵊州市国有控股的数据公司,拟在市(县)区域开展“个人全生命”周期数据档案这一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通过严格数据安全管控“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原则,进行合规确权和数据资源价值评估、入表、交易,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