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探讨
来源:echinagov 更新时间:2012-04-14
我国信息化进入了以服务国民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新阶段。由此,对我国信息化的总体框架和基础信息理论,特别是作为国家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1.分类体系的提出

  在2005年8月20日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办、国家信息中心支持的“2005中国信息化政策与趋势报告会”上,我国信息化领域的相关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提出了“把改善公共服务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政府信息化重要策略,指出“发展电子政务必须以服务为中心,不断拓展为社会、为公众服务的领域和项目,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 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研究与设计就是在建设以服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大环境下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是实现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组织、交换、共享和服务的工具,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政务信息资源的使用者有公民、企业、各种社会团体和政务部门自身,各种角色对政务信息资源有不同的应用需求,需要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以满足从不同的角度去组织、揭示、识别和使用政务信息资源的需要。

  从政务信息资源的特点和应用需要来看,政务信息资源与政务活动密切相关。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务活动中,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能、办理业务和事项中随时都需要和产生政务信息资源。大部分政务信息资源随着政务业务的开展不断产生和变化,是一种与政务活动相关的动态信息资源。所以,在信息分类体系上应该体现政务信息资源与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府业务之间的关联性,以满足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实现共享的需要。

  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是一种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信息分类体系。分类体系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线,分析政府的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打破政府部门行政划分,整体梳理与公共服务相关的业务、事项以及相关的信息,并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归类,建立信息类目,形成信息分类体系。

  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务信息分类体系建立了政府业务与信息资源之间的关联,从信息分类的角度对政务信息按公共服务业务进行跨部门整合,为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提供“一站式”的政府服务奠定了基础。

  2.分类体系结构

  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结构为“四横四纵”。横向分为四个面,纵向分为四个层级。参考美国联邦电子政府业务参考模型,横向设计为公共服务内容、服务提供方式、服务支持与监督、政府资源管理四个面。纵向从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的职能、业务、事项和信息的角度逐次地分解成若干个层级,并归类形成类目,在此基础上形成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分类体系以政府实现公共需求为出发点,运用面分类法分析政府的职能和业务,梳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和产品,形成分类体系的公共服务内容面。再从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的方式、对公共服务的支持和监督以及使用的政府资源等角度设计出服务提供方式、服务支持与监督、政府资源管理三个面。

  “服务内容面”包括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所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或产品。如政府围绕公共教育、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向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等提供的服务;“服务提供方式面”包括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的途径、形式与手段。如依法行政、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管等;“服务支持与监督面”包括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运行环境。如政策法规、公共财政和检查审计等;“政府资源管理面”包括政府为实现公共服务需要的内部资源。如政府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政管理、物资管理、信息和技术管理等。

  图1分类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分类体系结构

  在形成服务内容、服务提供方式、服务支持与监督、政府资源管理四个面基础上,采用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分别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职能层、业务层、事项层和信息层。职能层类目构成分类体系的一级类目。包括在服务内容面、服务提供方式面、服务支持与监督面和政府资源管理面四个面上分别实现其相应目标的政府职能;业务层类目由实现政府职能的若干业务组成;事项层类目由完成某项业务的若干事项组成;信息层聚合了办理某一事项需要和产生的信息类目。

  3.分类原则

  整体性原则。分类对象是政务信息资源整体。进行信息分类应站在政府整体角度而不是站在某个部门的角度来观察、识别分类对象。

     综合性原则。政府信息资源具有涉及面广、与电子政务应用密切相关、需要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特点,应从多角度综合整理和进行信息分类,并且在类目之间建立起内在的逻辑关系。

  排斥性原则。如果两个分类对象属于操作与监督的关系,则不能划分在同一个面或同一层级。

  稳定性原则。只要政府总体职责和目标不变,则不管业务机构划分是否变动,信息资源的分类体系框架应保持稳定、有效。

  4. 分类体系实施

  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实施应在调查公众的公共需求基础上,依据政策法规对政府业务进行梳理,以公共服务项目或产品为主线,设计服务内容面的政府公共服务基本职能类目框架,据此设计相应的服务提供方式面、服务支持与监督面、政府资源管理面的基本职能类目框架。在基本职能类目框架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政务工作实际情况,梳理政府公共服务业务、事项和相关的信息,设计业务层、事项层和信息层类目,形成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分类实例

  下面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行政许可业务《直接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举办大学专科或高职院校的审核》为例,探讨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设计。

  《直接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举办大学专科或高职院校的审核》是政府实现公共教育职能的具体业务,是政府面向社会的一项公共服务。

  服务内容面:该业务通过政府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能实现。该职能分解为公共教育职能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层类目,再分解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业务类目《直接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举办大学专科或高职院校的审核》,相关的事项类目有申请、受理和审批等,以及办理事项所涉及的信息类目;

  服务提供方式面:该公共服务以行政许可的方式提供,由此对应到服务提供方式面的依法监管职能。依法监管职能分解教育监管下的为实现教育监管具体职能的中外合作办学行政许可业务与相关事项以及信息类目;

  服务支持与监督面:完成该项公共服务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和监督。对应服务支持与监督面的政策法规与标准、政府工作控制和监督等职能。以政策法规与标准职能为例分解为政策法规制定与修改和教育政策法规制定与修改,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制定与修改业务事项和信息类目;

  政府资源管理面:完成该项公共服务需要使用政府资源。在政府资源管理面设计政府行政管理和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层类目。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分解为教育管理人才培训的中外合作举办大学专科或高职院校的审核岗位职责培训等业务、事项和信息类目。

  以上实例以《直接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举办大学专科或高职院校的审核》公共服务项目为主线,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内容、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对公共服务的支持与监督和需要配置的政府资源四个面,梳理政府的相关职能、业务、事项和信息,设计信息类目,形成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5.分类体系特点

  通过以上探讨和分析,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分类体系的分类对象是政务信息资源,切入点是政府业务。政务信息的分类是在整个政府面向公共服务的业务框架下进行的,通过对政府核心业务的解析来识别政务信息;

  分类体系揭示了政务信息资源与电子政务业务之间的关系。政务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是在业务发生关联的过程当中实现的,分类体系揭示了政务信息与政府业务之间的关联;

  分类体系适宜政府部门间的业务整合和信息共享,以及构建服务型电子政务体系框架,为提供“一站式”的政府公共服务奠定了信息基础。

  作者:吴晓敏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咨询专家。历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产品部MIS领域负责人;国家信息中心软件实验室技术主管;国家图书馆信息网络部副总工;北京国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国家图书馆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总监。核工业系统数字图书馆标准组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软件工程、信息内容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