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卫生信息化以人为本突出实用
来源:中国信息化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广东依靠经济优势,本着务实原则,正在稳步推进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访广东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李奕明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比较早的省份,这里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也比较早,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有哪些特色,积累了哪些经验?4月3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李奕明。

  《中国信息化》:李主任,您好!上个月广东省召开了医院信息化构建和谐医疗高峰论坛,您在论坛上对一些医疗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能谈谈当前医疗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吗?

  李奕明:我认为,目前政府和老百姓最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和“卫生公平性、可及性差”的热点问题,说到底是老百姓医疗保障问题。一是医疗卫生服务费用高,可及性、公平性差。二是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低下。三是医疗服务质量欠佳。这些很多是深层次的体制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来解决,但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成本,控制不当医疗行为来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矛盾。

  《中国信息化》:您刚才提到,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体来说,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李奕明: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施医院的目标任务,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增强医疗质量意识。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医院可以实时采集各种医疗信息,如用药情况、检验检查结果、治疗情况、患者的医疗费用情况等等。医院信息系统还可以引入医疗技术路线,使医疗质量管理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深入到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将事后管理变成事前管理。

  运用计算机参与医院管理,能随时动态地观察医院的各种医疗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价,既利于对质量信息的反馈控制,又利于实施医院的目标任务,使医院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转化,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帮助,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增加医院效益,增强医院活力。

  《中国信息化》:那么,信息化发展对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不是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李奕明:是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有效解决“看病难”问题。医院信息系统的实施,优化了就诊流程,病人使用IC卡刷卡挂号,大大减少排队挂号等候时间。实施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使医生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病人信息,医生打开电脑便知病人情况,包括病史、用药情况、检验结果、影像资料等情况。电子处方减少了病人收费、取药的时间,无纸化、无胶片化的实现使医务人员及患者不用再反复往来奔跑,使医务人员与患者有更多的交流时间,对病人病情有更详细的了解。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行诊病、化验、注射、交费、取药等一站式、无胶片、无纸化服务,简化看病流程,杜绝“三长一短”现象,方便群众就诊,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同时,信息化建设有助于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助于规范医疗收费行为。在门诊大厅显著位置运用电子屏幕或触摸屏、公示栏,公布医疗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并设立医药费用查询系统,接受患者的监督,增加收费透明度,有利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目前,一些医院的管理者对医生开大处方采取置之不理或是鼓励的态度,担心减少医院的收入。如何杜绝这种现象呢?南海中医院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数据。南海中医院推行“处方点评”制度之后,在药品收入方面逐年减少。制度实行前,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0%,近年来一直在40%以下,2005年只有37%。但牺牲一部分药品收入却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口碑,这几年南海中医院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逐年增加,医院的实际经营效益并没有减少。2005年医院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比2003年分别增长10.73%和38.08%。

  《中国信息化》:医院信息化建设确实有助于解决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家非常重视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广东是如何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的?

  李奕明:首先,我们建立了全省范围内的医疗卫生网。这个共同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能够连接各市卫生局、医疗卫生机构,覆盖全省范围的医疗卫生网络,促进信息共享。医疗卫生系统的主题是信息共享和医疗内部信息的整合。这个卫生信息网系统可实现病人、服务提供方、管理机构、医务人员、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以更低成本实时传送、收集、统计和分析临床信息,并自动形成质量报告。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它可以追踪长期性的医疗卫生问题,充分了解、分析和监控医疗费用,对各种传染病进行预警和监控,对不良的医疗卫生事件进行快速发现和及时处理。

  其次,优化流程,加快内部系统的整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改善和优化了医疗过程中一些不合理、不顺畅的流程。如通过电子处方在网上流动,直接交费取药,有效缩短了“三长一短”,减少病人等待时间。医院信息化的各子系统充分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如医院信息系统、PACS、LIS、药品配伍禁忌、医院质控等信息整合,实现数据交流和共享,让医生可以随时了解病人病情、各种检验检查资料、医疗药品信息,了解各种药品相互作用,特定人群对药品的敏感性等。

  第三,以病人为中心,推行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的使用。全省医院信息系统将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推行,逐步实现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医院管理、医疗护理等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第四,发挥技术优势,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临床信息系统的使用、电子病历的应用,构建医院临床数据库,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比如对老专家的诊断和处方进行分析,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医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中国信息化》:您在前面曾提到信息化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促进作用,能具体谈谈SARS之后广东省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吗?

  李奕明:广东省从2000年开始启动疾病控制与预防信息网的建设,当时投资300万元,为省疾病控制中心、各地级市疾病控制中心配备电脑及相关设备。2003年SARS 期间,省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将各市县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光纤进行连接,并配置服务器和对接设备,保证可视电话和视像会议系统及公文交换平台正常运转。2003年SARS后,国家启动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首先是SARS直报系统、疫情预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由国家统一开发软件,从网上进行直报。为了保证直报工作,2004年5月广东省卫生厅为全省(除珠三角六市外)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和慢性病站所配备疫情直报专用电脑1585台,并安排3000多万元同时启动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和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目前我省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征集工作已完成,现在正着手系统建设工作,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也通过了立项,准备组织实施。

  《中国信息化》:《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有这样一句话:“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是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也是目前卫生信息化的难点。”据我了解,广东在2000年就开始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现在这一系统发展情况怎样?

  李奕明:目前深圳、广州、佛山等市大部分社区建设了信息系统。我省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涵盖公民基础健康档案以及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健康档案信息,逐步实现“多档合一”,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的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以城市为单位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中管理,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站点多、分布广、计算机基础薄弱和技术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避免重复投资和无效投资,充分保证投资效益。

  《中国信息化》:广东省中医药发展迅速,走在了全国前列,那么在中医药信息化方面,广东省做了哪些工作?

  李奕明:我省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中医大省、中医强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我们要将广东省中医研究所组建成广东省中医研究院,培养一批名中医和建设一批名中医院,实现每一个县都有中医院。中医药信息化难度比较大,涉及到中草药规范等问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做了很大的努力,积极推进中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省市中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建设了中医信息系统,南海中医院还被广东省和国家定为数字化医院试点示范单位,建设无线医生工作站,实现了无线查房。

  《中国信息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地区卫生信息化发展会呈现不平衡的局面。广东情况是怎样的?

  李奕明:我省医疗水平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给这些地区的群众就诊带来了很多不便。近几年开展起来的远程医疗工作使医疗资源不丰富和诊断水平有限的地区的病人,能够得到千里之外高水平医疗机构的一位或多位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的诊询服务。从而使一些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治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方便了病人就医,极大地降低了医疗费用,有效地促进了各级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

  由于经济发展欠发达,边远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投入要比珠三角地区少很多。但是本着实用的原则,边远地区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清远市连州人民医院,地处一个偏远的边陲县级市,信息化建设投入很少,但是它根据自身特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非常好,能够实现自身的信息化目标,已经成为广东省的试点单位,很多珠三角地区的医院也过去参观学习。

  《中国信息化》:您在广东省卫生厅工作二十多年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您认为保证卫生信息化建设积极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李奕明:我认为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用。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我们除了按照卫生部的规范要求外,主要是看医务人员的感觉。也就是说看医生感觉好不好用,对工作有没有帮助。医生认为好用的就是合适的。有些工程很大,但医生认为很繁琐,不好用,这样的项目我们就要求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我们开发的信息系统要符合医生使用习惯,让医务人员感觉好用;另一方面,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整个系统中实现“信息流动、人不流动”。

  《中国信息化》:资金投入是卫生信息化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提到,适当增加国家预算的同时,应注意拓宽投资渠道。具体是怎样实现的?

  李奕明:在资金方面,我们强调发挥三个积极性:政府、单位本身和企业的积极性。企业主要是通过赞助的形式。比如惠普、IBM、Intel等公司向广东的一些医院赞助设备,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为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按照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采购管理办法,进行项目管理,建立审批和咨询制度,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

  《中国信息化》: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李奕明:“十一五”期间,我省卫生信息化安排了1.5亿元资金建设卫生信息系统。近期目标是:一、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包括急性传染病疫情网上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和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等。二、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卫生服务电子化的电子政务工程;统一标准、统一接口建立全省卫生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成完善的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公文处理、交换的电子化;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公众电子政务服务。三、规范全省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全省病人就诊号或住院号实行全省统一编码制,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基本实现医生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必须具有日志功能,全省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实现医学影像采集、处理、储存及读取数字化建设,并建立全省医学影像数据库,促进影像交换的网络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进行数字化医院试点。

  (导语)广东省所有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建设了信息系统,但各有侧重。本文报道了三家有代表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实践,希望能让读者了解为什么其信息化建设水平能够走在全国前列。

  数字医院:影响的不仅仅是数字!

  ——广东省卫生信息化纪实

  中国信息化杂志 记者/严海英

  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广东省,已发展成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经济大省,成为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最具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在信息化推进卫生改革发展的今天,广东省卫生信息化是否如同其经济发展一样,依然走在全国前列?为此,记者于4月3日至4月5日走访了广东省卫生厅和广东省数家相关医院。

  全面发展

  广东省卫生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广东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318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965个,乡镇卫生院1463个,独立执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92个,门诊部所12223个,妇幼保健院125个,卫生监督、防预防治机构409个,医学科学研究及其他卫生机构241个。

  广东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李奕明主任介绍说,广东省信息化建设内容很广,涉及卫生行政、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和控制、医院、教育和科研等多个方面。目前,广东省所有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全都不同程度建设了医院信息系统。通过试点和组织一系列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论坛和研讨会,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在医院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标准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有力促进了医院信息系统向数字化医院建设。

  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佛山南海中医院等在网络规划、网络设计方面按高标准、高要求进行建设,已经处于先进水平。医院的机房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有的医院还实现了医院数据的异地备份。医院信息化从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医疗技术为主线、服务医疗以病人为中心的网络智能信息系统建设,真正体现出一切为病人服务的理念。

  在广东,IC卡已广泛应用于病人挂号、就诊、医疗保险、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单病种信息管理等方面,方便了群众就医,提高了工作效率。网上预约挂号和电话预约挂号,为病人就医提供了方便。以临床加管理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更加注重科学化、个性化、标准化,也更为方便实用、易于操作和掌握。

  目前,广东省大部分医院已经建立了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药房药库信息系统、卫生材料管理系统、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医院统计分析系统、病人查询系统,部分医院尝试实行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逐步建设成为数字化医院。

  据李奕明主任介绍,现在广东省有6家医疗机构为省级信息化试点示范单位,两家为卫生部试点示范单位,12家为省卫生厅试点示范单位。今年国家要选择10家医院为数字化医院试点,广东省上报了中山市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和南海区中医院为国家试点单位。

  促规范管理

  经过多年努力,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数字化医院全面运作。2005年,中山市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获得广东省政府颁发的“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今年广东省推荐上报国家评选科技进步奖。这在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域以前是没有过的,在全国也是唯一的。

  中山市人民医院余元龙副院长向记者介绍了该院的数字化发展情况。目前,该院电脑网络已经覆盖了所有部门,各系统的集成整合,改变了传统的医院运作模式,实现了“无纸化、无胶片化”运作。医学影像在网络中共享,方便了医生对病人的诊治,缩短了病人在医院的就诊时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了医院的形象。2005年中山市人民医院总诊疗人次为175万人次,收治病人为4.2万人次,平均住院天数为9.8天。近三年业务量平均增幅达15%。“这些指标说明中山市人民医院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运作效率是非常高的。”余院长自豪地说。

  中山市人民医院在充分发挥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注重利用社会科研力量参与项目研究开发。医院与多家国内一流的医院信息管理软件开发公司合作,按照实际运作模式进行本地化二次研发,实现了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相关辅助环节、病房医生工作站、临床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管理与通讯系统、社会服务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等。

  记者在门诊医生工作站看到,前来就诊的病人不需要排队挂号,只需将储存有个人信息的诊疗卡交给医生。门诊医生用诊疗卡调取病人的基本信息、既往的就诊检查记录。看病后给病人开具电子处方,电子检验/检查申请单,书写电子健康档案。还可将典型的处方存为模板,以备后续重复使用;医生在开具电子处方的同时,如果有药物配伍禁忌出现,系统会自动提示,保证医生安全用药。

  如果在输入诊断信息时,该病人是传染病患者,系统会自动进入传染病报告系统,以防止传染病漏报。应用无线连网技术的移动式医生工作站还可以在病床边调阅病人所有资料,查询各项医技检查结果,对病人做出即时、准确的处理,同时经确认后处方和申请单将自动传向相应医技检查部门和收费处。

  “为了更好地达到医院信息化所要实现的高效率目标,在建立医院信息系统的同时,需要将医院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流程再造。”中山市人民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主任杨勇介绍说。简化就诊流程,可以向病人提供“人不动,信息流动”的一站式服务,优化不合理环节,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就诊流程电子化,取消了挂号环节,取消“门诊号”、“住院号”等杂乱无序的号码,代之以“标识号”。就诊者信息用唯一的标识号进行关联,无须再手持挂号单、处方、检查单、检验单排长队等候交款或楼上楼下奔波寻找做检查的科室。“一站式服务”设有候诊、收费、检验标本采集及相应的专科辅助检查等功能,做完检查后就诊者无须等候检查或检验报告,缩短了就诊者在医院的逗留时间,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医院的“三长一短”现象,病人满意度大大提高。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利用数字平台落实管理制度,能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有效,方便病人就医,控制成本降低费用,杜绝不合理收费,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信息科长陈能太向记者介绍了该院如何利用数字平台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一方面加强药品使用和病历质量管理。利用信息系统,落实医院的各项用药规范和措施。江门市中心医院根据抗生素特点、不良反应以及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定义为三类,并通过信息系统设定不同级别医师使用抗生素的权限。同时对抗生素用量进行排序,对重点药品进行跟踪,对科室和医生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据陈能太科长介绍,强化药品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5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门诊处方平均使用抗生素下降了51.04%,住院病人人均使用抗生素下降了25.62%。

  在病历管理方面,质控系统每天检查各临床科室的电子病历,查出问题及时通过质控系统反馈给主管医师,以便主管医师及时审改。信息系统对电子病历的入院记录、病程记录等的书写时限进行电脑时限预警,督促医生及时完成病历的书写。对全院各科室的病历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超时完成情况、病历缺陷情况等,评价医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

  另一方面,加强临床科室医疗制度的落实。各临床科室在网上排班,主管部门可在网上及时了解各科室医生值班情况,方便管理。医生在网上交接班,方便值班医生对病人情况的掌握和及时的处理。在网上记录科室每周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情况,详细的讨论内容可由电子病历导出,方便定期检查及管理。由科室专人负责在网上填写医疗事故、差错情况,方便医院领导及有关职能科室及时掌握情况,保证医疗事故,差错报告率达100%。

  开展处方点评是江门市中心医院的又一特色。由临床药师抽出典型的处方,并加上点评意见,然后再放在医院论坛的“处方点评”栏目,一方面能够起到公示的作用,另一方面医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互相讨论,共同进步,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在江门市中心医院的应用系统中,有一项是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这一系统引起了前来参观的东莞市卫生部门同志的注意,他们表示,信息化成本与收益正是他们当前考虑的重点。陈科长向他们详细解释了这一系统的使用方法,解答了他们的疑惑。东莞市卫生部门的同志表示,只要能降低成本,他们也愿意在自己的医院引进信息化项目。

  支撑医院文化建设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地处广州市区北部,交通不便,周围环境也比较差,尽管如此,记者在该院看到,前来就诊的病人仍然络绎不绝。院长张小庄向记者介绍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在全省的妇幼保健中心地位已经形成,医院与广东省妇幼保健事业同步发展,一年一个台阶。

  “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武器,医院文化是实施信息化项目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据张院长介绍,医院之所以具备了如此强势的竞争优势,取得令同行刮目相看的成绩,关键在于以“诚信、厚德、博学、精进”为核心价值观下所形成的文化力。医院大力倡导“诚信、厚德、博学、精进”的核心价值观,并把它作为行为准则,所有的战略、规划、计划都是围绕着核心价值观而制定。医院不断通过战略调整、流程再造,重新形成和强化了对职工的人性化管理,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对基层妇幼保健网络的人性化扶持。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注重通过网络实现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现在最大的一个危机是信仰危机,如果人缺乏信仰,则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因此,医院积极倡导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如医院在网页上突出‘诚信、厚德、博学、精进’的院训,要求职工要诚信为本、厚德载物,要求职工在诊疗工作中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用药,将病人的看病成本降到最低,但又确保病人得到最适当的治疗。”

  医院还通过网络倡导职工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倡导职工以自愿捐赠的形式帮助病困职工,培养职工扶弱助贫的品德,让职工感受到每人都是医院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对于重大事项实施院务公开,积极征求员工意见,设立院内的网上论坛,给员工一个抒发心声的平台。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制度考评体系是在网上进行的,医院所有员工都可以通过网络对科室员工和科主任进行考核,科主任之间也可以在网上考核,由此实现了医院的民主化管理。

  医院网络的内部论坛使员工能够与他人及时沟通,提升了员工的凝聚力。该院信息中心主任穆荔给记者举例说,如果医院要上一个新的项目而自己没有考虑成熟,就会在医院的论坛上发帖子,告诉大家自己现在的想法,请大家给些意见。这样的讨论使各项工作非常透明,员工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能够更好的为医院发展而努力。

  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中山市人民医院走出了一条全面数字化的道路,江门市中心医院借助数字平台提高了医疗管理质量,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在客观条件差的情况下依靠医院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记者在这三家医院采访时,都见到其他地区的卫生机构前来参观考察,他们与这些示范医院热烈地探讨卫生信息化过程中的经验、困惑和思考。广东省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和探索中,一步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