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术前沿 更新时间:2025-04-14
【摘要】数字贸易是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不断深化融合的产物,包括数字化交付贸易和数字化订购贸易。近年来,我国数字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以跨境电商为核心构成的数字化订购贸易增长空间明显受限;二是互联网平台对跨境电商发展的羁绊效应日益凸显;三是数字化交付贸易的构成——以外包为主体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足、其他构成部分结构失衡;四是数据流动限制型贸易壁垒制约数字化交付贸易。面向建设数字贸易强国的要求,我国应重点从加强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升平台能力、强化平台治理、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石、完善数据要素相关基础制度安排,以及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治理规则的构建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着力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贸易 数字技术 国际治理规划 贸易强国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49/F7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4.24.003
【作者简介】邵军,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东南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世界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机理及政策研究》、《利用外资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研究》、《数字经济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推动机制与路径选择》(论文)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的融合不断深化,数字贸易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有越发重要的地位。目前数字贸易尚未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一般可以从窄口径和宽口径两个角度对其加以定义。依窄口径定义,数字贸易是指通过互联网订购且线上交付的贸易形态,即数字化交付贸易,其核心构成是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服务贸易,因而在很多文献中也被称为数字服务贸易。依宽口径定义,除了数字化交付贸易之外,数字贸易还包括通过互联网订购但线下交付的跨境电商,即数字化订购贸易。数字化订购贸易实质上是数字技术在传统贸易领域的延伸应用,相较而言,数字化交付贸易更能反映出数字技术所驱动的国际贸易形态的结构性变革。具体采用哪种口径,各国的主张与做法并不一致。进入21世纪,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体系中的鲜明特征,因而依宽口径定义数字贸易更加符合我国发展实际,我国商务部发布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4》采用的就是宽口径定义。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目标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数字贸易发展为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新动能和新优势,打造数字贸易强国更是贸易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数字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效,规模和增速均位居全球前列,数字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然而也应看到,推动我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突出问题与现实挑战,距离打造数字贸易强国的目标仍有差距。本文将在梳理我国数字贸易发展成效的基础上,剖析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并面向打造数字贸易强国目标要求,提出加快实现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策略。
我国数字化订购贸易的发展成效
以跨境电商为核心的数字化订购贸易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互联网技术与国际贸易融合的早期产物。进入21世纪,在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加入世贸组织等积极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驱动了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我国是较早关注到跨境电商前景,并从顶层设计上对其发展加以支持的国家。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从顶层设计上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与支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提高贸易各环节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自2014年起,跨境电商已连续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重要政策抓手,2015年,国务院批准设定了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期为推动全国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截至2023年底,国务院分七批共设立了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基本覆盖我国主要一二线城市。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将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从顶层设计上给予了跨境电商发展高度重视与支持。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速,为推动对外贸易及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一,跨境电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信息不对称是国际贸易中的突出难题,特别是在空间、制度、文化等多种差异化因素的制约下,跨境需求匹配存在明显困难。跨境电商以极低的成本、极高的效率、极广的范围,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显著提高了供需匹配度。例如,跨境电商企业借助专业互联网平台或独立站,不仅低成本实现了产品的不间断展示及信息发布,而且能够借助大数据画像、智能算法等数字技术的支持,实现信息的有效推送,显著提高了出口方与需求方的匹配度。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的非传统长尾市场,跨境电商的优势表现得更为明显。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我国跨境电商贸易额由2019年的1.3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4万亿元,增长了1.8倍,其中出口额由0.8万亿元增长至1.8万亿元,增长了2.3倍。在此期间,跨境电商贸易额和出口额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5.3%和20.3%,远高于同期货物贸易总额和出口额的年均增速。以跨境电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