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需在深入应用上多下功夫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6年3月21日,国内颇有影响的信息化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公布了其历时近半年做出的《中国电子政务实施及应用调查报告》。该调查中,调查者没有像以往那样以电子政务建设者为调查对象,而是以电子政务用户为调查对象。

  调查结果不容乐观:除了认为电子政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51.39%)和政务公开(20.52%)之外,在诸如节约成本、促进政务改革、廉政建设、转变作风和民主化等方面,被访者认为,近期能达到的效果有限,此外,目前最需要解决的电子政务建设中排在前两位的问题是:条条块块协调不力(64.54%)、政务改革方案不够清晰(62.75%)。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对于电子政务乐观声音不断出现的背景下,该调查结果不光让研究人员吃惊,恐怕也让许多电子政务从业者吃了一惊。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信息化普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公众的信息化认知度和水平也有了相当多的积累,很多老百姓都越来越习惯于从互联网上来获得政府提供的多项服务。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在我们已有的1亿多网民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已经将政府提供的在线公共服务作为自己享受政府服务的重要手段,而且其人数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及逐渐增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电子政务建设还仅仅是满足于已有的水平,还是将提升应用程度、树立更高的电子政务建设目标挂在嘴边当成口号,或者还是将电子政务建设仅仅简单理解为政府工作的信息化,而不从变革政府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出发,更多思考如何优化政府的工作流程,将电子政务建设引向更深层次的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就会如逆水行舟般,不进则退。更加严重的是,如果还不能在满足公众的深入需求上狠下功夫,电子政务建设将失去公众参与的热情,那么电子政务“服务民众”的目的会成为一个教条式口号。

  在深入应用上多下功夫,就要有具体的办法和措施。首先,在每个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之前,必须要征求公众的建议和需求,而且是全面深入和细致地去了解,比如,可以吸收部分民众代表参与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开发,可以召开听政会,听取公众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在如今网络环境下,更要充分利用网络互动的特点,利用在线留言、电子邮件等各种方式,了解公众对相关项目的建设意见和建议,并且尽快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将这种公众反馈的方式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固定和制度化;其次,更加重要的是要改变现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和策略单一的做法,创造更加灵活的机制,采用专家咨询论证、机构监理甚至社会监督的各种方法,使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效果落到实处。

  如果从更深层次来说,电子政务建设“以应用为导向”在技术方面已经没有瓶颈,而一直以来,政府行政流程还没有得到很好优化,许多部门职能交叉重叠,部门信息资源由于体制障碍还不能有效共享,甚至连基本的数据标准统一都难以有效推进,诸如此类政府业务方面的问题正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难点,甚至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须大力克服的痼疾。

  在公众需求不断提升、信息化认知和使用能力逐渐提高的推动下,尤其在世界各国电子政务逐步向更深入应用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看来是到了攻坚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