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更新时间:2024-11-28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随着人工智能对工作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企业管理者也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面临失业的风险。近日,法国北方高等商学院(EDHEC Business School)商业伦理学教授维姆·范德科霍夫(Wim Vandekerckhove)在“对话”网撰文表示,人工智能的崛起正在重塑我们对管理的理解,这可能会导致工作关系中采取更加以人为本的方式。
通过对“管理史”(history of management)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人工智能导致的增强型管理体系更需要人类管理者。范德科霍夫强调,尽管有人工智能辅助的管理会让决策的效率更高,但是管理是需要更多的软技能的,例如,让被管理者有归属感、促进员工互动等。
“管理”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查询历史文献,研究人员认为,人们对“管理”的认识有五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涉及某种形式的等级制度,但大家对于管理主体是谁、管理对象是什么以及如何证明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存在分歧。
动词“管理”源于拉丁语单词“manidiare”,出自“manus”(意为“手”)。最初,它是指用手牵着马。在16世纪,它的用法从农业语境转向了民用语境(civilian one),即人们管理动物、人员甚至武器。随后,出现了名词“管理”,指谈判后的决策过程。这标志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到了18世纪,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具体化。“管理”开始描述管理一个组织的一群人。这种用法在城市化和工业革命时期尤为突出。后来,管理概念被美国学者具体化,并确定了管理者作为效率专家的角色。根据哲学家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Alasdair MacIntyre)的说法,管理者不应被期望拥有道德权威;相反,他们是专注于将资源转化为利润的熟练技术人员。这种演变为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等级关系奠定了基础。后期,管理被作为一门科学的概念被大家所了解。
范德科霍夫说,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变得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就会引发人们对技术的担忧。如果管理仅依靠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机器也许很快就会替代人类,进而导致管理的非人性化。但现实是,人类在管理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如人类的领导力、道德观念等。人工智能主导的管理针对的是流程,人类管理者则专注于被管理的人员。这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团队成员和组织内部更具幸福感、信心和包容性。最后,范德科霍夫总结到,管理的未来更多的是一门艺术而非一门科学。(赵倩/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