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借信息化名义乱花钱
来源: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杀鸡焉用宰牛刀?但现实生活中,却真有其事。例如某地日前冒出的“百万吐痰监控仪”,据说这台监控仪斥资百万元,用海事卫星传输、等离子大屏幕、全方位360度旋转摄像头等高科技手段全副武装,监控半径可达250米。

       随地吐痰确是国人一大陋习,在发达国家机场张贴的诸多告示中,唯有“请勿随地吐痰”几个大字用中文书写。然而,为了这一口痰就用价值超过百万元的监控车监控,笔者以为还是有些过头。中国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更何况随地吐痰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提高,一辆监控车“知”得了标,能治得了本吗?

  日前公布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公共财政要向老百姓亟须解决的医疗、教育领域倾斜,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倾斜,向城市困难群体倾斜,这无疑给那些将纳税人的钱不当钱花,热衷于搞“花架子”形象工程的人士敲响了警钟。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各地城市建设领域搞“洋大全”的风气确实刹住不少,可值得警惕的是,有些地方却出现了借信息化名义滥用公共财政的苗头:例如,一些地方部委办纷纷斥巨资设立网站,可花了钱建,不花钱维护,老百姓要上网查个信息,办个事,依然很难;又如,一些教育经费充裕的发达地区,学校机房用了没半年的电脑,转眼又以“升级”名义重新采购,更新速度甚至比一些IT企业还快。

  加快信息化建设必须舍得投入,这并没有错。然而,钱应该花在刀刃上,毕竟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财力还很有限,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比如,让更多农民用上电话、装上宽带,获取更多农业信息,从而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再比如,在我国广大乡村开设更多远程教学点,为乡村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让农村孩子在网上也能享受名师的点拨……

  至于随地吐痰,离了高科技还是能治的。除了罚款,可以效法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开展长期的、非形式化的全民健康教育;还可以给随地吐痰者一些诸如强制性参加社会义工活动的附加惩罚,等等。更何况,监控仪本身也不能“一网打尽”,毕竟监控仪的覆盖半径不过区区250米,在251米开外随地吐痰,“高科技”也只能徒唤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