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子政务建设三关键
来源:计算机世界 更新时间:2012-04-13
  在全国电子政务因遭遇信息资源整合门槛而徘徊不前的时候,上海市电子政务摸索出一条主要经验,就是从百姓视角出发,通过立法强制信息公开、实行闭环式管理。

  在上海,人事局的IT系统会根据你的一个电话把相关政策传真到你身边,水务局的IT系统会将最新台风预警信息发送到你手机上,登录一个政府网站可以办成原先跑多个部门才能办成的事情,“上海电子政务的很多做法在欧洲也是领先的”。

  “十个直销的不如一个卖药的,十个卖药的不如一个办学校的。”网上流传的这句嘲讽教育腐败的话虽有过激之嫌,却并非都是空穴来风。以高校招生为例,这几年接连不断的权钱交易案和诈骗案,让全社会都绷紧了神经,不少考生和家长们在对方天花乱坠的许诺下撒出几万、十几万银子,到头来才发现自己被骗子“忽悠”了一把。

  不过,如果你报考的是上海的高校,则完全有条件躲开这些恼人的事情。因为该市教委通过网络打造了一个“招生入学阳光工程”,考生或家长只需点击“上海教育”,登录“高考热线”网站,就可以查阅招考公示、政策解读、咨询服务(包括公布教育收费内容)、高校信息快递、教育大家谈等栏目,并通过“信访监督”参与对招生公平性的监督。至于骗子们用形形色色花环编织出来的虚假的“学校”信息,在全透明的网络空间里则是无处藏身。

  上海市电子政务就是在诸如此类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中向前推进的。在上海,如果你想查阅人事政策,拨一个人事局的电话,IT系统就会把文件传真到你身边; 如果台风来了,水务局会将预警信息发到你的手机上; 原来要跑好几个部门才能办成的事,如今在家里点几下鼠标就可办完。“上海电子政务的宗旨是透明、便民、亲民。”上海市信息委新闻发言人周卫东告诉记者。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网上政府有很强的认同感,称其更贴近百姓,因为市政府门口还有卫兵把守,而到网上办事只需点几下鼠标即可。

   这两年,国内的电子政务建设普遍遭遇信息资源整合门槛,不少省市因此而徘徊不前,相比之下,上海电子政务的建设却光彩耀人,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拍手称赞。那么,上海市电子政务的经验是什么呢?

  “不公开信息,就起诉他”

  电子政务走到需要跨行业、跨地区整合信息资源这一步就很难再上一个台阶,上海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并不复杂,那就是从立法入手。

  “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上海市各政府网站的重要内容。
  评价一个城市的电子政务是不是成功,根本标志不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而在于能否实现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动服务,包括联动审批、联动监管和联动执法等,为此必须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政府各部门间的资源整合。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胥家鸣就此对记者分析: 前几年各地电子政务之所以轰轰烈烈,是因为大家都在搞相对容易的信息基础建设,现在动静一下子小了下来,就因为走到了需要跨行业、跨地区整合信息资源这一步。后者涉及打破部门界限和部门既得利益,谁也不愿意拿出来,事情就难办得多了。“不解决这个问题,再上一个台阶很难。各个省都面临同样的难题。”

  让胥家鸣忧心的难题在上海已经解决了。

  解决方法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从立法入手,对信息公开进行强制性规定。2004年5月,上海在全国第一个出台《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提出了“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要求——“除属于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六类信息依法免予公开外,凡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府信息都应当予以公开。”

  为把信息公开落到实处,《规定》要求政府每年写出一个年度报告,“对全社会做一个信息公开的述职”; 信息公开的落实情况则由监察和法制部门负责组织监督检查和评议。对那些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政府部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举报,如果认为这种“违反本规定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这一招果然奏效,既然信息不公开被上升到了“违法”的高度,谁还愿冒“顶风作案”的风险?

  信息一畅通,既方便了百姓,部门、条块的信息孤岛也随之瓦解。据上海市信息委统计,自2004年5月1日《规定》实施至2005年10月底,上海各政府机关网站的页面总访问量达9800万次,“基本满足了社会对政府信息的需求,节约了政府信息在全社会流动的总成本”。

  如今上海百姓查阅“红头文件”,已由过去的“难上加难”,变成了唾手可得的事情。对一些事关人民生命和消费安全的信息,政府还会主动“推送”给你看,譬如工商局的传媒制作中心会及时通报与消费安全、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工商监管信息。2005年,台风“麦莎”和“卡努”袭击上海,上海市水务局利用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以及遍布全市的7000多块电子屏幕,滚动播发预警信息,并用手机短信向200多万用户群发了预警报告,让公众在第一时间获取准确的汛情信息和安全提示。

  政府网站的互动功能,更让市民有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参与感。上海市教委的“上海教育”网站就17个专题进行的网上公示和“网上评议”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关注,参与者多达17.6万人次。

  上海市工商局为办好“网上咨询”活动,每天都指定专人答复咨询者的问题,双休日和长假也不停歇。“探索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体现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是教委信息公开的亮点之一。”上海市教委林洵多处长告诉记者。

  世界各国的实践都证明,一个透明的、开放的政府网站能在无形中改变政府的形象。这一点在上海也得到了确认,上海人通过政府网站对“人民公仆”这一概念有了更真切的体验。

  谈及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的水平,上海市人事局信息中心封国庆说他前一段时间到欧洲参观考察时发现,“上海市电子政务的很多做法在欧洲也是领先的”。

  从政府视角到百姓视角 

  上海市政府用立法的形式强制信息公开,这在全国是第一家也是惟一的一家。

  政府网站要走向“透明、便民、亲民”,需要解决换位思考的难题——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来看政府网站建设,这同时也是政府优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过程。

  由上海市政府采用立法形式强制信息公开的做法看,所谓电子政务的上海经验,最根本的其实就是政府主动求变、“自我施压”。现如今,这种“自我施压”已经迈出了第二步——强调政府网站的业务内容和相关形式,实现“从政府视角到百姓视角”的转换。

  早些时候的政府网站,说白了不过是“物理政府”的网上翻版,各项业务还是按政府大院里的老规矩走,办件事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那些不懂政府业务的老百姓走进网站就像走进了迷宫。网上流程也太过专业化,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表格,让老百姓望而生畏——参与过上海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上海万达公司与上海网达公司的两位业务主管说。

  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换位思考,要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来看政府网站建设,让老百姓上了网能在一个点上解决所有问题。为此,一方面要打破政府边界,整合业务流程,实现多个职能部门的协同工作; 另一方面,要采用“亲民、便民”的新技术与新手段,譬如把表格的东西变成可视化的图形,让老百姓一看就明白,同时强化网上的交互与实时沟通。

  上海市的政府网站正在做这件事情。被称为“第二代互联网技术与服务”的Web2.0已被广泛采用,网上的实时沟通强化了百姓的参与意识。网上并联审批也开通了部分功能,譬如工商部门已经实现了一点受理、多点审批; 人事网实现了局域网、公务网和互联网之间的资源共享,并能协同工作。另一个即将实现的成功应用是户外广告的审批,这件事涉及到市容、广告内容与广告张挂的安全等问题,需包括工商、城管、文化、公安等多个部门在内的协同审批。早先企业做一个广告得辗转跑几个局,现在从一个窗口进入就可以办完。

  看来,网上政府走向“透明、便民、亲民”的过程,也是自身管理效率得到提高的过程,可谓一石数鸟。

  当然,全面打通政府边界实现各部门间的并联服务,对上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按照目前进度来看,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三年。用这么长的时间整合,是因为目前政府网站的水平参差不齐,而成功的网上政府应是一个齐头并进的“政府网站群”——大家的信息化水平都差不多时,才能实现协同服务。为达到这个目标,上海的做法首先是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二是定期进行政府网站的考核评测与排名,用考核评测引导发展方向,用排名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还有一件急需做的事情是信息标准化。目前信息整合碰到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信息不标准,譬如对同一个对象或概念进行表述,公安部门用10个字表述,税务部门则用6个字表述,这就造成了不兼容。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整体规划,解决从数据源到信息交互的标准的统一性。“上海几年前就在研究‘网上城市信息一体化’的课题,并得到了国家863计划的支持。在上海市信息委的主持下,已在电子政务国家标准的框架下制定了上海市的电子政务标准,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万达公司董事长史一兵说。

  评论

  闭环式管理需要勇气

  上海市政府用立法的形式强制信息公开,这在全国是第一家也是惟一的一家。如果说上海推广电子政务有什么经验,这当属最重要的一条。但有心者会发现,立法的背后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闭环式的管理。如果没有这种管理作保障,再严厉的立法也会止于纸面、流于形式。

  闭环式管理乃是既有目标又有落实措施的管理,如同一个电路,有火线、又有地线才能构成回路。为了把信息公开落到实处,上海市政府不仅提出了目标要求,还责成监察和法制部门组织监察和评议,并责成各级政府每年写出信息公开的年度报告,由上海市信息委公布,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同时赋予公民和社会组织以举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力。有了这些措施,上海市的政府机构才真正走向了开放和透明。

  关于闭环式管理的必要性,做过管理的人其实都清楚,如若不然,前一阵怎么会火了那本美国人写的小册子《执行》?而用立法或“规定”之类的形式强制推广什么事情,对于省市一级的政府部门也算不上什么难题。

  由此而论,那些在推行“信息公开”、“打破政府边界”上徘徊不前的政府,并非缺少办法,而是缺少勇气,缺少放弃既得利益、革自己命的勇气。而电子政务的上海经验,最根本的也正在于政府主动求变,“自我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