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论坛 更新时间:2024-11-11
【摘要】提升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水平是繁荣乡村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较为单一、农村居民的数据安全意识较差等。加强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应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乡村文化数据库,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体系,开展数字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乡村文化数据安全维护能力。
【关键词】数字技术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
2024年2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亟需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何谓乡村文化?从民俗学角度分析,乡村文化是指农村居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保存、传承并发展起来的关于乡村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其中乡村物质文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乡村物质设施,如乡村环境、乡村容貌、乡村建筑及其内外布局等;二是村民制品,如劳动工具、产品及其包装等。乡村精神文化主要包含民俗风情、历史事迹、传说故事、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及传统节庆等。乡村制度文化主要包含村志民规、村民礼仪、族谱族规等。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是指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共享、传播和交流,保护乡村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质量。
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一是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其中,城镇网民规模达7.66亿人,占网民整体的70.2%;农村网民规模达3.26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9.8%。我国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