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望京街道构建和谐望京社区
来源:千龙 更新时间:2012-04-13
 

 

  望京街道地处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

是首都商品住宅集中开发区。辖区面积10.36平方公里,建成社区17个。总人口19.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近4万人。社会单位4835家。伴随着首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望京街道突显出“一重一大”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地域大,人口多,社会单位多,人员管理任务重。尤其是辖区流动人口多,外籍居民所占比例大;人户分离现象突出,管理对象结构复杂。二是处于开发建设的高峰期,新型社区关系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地区治安案件处于高发期,维护稳定工作压力大。

  近年来,街道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朝阳区深化党建聚合力工程和推进基层平安建设的要求,以构建和谐望京为目标,以深化街道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创建安全社区为载体,把深化平安建设与推进人文奥运相结合、与加强城市管理相结合,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创新完善工作体系,拓宽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的落实,确保了辖区稳定,推动了辖区和谐发展。

  一、整合力量,社会参与,形成推动平安建设的工作合力

  街道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推进街道平安建设是加强城市管理,构建和谐望京的重要基础性工程,目标是实现辖区安全稳定,关键是发动社会参与,核心是形成力量聚合。近年来,街道工委、办事处从实际出发,结合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学习借鉴国际安全社区“人人携手,共同开展安全健康促进”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化公共管理和服务模式,广泛动员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努力扩大平安建设的推动力、执行力和渗透力,确保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形成推进平安建设的强大合力。

  组织领导到位,增强推动力。街道党工委分工负责,建立了专项计划、定期研究、重点推动等工作制度。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安全稳定目标要求,加强整体工作的协调,统筹兼顾,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即把平安社区建设与安全社区创建相结合,与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全国生态示范城区工作相结合,与品牌社区创建工作相结合,与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相结合,与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八难”问题相结合,使平安社区建设与各项工作协力推进,相互促进带动。结合创建安全社区,借鉴世卫组织关于建立跨界组织准则,在整合社区党建协会等7个专业协会和34个群众协会组织的基础上,从推进平安建设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发挥专业人士在平安建设中的作用,成立了由政府机构、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统战侨联和知名人士、城市专家、社区自治组织、辖区社会单位等17个不同方面、43个部门组成的街道、社区两级平安社区推进工作机构,涵盖了党组织、政府力量、自治组织和社会力量,作为推动辖区平安建设的跨界组织,全面负责推进辖区安全稳定工作。跨界组织建立后,我们逐步建立了规范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体系,综合发挥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优势,发挥党的龙头带动作用,整合共同利益,引导共同目标,努力实现条块结合、干群联合、内外整合、区域融合,变政府单方推动转向社会共同承担、协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经过一年多努力,初步构建了以街道和社区的综合协调为龙头,以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为支撑,以全员、全方位的治安防范和安全稳定为内容,以居民和社会单位的广泛参与为保障,凝聚街道、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推进平安建设的工作体系。

  责任落实到位,增强执行力。为便于平安建设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协调推进,按照“分工明确,赋予相关职责”的原则,街道以跨界组织为主体,以街道和政府专业职能部门为主导,吸纳地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服务机构代表和专家参与,建立了教育推广、消防安全、居家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生产、环境安全、道路安全、考核监察、信息交流等十个项目工作组。一是有针对性地在社区、学校、工地、社会单位等,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全员、全方位安全宣传活动;二是指导、引导辖区的社会治安、安全稳定工作;三是实施项目管理,对安全稳定项目、工作过程、变化效果等进行监督和绩效评估。

  为了确保责任落实,我们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了安全稳定责任督察和效能监察管理体系,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实行重点部位、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管理;坚持开展每周二综合执法安全检查;坚持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重要时机检查与每月普查、政府组织检查与发动群众督察相结合,综合发挥街道、社区、居民、社区单位的主人翁作用,确保治安稳定责任切实得到落实。

  宣传发动到位,增强渗透力。平安建设与维护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坚持从群众关心的社会治安和安全稳定问题入手,通过发动社会单位参与,开展系列安全教育宣传推广活动,推动安全预防宣传进单位、进楼宇、进家庭,扩大社会参与面。北京嘉和天润广告公司、北京企达广告有限公司出资制作,在辖区所有屋宇楼门共设立安全推广宣传栏(架) 726个;编印《望京报》,开辟安全稳定工作专栏,每月两期、三万余份,免费向地区居民和社会单位发放,社会单位在为民服务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平安社区建设的宣传引导作用,我们坚持做到“三纳入”:

  一是纳入社区文体促进活动。利用望京国际文化体育周、社区周末文化活动日、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等载体广泛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举办了“人文奥运·平安社区·和谐望京”活动周,组织辖区的医院、建筑工地、部队官兵、保安、社会单位、居民代表等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举办“遭遇火灾,科学自救”知识讲座,请有关专家讲解如何应对家庭火灾,科学自救和逃生知识。举办了“安全预防,从小抓起”系列活动,请专业人员为学生讲解如何预防伤害、绑架、火灾知识等等。举办“家庭防盗知识讲座”,提高居民的防范及报警意识等,17个社区做到了周周有专题,月月有主题。

  二是纳入社区教育推广活动。在辖区内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针对社区实际和群众的需求,制定了包括安全教育、家居安全、交通安全、社会稳定、消防安全、环境安全、卫生健康等7项安全教育计划。其中,居家培训计划,包括防盗窃、预防煤气中毒、家庭火灾、室内污染、安全用电、食物中毒、急救、儿童安全等12个专题,涵盖了居家安全各个方面,每季度重点推进3个专题。去年,针对辖区工地多、外地务工人员多,文化知识偏低等问题,我们对民工及项目管理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安全生产管理培训16批次、7100余人,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了民工健康和安全。

  三是纳入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由街道、社区牵头,与区专业部门对接,城管、交通、消防、卫生、劳动、建委、民政、妇联、计生、文教等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系列安全推广活动,解决安全生产、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难题,促进了街道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的有效衔接。在幼儿园开展了安全健康一日全程管理体系示范活动,幼儿园一日流程中细化到孩子日饮水量都有记录。在学校开展了环保小卫士、安全小卫士活动。在社区广泛开展创建安全社区、健康社区活动。建立举报、抓获奖励制度,对提供破案线索及重大安全隐患的举报人进行奖励,仅去年9至11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其中刑事拘留10人,治安拘留4人,效果显著。望京西园四区社区建立韩籍居民管理服务站,与韩国人居民小组共同开展手拉手,共建平安社区活动等,受到居民好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拓宽网络,搭建平台,构建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模式

  我们积极整合辖区方方面面的资源,综合发挥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优势,创新运行机制,推进资源融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交互性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社会化管理网络和服务平台,实现管理服务数字化、精细化、人性化,为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建立社区外事管理服务站和社区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站。由社区民警及协警力量24小时值班,做好社区流动人口及外籍人员的相关登记、办理事宜。一是发动社区居委会、治保积极分子、物业公司、社区保安队、房屋中介公司,利用多种形式在社区内广泛宣传、督促居住在社区的流动人口、外籍人员及时办理登记;二是加大入户登记力度,组织动员各楼门小组协助做好本楼内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外籍人口的登记管理工作,确保做到对社区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外籍人员的底数清、情况明,通过对相关数据电脑联网管理,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建立地区建筑工地安全健康促进协会和社区地下空间管理协会。针对建筑工地多,施工人员自身素质普遍低,安全卫生意识差,容易引发事故的特点,成立望京地区建筑工地安全健康促进协会,通过协会组织各单位对工地治安秩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进行互查,创建行业自律的机制,互相监督。

  社区地下空间管理协会成员包括地下空间产权人、承租人、社区治保主任、物业公司、治安协管员、社区民警、城管队员、办事处联系社区科长、居民代表、房屋中介组织等,协会由社区居委会牵头,以承租人和管理人为主体,各楼设地下空间管理小组,本楼楼长为组长,在协会的指导下,社区地下空间协会组织本社区地下空间管理小组,依据《望京地区地下空间重大安全隐患检查表》、《望京地区地下空间社会治安综合检查表》和《望京地区地下空间卫生检查表》进行互查或分组互查打分,消除各类消防、安全等隐患。特别是将居住在地下人防空间和设备层的外来人口也纳入了有效管理体系,填补了管理空白。望京西园四区社区,每一幢楼都成立了以楼宇组长为管理核心,吸收本楼志愿者、治保积极分子、物业公司管理员、地下空间管理员、社区保安等成立本楼宇管理委员会,对本楼事务进行自我管理。每楼设立楼宇和谐室,每天有专人值班,遇有问题,及时通知救助,加强出入管理,减少安全隐患。

  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为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我们以公共互联网为接入手段,建立望京“安全社区”网站。坚持每日通报、每周汇总、每月分析以及重大情况通报制度,通过进行工伤事故、治安警情、交通事故等“六个播报”,对居民关心的安全形势和治安状况经过统计分析,以图表、图例的形式上网公布,形象直观地提醒居民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组织居民和社会单位开展宣传教育,进行科学的安全预防,落实防控措施。同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对居民进行服务的同时,为居民给政府工作建议和对辖区单位社会治安等方面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提供了便捷渠道。

  搭建社会化管理平台。为提高管理效能,我们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辖区人口、社会单位、环境部件数据库。人口综合信息数据库实时掌握所辖区域人员、房屋等信息状况;社会单位综合信息数据库采录了所辖区域加油站、学校、医院、商场等13个主要行业单位的信息数据,并实现动态管理;环境和市政设施数据库在电子地图上对辖区内环境和市政设施部件分类标注编号、监督电话、责任单位等管理信息,便于监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通过完善社会化管理数据库,做到了“情况清、底数清、问题清”。目前,通过完善三个数据库,建立相应的责任督察和效能监察管理机制,逐步解决人口管理底数不清、社会管理力量不足和城市管理成效不高等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防范和社会稳定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提高了城市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能力。

  搭建安全促进展示培训平台。为提高居民生活安全质量,我们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和区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按照“资源集成,形象示范,模拟展示,以展代宣”的指导思想,建立了望京社区安全健康促进中心,包含服务互动区、资源维护区、展示培训区三个功能区和二十一个安全健康促进工作室。依托社区安全健康促进中心,初步搭建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以资源信息服务为内容,以全员参与、全方位科普促进为目标,以示范培训为重要形式的展示培训平台,努力满足居民的安全健康服务需求。如居家安全促进室,主要介绍家庭防滑、防漏电、防烫伤、防燃气泄漏等科学防护措施,以及家庭花卉养植、健康运动常识等。17个社区轮流举办安全健康培训,实施科学防护,吸引了居民和社会单位的响应和参与。

  三、完善机制,协调利益,营造稳定、和谐社会氛围

  我们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着重健全完善适合地区特点的社会稳定和利益协调机制,在协调解决地区的矛盾纠纷中,逐步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将过去以政府为矛盾调解主体逐步转变为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的自我调解;二是遇有社区无法解决的矛盾时,将过去以政府为主体的协调方式逐步转变为以律师为主体的协调方式,促进了辖区的稳定与和谐。

  一是健全完善社区党委和社区自治组织的协调机制。坚持社区“四方”(居委会主任、街道社区包片科长、物业公司经理、管片警长)与居民代表联系沟通机制;完善社区“六项”(社区用人、理财、内部管理、协调等)自治机制;完善社区(由党员、楼门组长组成专业志愿者队伍监督管理)协管机制等,通过社区自治,缓解和处理社区矛盾,筑好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构建了辖区稳定的“缓冲带”。

  二是健全完善居民诉求、沟通机制。17个社区设置了党员民愿接待室,建立了接待、汇集、办理、答复、回访等工作制度、以及民愿办理效能监察、责任督察管理机制。通过社区党员民愿接待服务,一方面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搭建了党员发挥作用的舞台;另一方面居民通过便利、信任的场所反映个人意愿和心声,畅通了民意宣泄渠道,起到了很好的民愿调节作用,成为辖区稳定的“减压阀”。

  三是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侨联统战人士联系群众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代表接待日制度;建立了政协委员和侨联统战人士定期联系沟通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统战知名人士意见、建议收集、办理工作制度,通过收集地区不同阶层居民的意愿,汇集群众的诉求和呼声,帮助我们对辖区矛盾和问题做到了及时掌握,有效调处,掌握了工作主动权,成为维护辖区安全稳定和谐的“探测仪”。

  四是建立以专业律师为主体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我们从街道的实际出发,通过政府化钱买服务的方式,由街道聘请专业律师参与信访接待,以专业律师队伍为主体建立司法调解厅,开展物业矛盾、劳资纠纷、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咨询和协调工作。近两年来,司法调解室先后调处群体性纠纷13件(涉及3000余人次),其中已调处成功5件(涉及2000余人次)。通过专业人士介入辖区矛盾问题的协调解决,帮助矛盾双方找到解决矛盾纠纷的合法途径,实现法律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有机结合,提高了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转变了过去由政府出面调处、工作被动的局面,减轻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压力,成为维护辖区稳定和谐的“变压器”。

  五是建立关爱扶助工作机制。强化社区“托底”保障措施,加大对辖区残困低保等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落实失业低保及弱势群体保障措施;开展“进千家门、排万人忧”活动;启动康复、就业、教育、卫生、助残“五大”爱心工程;开展社区之间、党员与困难群众之间“一助一”帮扶结对活动;建立“心手相连爱心社”,以扶困帮穷为宗旨,完善“贡献储蓄卡”爱心互助量化管理机制,为贫富相济、爱心互助搭建平台。仅今年前十个月,辖区单位和居民自发向“爱心社”捐赠物品8143件,残困人员根据劳动积分换取所需物品,营造献爱心扶困帮穷、凭劳动获得救助的社会风尚,成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的“暖心站”。

  六是建立和谐家庭教育和社区文化促进机制。结合落实人文奥运朝阳计划,我们以社区、学校、家庭为共建模式,通过组织专家指导,培训社区和谐家庭顾问,建立社区和谐家庭俱乐部服务促进平台。目前,第一批17名社区和谐家庭顾问经培训上岗,通过开展家庭沙龙、咨询、辅导、培训以及家校合作等形式,为居民提供情绪疏导、心理咨询、子女教育、家庭和睦等方面的科学指导。俱乐部以家庭论坛、专家讲座、家庭文化、特色家庭创建为载体,开展系列促进活动。目前,成立社区和谐俱乐部10个,通过专家和顾问提供帮助,促进了社区与居民、居民邻里、居民家庭之间的相互融合。

  同时,围绕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将平安社区与文明楼院、和谐家庭创建结合起来,广泛调动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共建平安家园”的积极性。社区周未文化活动日,每年举办一届望京国际文化艺术体育周,固定的项目有:国际邻居节、社区论坛、专家课堂、艺术广场、文化舞台、科普日、健康活动日等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促进了社区之间的相互沟通,社团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居民家庭之间的相互了解,成为推进辖区稳定和谐的“调节钮”,为构建和谐望京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望京街道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一是把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把平安建设与居民服务相结合,整体提高街道管理服务水平,群众满意度提高了。二是通过社会和居民的参与,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城市现代化管理效能提高了。三是整合工作力量,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居民、社区单位管理城市的主人翁作用,确保城市管理工作切实得到落实,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贯彻北京市《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关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基层平安建设,全力构建和谐望京,努力为实现区委宏伟蓝图,迎接新奥运,建设现代化新朝阳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一网三库”基本情况

  2004年10月,望京作为朝阳区试点街道,正式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围绕贯彻市委京发[2005]7号文件和区委关于深化基层平安建设的工作部署,把国际先进理念与辖区实际相结合,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针对地区“两重一高”(即,地域大,人口多,社会单位多,人户分离现象突出,人员管理任务重;地区处于开发建设的高峰期,新型社区关系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地区治安案件处于高发期,社会管理任务重,维护稳定工作压力大;辖区跨国公司增多,居住成份呈现国际化,居民高收入、高学业人群所占比例大,对生活的品质和城市建设环境要求高)等主要矛盾和问题,结合辖区网民多的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以“一网三库”为基础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把管人与管物、管理和服务、属地管理与专业管理、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紧密结合,实现对人、社区单位以及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部件的动、静态管理精细化,管理与服务互动,增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效能。

  服务人性化。“一网三库”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的安全健康。安全社区网站“六个播报”、“社区服务大全”采取个性化、人性化的提示,为用户提供向导服务。如治安播报,五月份地区高发案例为盗窃,高发地区集中在两个小区和一个商场门前,小区高发时间集中在凌晨3至5点,多为越窗入室盗窃;商场门前多为撬汽车后备箱行窃,时间在下午5至8点。我们将上述情况上网公布后,一方面提醒居民采取有效措施;同时,社会稳定组织有针对性地组织居民和社会单位开展宣传教育,落实群防群控,使案件得到有效控制。

  管理规范化。从数据信息的采集、录入、管理、利用、分析、发布、维护等都有规范的要求,有一整套工作流程。数据库建设通过公开招标,专家把关,引进专业公司进行系统设计,内容参照国家人事部、建设部、统计局、市民政局及相关专业部门的有关统计内容、标准、项目、流程的规定要求,综合了上级要求的报表、办事处掌握的数据、群众需求的信息、环境市政的底数,通过建立数据库,使街道管理更加系统规范。

  数据动态化。运用政府买服务、政府买劳务等措施,建立了由派出所民警、社区楼门长、物业公司管理员、社区专职工作者、居民专业志愿者组成的“五位一体”信息采集体系和由专业公司、管理员组成的数据维护管理体系,确保“四及时”“三定期”(即,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登记、及时录入,定期维护,定期核对,定期分析利用)。

  内容精细化。数据库对人口的488项数据信息、对社区单位的312项数据信息、对环境和市政设施7大类、64项部件,以社区和住户为单元,以人员和部件为元素,利用图片或数字定位等技术手段,做到了“三清”、“一准”(即,底数清、情况清、问题清、定位准)。如,通过数据采集,对地区现有9类井盖统计共16749个,制作成直观的部件图片库,在电子地图上分类标注编号、监督电话、责任单位等管理信息,便于监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还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对人户分离情况、出租房屋情况、流动人口情况、弱势群体情况、地下人防空间管理情况、重点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情况等实现实时掌握,实现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我们还借鉴东城区城市网格管理经验,在区统一部署下,细化工作方案,与市区对接。

  通过建立“一网三库”,实现了“四化”,带来了“四个转变”:一是居民安全健康观念转变了。群众参与安全健康促进推广活动积极性不断提高,安全社区网站至2005年12月底,访问网站总人数251000余人(次),网站发布意见征询回应42860余人(帖)。二是社会单位参与地区建设的态度转变了。社会单位以创建安全社区为切入点,参与安全健康促进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望京实业总公司、北京企达广告有限公司、中电飞华网络公司、望京医院、中信银行等社会单位免费建立安全社区网站、印发宣传材料24万余件份,开发数据库,组织策划辖区系列文化体育活动等项目,变街道协调服务为社会单位主动提供服务,社会单位在参与创建中实现公共服务与企业信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三是专业部门服务街道、服务社区的方式转变了。通过街道搭建平台,与区专业部门对接,解决安全生产、市政设施信息管理、交通秩序、健康促进等方面的难题,促进了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的有效衔接,专业部门由被动处置、接受群众监督向主动贴近、为社区和居民提供服务转变。四是街道的工作方式、服务方式转变了。很多专业部门需要统计的大量报表、数据等需要专门的人员、化费大量的精力、物力去完成,通过数据库统计分析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共享,节省了人力、精力和财力,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居民的满意率。

  通过“一网三库”,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人、社会单位、城市部件及基础设施的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分析,实施数字化模块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清、问题清”,加大我们各项工作的针对性,促进城市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增强服务和管理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