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座谈会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更新时间:2024-03-01

本报讯 记者潘晓娟报道 2月26日,“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座谈会在人民政协报社举办。1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围绕主题进行交流探讨,建言献策,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数字孪生是通往智慧城市的重要技术路径。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提供了国家战略指引。此后,国家陆续印发了不同领域的“十四五”规划,为各领域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

关于数字孪生城市,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原专职副主席赖明在发言中给出明确答案——数字孪生城市技术作为新型数字化理念的技术载体,以数字与城市的集成融合为基础和核心,通过在数字空间实时构建城市及其事件的精准数字化映射,采用数据整合与分析预测来模拟、预测、分析、控制城市运维的全方位、全生命过程,最终形成对城市及其事件智能决策的优化闭环。赖明建议,强化数字孪生城市自上而下的规划与自下而上的实施; 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降低技术门槛和成本; 加强协同和共享。

近年来,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在城市治理中快速发展,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加准确、全面、实时的信息,帮助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大幅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精度,降低城市管理的成本和风险,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交通服务、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院研究员曲伟介绍,“数字孪生”最早出自航空航天领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提到‘三高’,即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这‘三高’与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今天研讨会的主题‘建设数字孪生城市、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重要意义所在。”曲伟表示。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院名誉院长、首席科学家张兴凯以“让数字孪生技术在建设韧性安全城市中发挥更大作用”为题进行发言。他谈到,要用好数字孪生技术,加快建设韧性安全城市。他建议: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城市重大灾害事故情景,基于情景开展安全应急宣传教育,融入情景进行灾害事故演练;编制面向街道乡镇和小区等基层现场的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城市应急疏散场所的评估,用数字孪生技术将应急预案和疏散场所电子化、可视化,形成孪生基层应急预案和孪生疏散场所;建设面向现场实战的城市应急调度指挥中心,用数字孪生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城市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的功能和能力;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城市安全风险防管控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在发言中介绍,甘肃省各部门和市县两级政府整体联动、密切配合,积极探索数字政府建设新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西北实际、技术架构一流、特色应用鲜明的数字政府建设新路径。他表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以确保城市的数字模型能够准确反映现实世界的运行状态。这些数据需要通过高效的算力网络系统进行整合、存储和分析,以支持数字孪生城市的构建和运营。

黄宝荣还建议,整合利用现有数据,深化城市数据融合应用;优化新型智慧城市生态,提升数字赋能产业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在发言中谈到,城市智慧交通发展不是交通部门一家的事,不能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行其是,这就有赖于整个城市治理现代化一盘棋这一现代产业体系和良好产业生态的建设。因此,建设数字孪生城市、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命线在于提升发展理念、完善产业政策、营造产业生态。

王先进强调,提升发展理念,要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作为指导,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还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克服和解决,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政策法规、推动产业协同等方式,为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城市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创造更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新明在视频发言谈到,建立整个城市的数据映射,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无疑符合“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也能为城市治理现代化赋能。王新明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基础扎实,稳定、成熟的城市数字孪生体;发展自有技术,核心工具和软件要做到自主可控,在相关领域培育出我国最有特色、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拓展和集成成功应用的场景和案例,不断推进城市数字孪生体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发挥实效。

在座谈会上,大家都不约而同谈到“数据孤岛”问题。对此,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志强建议,国家要加强顶层设计,打造一个安全性的数据平台,真正能够解决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的问题。实践证明,数据汇聚到数字孪生城市之上,对于提升整个政府的管理效率,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凯则表示,随着《数据安全法》和2022年“数据二十条”的实施,我国各地都成立了大数据局,将原来分散的数据统一标记、统一入库、统一管理、统一提供服务,数据融通和治理开始走向快车道。陈凯呼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开放数据,贯通场景,对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予以支持。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建强从智能网联汽车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挑战进行分享。他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构建车路云一体化的全要素智能网联汽车架构;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孪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度,确保数据安全可控。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城市级数据资源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借助国际标准带动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

正高级工程师杨宏旭表示,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半数以上地级行政区已经开展数字孪生城市的相关建设。建模软件已经成为一个关系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加强国产化软件的研发推进,支持符合中国海量数字城市建设需求的高效建模软件,拥有自主可控的底层工具,势在必行;找到更符合中国数字城市特色的城市建模软件,推动相关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刻不容缓。

杨宏旭建议,明确政策导向,支持和引导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强推动底层建模软件国产化建设及应用,加快推动数字孪生底层技术的国产化替代,提升国产化软件的市场应用水平;加强人才培养,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数字孪生国产化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