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信息化发展快 金信工程营造健康市场环境
来源:CNET科技资讯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与其他的“十二金”工程相比,代表着工商信息化的“金信工程”起步相对较晚,受到的关注也相对较少,但其作用却并不亚于别的“十二金”工程。从国家经济发展来看,企业是发展的主体,因此建立有效的企业法人库(市场经济户口数据库)以及企业信用体系,无疑是营造健康的社会市场环境的必然基础,而这一工作就是由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托信息化的手段来完成。

  尽管“金信工程”还未完成,但到2005年底,网络建设和企业信用、12315执法网络、商标登记这三大业务系统的建设都已经初见成效。据介绍,目前已经完成了从工商总局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局的工商行政管理网骨干网建设;工商部门的对外服务网已经上线运行,表格下载、信息查询等业务都在该网站上实现,例如在总局的对外服务网上可下载的表格就达到100多项;一些地方工商部门网上服务有较快发展,上海已经有60%的企业年检基于互联网实现。

  “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已经涵盖了全国企业中的绝大部分,大多已经实现了数据在省一级的逻辑集中,截止目前,工商系统内部基于内网可查询的企业基本信息已经达到了646.5万户,注销企业信息393万户。全系统已对644.5万户企业实行了企业信用等级分类,分类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9.79%。初步建立了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黑牌企业数据库,共汇总251万户吊销企业信息。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12315申诉举报系统已经在全国60%以上的省、市运行。

  商标注册自动化管理系统已于2005年底实现了对公众的开放应用,企业可以随时上网查询注册商标信息和状态信息,通过预审查可了解到自己将要注册的商标是否已被注册。目前,该系统涵盖的商标注册数量已经达到224万件。

  从“十五”来看,国家对工商信息化的投入并不足,据悉,“金信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由各级工商部门自行筹措。针对于此,希望“十一五”期间国家信息化建设政策中对工商信息化有更多的重视。“从对社会市场环境健康发展的作用来看,企业法人数据库的建设是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有效开展工作的基础,因此需要得到优先的发展。从国家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架构上看,需要更好地明确这一目标。”一位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同时,与信息化配套的法律环境的建设也需要加强,《电子签名法》虽然已经实施,但一些执行细则并不明确。

   “十一五”期间,工商信息化建设,将在进一步完善现有三大业务系统的基础上,着重各地应用系统的整合以及数据中心的建设,并以此实现与其他部门的高效协同办公。

  据了解,工商总局将对一些网络、硬件设施进行升级,例如总局政府网站网络带宽将从10M增加到100M,总局连接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局的工商行政管理骨干网络带宽也将逐步从128K升级到2M。为了加快“企业法人库”建设,工商部门在总局和各省局建立数据中心,普通企业数据在省级集中,重要数据在总局集中,在未来5年,一方面要增加这些数据中心的企业法人数据量,另一方面更要着重关注数据的质量。同时,对于省级以下的工商部门,工商总局希望通过提供建设方案和标准,实现其各类应用系统的整合。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上,希望通过工商电子政务平台,与海关、税务等部门实现执法协作。此外,由于“金信工程”将于2007年底完成基本业务框架建设和全系统联网,因此,安全、标准、灾备中心等支撑系统的建设也将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