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数字赋能;数字技术;数字政府;政府治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53(2024)09-0068-09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数字化建设以高效的变革力和驱动力,成为政府提升运行效率的重要选择。[1] 2023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通过建设数字政府,政府可以更好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大数据,进行更全面、准确的决策,并及时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建设数字政府已成为现代化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技术变革等对政府治理的安全性与稳健性提出新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应用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已成为中国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从数字赋能视角来看,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赋能政府高质量治理的现实旨归,是全球治理理念的深化与革新在实践领域中的具体体现。那么,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数字赋能作为数字化治理工具,是否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其影响政府治理效能的内在机理如何?梳理并回答这些问题,有利于揭示数字赋能对政府治理效能的影响机制和路径,推动治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实现服务型政府治理的价值取向。
二、文献基础
目前,国内外关于数字赋能影响政府治理效能的相关文献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探究影响政府治理的因素,二是关注数字技术对政府治理的作用机制。在探究政府治理影响因素方面,政府内部因素与外部资源环境是相关研究的重要落脚点,前者强调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财政信息公开和透明度的建设对政府治理效能的正向影响,[2][3]同时也关注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以提升政府治理效率的关键作用。[4][5]后者则重点突出物质、人力和财政资源等外部资源环境的合理配置是消解基层政府的治理负荷,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6]在数字技术对政府治理的作用机制方面,相关文献主要从以下三个视角进行探讨:一是技术和制度的双重调适作用,其机理是通过技术的嵌入性入场和制度的适应性护场,实现技术和制度的有机融合,为当地基层政府形成相适的治理机制;[7]二是理论演进视角和实践发展视角相结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涵盖了数字样态在三个关键层面的转型:由流程驱动向要素驱动的转变,从事务管理向需求服务的升级,以及从垂直管理向多元参与模式的演进;[8]三是以公共价值理论为切入点,对数字化治理进行反思,通过提升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效率、拓展数字化公共物品与服务的提供渠道,提升城市数字治理能力。[9]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数字赋能及政府治理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尽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未能从数字赋能视角出发,深度剖析其对政府治理效能的影响效应及内在逻辑。基于此,以我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充分揭示数字赋能推动政府治理效能提升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从区域差异的维度展开分析,明晰了数字赋能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为政府治理提供参考。
三、数字赋能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作用机理
(一)数字赋能与政府治理效能的科学内涵
目前,关于数字赋能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一些学者将数字赋能定义为涉及数字技术的场景重构与技能优化等关键要素的价值实现过程。[10]数字赋能可以拆分为“数字+赋能”,“数字”指的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包括人工智能、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