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谈信息化创新和互联网经济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宋文利: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光临赛迪网聊天室,今天我们邀请的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著名的信息化互联网专家姜奇平先生。
姜奇平:大家好!

宋文利:您是数字论坛发起者和布道者。能介绍下数字论坛的建立和宗旨吗?

姜奇平:数字论坛是这样的,这应该是咱们国家信息化早期作为推广数字化、信息化这么一个民间的论坛。这个论坛主要是由方兴东、刘韧、吴伯凡、胡泳、郭良、王俊秀、段永朝等几位加上我,这个组织主要的使命实际上是做一个数字信息化的推广工作,在信息化的早期应该说起到了比较好的推动作用,比如说推动了数字化生存等等。比如反对微软霸权,包括在倡导Web2.0这方面都起到了一些先锋的作用。这个组织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特点,它没有一个领导是一个纯粹的圆桌会议。我们这个组织没有领导,一个没有领导的组织是怎么样的呢?这种组织是大家一起努力,主要还是取决于每一个成员自己的努力。现在在各个媒体、各个机构里面都起到了一个比较大的作用。

宋文利:您刚才谈到Web2.0,像博客、电子杂志等都是新的互联网概念,你怎么看待这些互联网的新生物呢?

姜奇平:因为我觉得互联网这个行业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是它的本质性的东西。也就是说惟一在这个行业里面不变的东西就是变。所以说在这个过程里面出现一些WEB2.0明天出现一些什么东西就见怪不怪了。我看到一篇文章特别奇怪,他说电脑里面的软驱被淘汰了,软驱怎么能被淘汰呢?我当时觉得这种观念不是这个行业里面的思维,这个思维应该是今天被淘汰了,明天光驱被淘汰了。再有一天电脑长翅膀也不会奇怪了,也就是说电脑在整天不断的变。包括像2.0这个东西不过是一个变化过程中的新东西,应该是见怪不怪了,这个东西不断的出现。反过来说这个东西和其他的行业不一样,只有这一个行业能够在副富榜上出现,别的行业都不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行业的本性决定的,它的有生机、活力有创新能力。

宋文利:这个行业年轻人特别多。

姜奇平:对,年轻人特别多。在这个行业里面一年相当于七年其他行业的去年。如果一天不学习就会跟不上。

宋文利:您说到博客,姜老师也是著名的博客专家了。前两天发生一个事件,两个号称博客的人发生了纠纷,原因是“名誉受到损害”。记得年前的时候有一个老教授也是告了某博客网站,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呢?

姜奇平:像这个事情,包括前段时间陈凯歌去诉胡戈,这是怎么看呢?说明某些人适应不了时代的变化。我认为这是很可笑的事情。

第一,在网上即使有一句话说,网上谁也不知道你是一只狗,你即使一只狗人家也会把你当作人来交谈,网上和往下都是一种身份。不要把这个之间的事情混为一谈。比如说很多网下不能说、不便于说,在网上可以一个很温和的变成了一个很激烈的,一个很忠厚的人变成了一个凶狠的人。反过来说你到一个单位里面,面对面还是要遵循原则和社会规则。但是各有各的规则,不等于说这两个规则串在一起,如果串在一起话这两个都变味了。我不注意语言,也不注意关系、也不面子了,其实网上拿到网下那一套也不可能。我认为包括这个老先生起诉他都是玩急了,就好比说这个演出的人突然急了。我记得过去演《白毛女》的时候,下面的人急了开枪就打。网络一个是虚拟空间,生活一个是实际空间,你把这两个混了就不行了。陈凯歌是什么事情呢?我说是胡闹,他纯粹是胡闹。人家是网上的事情司空见惯,而且在国外这种事情他讽刺你是表示敬意的意思,很少有我们说的这种含义,很少有挖苦你。他不认为是好,还去告人家。所以说他已经干扰了网上的正常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著名的信息化、互联网专家姜奇平先生

宋文利:这是互联网的自由规则。

姜奇平:我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玩法和基本的规则。

宋文利:您是支持互联网自由的。去年曾经有一段时间流传互联网要“实名制”,您认为实名制可行吗?

姜奇平:我不觉得。不敢说互联网有绝对的自由,但是我认为网上的自由比网下的自由多一些。网下面还没有实名网上面怎么实名了?不同的纬度里面有不同的规则,之所以有不同的规则就是因为有不同的规律。比如说随便好像伤害人。但是反过来说,他说话也没有分量,他打你一耳光子,你听也罢了,不听也罢了。在网上关键是听的人和看的人,不是说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是很多人根据网上到现实里去核实嘛。

宋文利:还是一个关于博客的问题。去年记得采访一位互联网专家的时候,他的意思是说博客将成为BBS和网站的文件一样,你认为博客趋势是这样吗?

姜奇平:我觉得博客比邮件,肯定要比BBS普及。但是博客有不同的地方。其实咱们抛开博客的形式来说有几个特点。它是单向互动而不是双向互动。邮件是一种传播方式,你要在它上面做广告还是有一些特点。作为博客它虽然看起来有特点,但是它已经从本质上有不同了。我认为再发展一段时间,我认为真正的博客能不能存在呢?现在是一个过渡或者说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些特点。

宋文利:未来的博客它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是不是像新浪和门户博客一样,门户的新闻和博客是相互并存的,是这种状态吗?

姜奇平:我觉得不是这个。像新浪从一点上来说,它是从广告来获得收入的。比如说流量大实际上就是无数的人看同样的东西。我觉得博客将来也可能发展成完全不是这样的特征,我有一些猜想和想象,但是还不成熟。

宋文利:能介绍一下吗?

姜奇平:比如说我看新闻,我上来先不看新闻,先看评论。我不是说看哪条新闻重要,而是说我估计哪一条讨论的热闹,我不是看新闻,而是看大家东一嘴西一嘴的议论。老说我们是新闻的受众,其实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不能有卡拉OK式的卡拉新闻呢?一进入单位大家马上都聊天,一聊天不就是卡拉新闻吗?这就是真正的电子生活。真正能够深入到生活的新闻,咱们可以想一想生活的场景,咱们15、16亿人里面,能上班聊天的人基本上就是这一模式,一进门有什么事先开聊,那个时候谁先把新闻复述一遍呢?那个只有你看新闻是怎么演变的呢?卡拉OK是怎么演变的呢?那个时候谁发声比较好,就像我们的歌唱家一样。但是在卡拉OK里面不一样了,那个是机器,机器就是伴奏用的。

宋文利:刚才你评价博客,从收益上来看——广告上来看。前几天某网站曾经推过一个博客联盟,很多著名的博客一起挂起某个广告,然后共分享广告利润,您认为这种形式是博客赚钱必然的趋势吗?

姜奇平:我觉得这都是初级阶段。我觉得现在的这些博客。和我理想中的东西差的很远,根本就不是那个东西。但是总的有一个不是东西到是东西的转变过程,它只是一个慢慢有点类似博客。

宋文利:比如说还有个人博客,在上面写文章,作成文章超市,需要的人自己去选购,只要付钱就好。

姜奇平:这种模式比广告模式有潜力。你要知道博客从根本的含义来说是绝对个性化的。凡是大众类型的带有这种特征的,慢慢都会在成熟。而它的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呢?我有自己的看法。现在是技术特征不成熟而导致了无论技术设施也好,软件技术也好,都还远远达不到真正的博客要求。所以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博客。

宋文利:近几天千橡互动公司获得了4800万的投资。而现在外面说WEB2.0的网站缺少成熟的商业模式。你是如何看待Web2.0日后的发展和盈利模式呢?
姜奇平:我觉得一个网站能够创造财富和盈利恐怕还不是一个概念。比如说它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快乐是一种福利。但是不一定能够给你带来钱。

第一,它给人们带来财富但是并不能带来钱。

第二,彻底的商业化。主要是和传统的商业模式相结合,这里面会在新的技术手段下面产生商业价值。但是这里面就像Linux一样,它能使共同参与的人享受到共同的快乐,这样它就达到目的了。

第三,真正的商业需求,为我们大家创造价值,再为人们创造财富。我想这种模式也是非常不成熟的。反倒像一些自发的,像Linux是处于热趋。我觉得胡戈这个《馒头》在艺术上比陈凯歌强。咱们扯远了,一种是自娱自乐型,还有一种是做商业型。真正个性化的不成熟,并不是靠现在的所谓每天定制什么,定制这件事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定制的前提我认为要依赖于人工智能成为产业的时候。什么是人工智能产业链呢?现在什么叫搜索引擎呢?把它放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因为我看了很多成败得失。如果说它的战略设计、产业设计,设计不当的时候也有失败。失败的时候也可能有别的技术把你替代了,比如说人工管理。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呢?初级到搜索引擎还没有到一个产业链的时候,它只是一个个体户的时候。相当于是我们的开发西部的时候,还没有说交通、运输、服务等方面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时候。从我的判断角度讲,这个行业的利润。微软是把整个链条所有的生态链都连起来,谁是卖大碗茶的、谁是卖粥的、谁是开店的分的特别清楚。关于这个事情要说起来非常长,咱们在这里不作为重点讲。搜索引擎没有成为产业,人工智能更没有成为产业,这是一个小点,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岛。

我认为Web2.0真正形成的话,这个逻辑讲起来也是非常长的。我只说一点,它为什么这样做呢?现在我们并没有任何一种商业模式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之上的,这是我们这一代的致命弱点。别看现在有些人赚好几百亿,还有人说现在没有机会了,现在的机会太多了,在这个过程里面有太多太多的机会。我是一个极端分子,我是一个前端分子,我老觉得你们干出来的东西跟我们想的东西太不一样了,你们干的太慢了,我想的很多美妙的事情都没有出现。很简单的事情,信息革命需要分布式的,大家嘴上说都是分布式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是大量的沉淀在结点上。什么叫个性化呢?你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是谁的时候,我能猜透你的梦点,而不是你说出来。很多人高附加值的说不出自己是谁,他回答不出来。

在这儿相当于什么呢?我给他打分的话,如果大学毕业是100分的话,现在还是2.3分的状态。如果让我说的话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大家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我们感觉很多的VC也慷慨和大方,我也见过。有当初的支持成为先例的一波又一波的人。

宋文利:刚才您谈到了信息化。在“十一五”规划中创新成为《规划》的关键词,您是怎么样理解“十一五”规划里面的创新呢?


右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先生;左为赛迪网资讯中心编辑宋文利

姜奇平:当前提出自主创新问题,确实是我们国家发展到这个阶段以后关键问题。这个发展我觉得理解是什么呢?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来看,一个大国找到自己的现代化阶段以后开始自主创新发展。这个阶段过去在李斯特时代,他对创新是非常强调的,他是德国的代表人物。当时德国分三个阶段:

第一,积极的汲取别人的东西,包括对外资的优惠。当时俄国、法国、美国,在他们崛起的过程中都是这么做的,大量的引用生产力消化。

第二,起飞阶段。它发现都是别人的东西,这个时候他自己得消化。这个过程它会在政策上,李斯特当时分析很多国家,都不约而同的从自由贸易中转移中自主创新政策,强调发展自己的生产力。所以我认为中国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它放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来看它有必然性。

第三,我觉得当前的自主创新由过去的工业创新是一个很大的过程。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创新,它就是一个强调变的本,本身不变。工业化的本质是什么呢?概括到哲学上就是说以不变应万变,它把什么事情都抽象成为一个不变的道理。现在是什么都在变,只有变本身不变。所以我要有一种制度来控制变,来管理变革。所以我们现在有企业的变革管理,对流程的再造,对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什么提国家也可以创新呢?这个说来话长了。创新本质是什么特征呢?是生物特征。工业时代,工业化的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有实际上的创新但是它没有体制的创新。把整个有生命的东西变成无生命的东西,比如说组织我们认为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我们认为创新体系的时候,除了自然体系外,社会体系也可以向创新来变革了。做活是什么呢?就是创新。从第二层意义上来说提出了创新的必要性。我们现在的时代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同时我们又处在社会发展的阶段,这种双重的条件要求我们必须创新。

所以我觉得当前提倡这个事情是非常好,也是非常重要的。

宋文利:我们国家正处在崛起的第二阶段。

姜奇平: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的。

宋文利:记得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第二次创新”这构成了一个自主创新的内涵,您赞成这种说法吗?

姜奇平:我比较赞成这种说法。我们今天在这里面又提出一个集成创新,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近于模仿。其实就是两大类:

第一,你自己是原创。

所以我觉得从基本上来说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现在要注意到现在的提法,我们现在提的自主创新跟过去有区别。我们现在既包了原创的创新,也包括了吸取创新。它的实质是一样的,创新有两种。

第一,基本的途径。

第二,原创的方式和模仿的方式。

我认为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它会交替的使用这种方式。比如说日本在创新的时候,它大量的使用是二次创新和模仿创新。我们国家现在有二次创新的特点,比如说外观专利方面,发明专利方面比较少。我们仔细分析这个结构,有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特征。但是没有这个阶段很难达到像包括英国那样的阶段。英国这么高速的国家都是支持扩散创新的。

我举一个例子,英国鼓励论文发表的时候。为了从鼓励扩散创新的角度讲,两个作者,一个作者,不是说文章打分高,而是文章在社会发展中的题目和地位。如果两个人不在一个专业打分高,如果两个人又不在一个专业、不在一个地区、不在一个单位、不在一个部门他的打分更高。

宋文利:像中星微的“星光中心芯”应该是原始性创新吧?

姜奇平:对。我们在关键技术方面肯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你跟人家谈,人家也不可能给你。

宋文利:而如联想主推的的“闪联”是一种集成性的创新吗?

姜奇平:对。应该说这个是有效的方式,它争夺的是当前的技术领域的前沿。争夺的是什么呢?过去是争夺产品。现在不是,现在争夺核心技术都不是最高点。现在是争夺技术标准,它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呢?要进入到标准的专利。它必须在某一个领域里面扫荡一大片,更多的是很多企业也成企业联盟了。用这种方式才能保证你的标准和你的技术产生一种互动。

宋文利:有网友这样问,目前信息化创新存在的关键和问题是什么?


姜奇平:企业信息化问题。咱们从浅层次上来说首先注意一个问题,我们过去在此之前,经常很强调管理的信息化,但是研发的信息化往往是一个忽略的观点,表现为企业的投资、研发的投资不足。更主要的是在企业研发的管理上面,管理水平不高。不说管理水平不高,而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没有用信息化的方式来为企业的研发、管理提供一个很好的服务。这个问题它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管理信息化和研发信息化是两张皮。你管理归管理、研发为研发。管理管的都是初级劳动力,但是真正的老劳动都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但是对这类人的管理没有很好,这个时候出现管理信息化和研发信息化的区别,这是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我们先不说别的,要先从这儿把问题重视起来。

我觉得有几个问题:

第一,在研发和管理方面,没有充分的运用信息化手段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比如说像机械图、设计制造、协同设计,这些在企业还是薄弱环节。

第二,通过信息化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撑的平台。因为现在有很多创新,它已经打分,它用的是工具信息化手段,管理、转间应用的。这实际上忽略平台建设我觉得是现在的问题。所以现在要注意到,通过研发的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要塑造一个很好的信息化研发平台,对研发本身来说是很好的事情。比如说在特殊的行业,比如金融行业它高度的依赖信息化。它不存在还有信息化之外的技术创新。比如说CAD,还要跑CAD之外找一些创新,没有了,这些都是信息化之外的事情。金融根本离不开这些事情,这个时候要把研发的信息化理解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这个高度上来理解。需要在战略的层面上设计,不要理解它是研发部门的事情。这些问题我认为还是大家刚开始过急,将来慢慢会导致很多问题。


左起:赛迪网总编朱启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赛迪网总裁徐东英

宋文利: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一直存在许多的“老问题”,如信息孤岛、应用集成等,有一些老问题还是越来越严重。您认为,今后将用哪些“新思路、新方法”来解决这些老问题?

姜奇平:这些是老是遇到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里面现在应该考虑到,应该分层和分类考虑这些问题。你不应该一刀切。对这些行业,我认为如果说抛弃一些不同的因素,如果充分考虑以外。举一个例子来说,餐馆让它配那么多电脑干什么,但是对金融部门来说配电脑多是好的,如果把这个饭桌和那个饭桌连成网是没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它需要有一个基础设施的投入阶段,在这个阶段它先解决自己硬件设施问题。如果在第一阶段机器还没上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恐怕需要更多的像管理的投入到里面。以我们现在看了很多企业的经验,包括对上千企业的调查,对大中企业的调查和对中小企业的调查我觉得是不一样的。我们感觉越是业务部门重视,它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或者对布导问题的解决越有力。因为孤岛是技术解决问题,是技术方案,其实现在的条件很具备。各个厂商现在提供的不同层次的解决方案都有。比如说业务部门在计划决策层到底起多大的作用。是否和它配合的相应流程再造的管理变革,这个变革肯定不是由技术部门解决的,是需要管理部门解决的。

所以我认为它解决这个问题是综合的问题,这个问题一解决一片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就是说它的核心是什么,要出效益。要出效益就要和管理结合起来和业务结合起来。如果要提到另外一个,大中企业和小型企业又不一样了,比如说你让小型企业做全而大,它什么都做也不可能。它更多的是依靠平台,从我们现在看的经验看,发展小型企业信息化,更多的不是让它有基础设施,有成功的配套设施硬件和软件。而是在中间的平台上,它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业务上。对大企业来说,它是自己的上下游,通过自己的业务把供应链做好。

宋文利:网友问:你对信息化建设目前的效益如何看呢?效益评估有没有需要,有哪些问题呢?

姜奇平: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我觉得这两年大型企业信息化,效益在这方面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反映在什么方面呢?从我们统计的数字来看,有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有连续对三年500强企业的调查,中国社科院对发改委下属一些企业的调查,计划投资在固定投资中的比例涵盖量是在下降。但是在它下降的时候效益是大幅度上升的,两者是同时发生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企业用更少的投资来获得更大的收益。这说明两个问题,刚才在谈怎么看待效益。

第一,企业的最基本的大规模投入。高潮过去以后,它第二波往哪儿投呢?投到管理上面,由此造成了效益的变化。

第二,过去是由技术人员筹划,现在变成业务人员更多的参与。由于业务人员更多的参与使企业信息化教育程度不断的提高。我可以举一个例子,现在最明显的是什么,财务的决策速度,我发现很多企业到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亏还是盈了。我看过上海几个特大钢铁厂厂,最后问厂长你们是盈还是亏了,他们都不知道。这个事情就是典型的信息化不好。这跟企业信息化有关系的。从这个指标来看,这几点的变化特别大,500强企业从15天结算一次,到今天已经变成8天结算一次。因为环境太复杂了,它得用灵活来使用。他最精髓的东西是这样的,它可以帮助你,但是在这个地方必须出效应。这个事情我认为是我们说的取决于业务部门,在当前来说我觉得影响效益的是,我从大方面来说,前段时间我们为什么不说这个呢?对大企业来说不是误导应用,是局部应用。如果现在都联到一起去了,现在不是孤岛了,一旦完蛋那是神经中枢瘫痪,全都瘫痪。这个需要什么呢?需要整体架构的把握。我们只是意识到流程再造的问题。当前效益的关键我认为是要抓住整个架构的把握和控制风险,这是非常重要的。

宋文利:应用创新需要产品、技术、管理和服务等创新作支撑。2006年供应商在“创新”方面需要如何加强和改进?

姜奇平:应该说供应商在这方面做的还不错。现在主要从需求这个角度考虑问题,因为我感觉从供应商这个角度看,我观察技术进步从供应商这块是不弱的。无论是从产品这个层次,三天两头推出新的产品,服务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服务怎么创新,这倒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创新实际上还不是根,根还是变,怎样适应变革。我认为现在不是说我给你创新服务,就是我不断的提出创新,这不是一种理解。当然我要不断的更新我的服务,更主要的是什么呢?我怎么样适应别的变化。你在演变我怎么帮助你演变呢?这个是值得讨论的。特别是在咨询、服务上,它不光是提供产品的设备,而且要提供解决方案,而且要深入到你的业务里面去帮助你成功。

所谓必须应变,我觉得这个词说的非常好,在这方面恐怕它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比如说,我这套东西在全世界特别是在美国都行得通,为什么在你这儿行不通呢?这话无理。如果放在这儿的话,他就不这么说了,他会说我要向你学习,了解你的市场,有什么到底不一样的东西。反过来说,这个时候给本地的供应商也是一种机会,他们不了解我们来了解。再怎么说这里面也是一个很长的氛围。在这里面我觉得创新首先表现在什么呢?怎么样响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认为在这个地方对效益有很大的帮助。

宋文利:有网友问,近期您关注的研究课题有哪些呢?

姜奇平:我研究的课题非常杂。可以说对信息化有关的,从技术理论、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一直到经济理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从绩效评估到调查研究到理论的。反正是比较杂,大家可以看到,今天我碰到陈凯歌在那儿跳我就比较生气,我就说说这个事情。但是我主业研究,这三年来主要是研究电子政务和通过行政的角度研究电子政务,在这方面很快有一些成果。我们前期的成果已经获得了大奖,得大奖的还只是一个中级成果。

另外,特别是对前几年的大型企业关注多一些,从今年开始我们适当把一些精力转移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包括电子商务的评价指标等等方面。

宋文利:您刚才谈到电子政务是主研方面,你也研究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应该是05年发展的比较快的一年,比如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你认为06年的电子商务会出现什么趋势呢?

姜奇平:我认为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是比较小的事情,是不值得一提的。比如说宝钢它带着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很多都是成行业的成百上千的行业来的,整个做的深刻的改造,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大的变化。而且我们注意到,即使在整个的电子商务里面,大家并没有注意到国有企业在里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包括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包括很多的行业动作都比较大,而且成效非常显著。

另外,我觉得一些行业性的,比如说批发市场、依托行业特征的电子商务的发展。至于你说的属于民间的电子商务,它单纯的提供什么呢?都是提供B2C,但是现在B2B和B2C比起来是什么关系呢?现在是B2B占了95%以上。

宋文利:个人理解是B2C距离我们近,所以感觉明显。

姜奇平:对,实际上它(B2B)的交易量比较大一些。我们都没有算,它的数量特别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钢铁行业或者是石化行业,它一单下去都是几百亿,100亿、200亿、300亿,一下子比无数的中小企业B2C加在一起还大。

宋文利:现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市场表现出来的应用,企业需求都集中在哪些方面呢?

姜奇平: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快一点。总的来说,还是对管理方面的需求会比较多一些。从过去主要是集中在硬件、软件、服务比较多一些。现在更多的像应用到集成应用阶段,顾客对管理应用的要求比较快。另外,对客户关系的管理,客户服务要求比较快。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它对第三方培训要求比较高。我们认为比较高的但是它还不一定。对安全方面去年是这样的,大家很重视,但是拿不出钱来。但是安全系数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和美国不一样,美国设计的很好,我需要给它很高的安全保卫系数。中国很奇怪,还没挣多少钱,还没有财产需要保卫的时候,他首先就说我的安全需要保卫,保卫森严。

我觉得从未来的发展角度讲,集成应用这方面的需求会不断的加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觉得从中小企业来说,它的需求有一个上升的态势。因为我们发现在大型企业投资份额下降的过程,中小企业还有一部分行业还是在上升的,它会成为新的增长点。我估计未来的两年内,中小企业信息化会成为一个热点,包括市场这个热点,是非常快的。

宋文利:今天聊天到此结束,谢谢姜老师。

姜奇平:不客气!

宋文利:姜老师,您对网友说句话吧。

姜奇平:这么多年来,应该说我的研究受到了网友们一致的鼓励,我对此也表示感谢,非常希望有机会多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