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惠及全民,创造广大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这是近日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确立的未来15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的战略方针之一。5月11日,“2006中国数字城市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高峰论坛”在江苏扬州举行,来自政府、行业、研究机构等各方人士,共同围绕“数字城市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进行了一次高规格的思维碰撞。虽然数字城市建设的模式各地不一,然而,在多方观点融汇的论坛上,有一个共同点却被所有人认可,那就是:建设数字城市,最终应惠及百姓。
“数字城市管理新模式”就在你身边
陈师傅是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的一名城管监督员。一天,他发现自己负责监督管理的区域里出现了一大堆露天垃圾。陈师傅马上拿出随身携带的“城管通”照相设备,给这堆垃圾拍了照并注明地点,传给城管监督中心。监督中心在接到这一信息的第一时间内迅速立案,并将“某某地点出现露天垃圾”的信息传到城管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又迅速将“急需清运”的指令传到有关地区的环卫部门。仅仅两个半小时后,那堆露天垃圾就被清运干净。紧接着,按照城管监督中心的指令,陈师傅又用“城管通”将清运干净的现场拍成照片传回。监督中心在确认无误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发出了“结案”的指令。此时,这一小小的“露天垃圾城管案件”被处理结束,没有违反扬州市政府规定的此类案件3小时内必须处理完毕的规定。
这一运用数字万米单元网格技术实施城市管理的模式,已经在扬州普及。扬州市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唐正元告诉记者,所谓万米单元网格管理,就是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扬州市区划分为5500个网格单元,由陈师傅这样的城管监督员对所分管的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据介绍,2005年7月,扬州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10个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城市之一。自此,扬州开始了惠及老百姓生活的信息系统建设,全市的每一盏路灯、每一个井盖都被纳入管理系统;同时,数字化社区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唐正元说,以“构建一个平台(市级社区管理平台)、建设两套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社区服务信息系统)、整合三项功能(市民求助热线、社区服务网站、管理服务中心)、实现四级服务(市、区、街道、社区)”为目标,扬州将全面整合满足社区管理涉及的10项功能、1800多个数据统计分析项目,最终用数字化手段服务市民日常衣、食、住、行、医、购、玩等需求。
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领导小组技术组成员、北京数字政通科技公司总经理吴强华向记者介绍,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创新点主要有4个:一个是新方法——单元网格管理法,这是最新的核心;第二个是新的管理手段,就是通过“城管通”非常快地把发生问题的照片、基本信息、位置传播到信息中心;第三个是新的管理体系。创建两个轴心——指挥中心和监督中心,将原来的多头管理变为统一管理;第四个创新点就是管理流程,从监督员上报信息,监督中心立案,传到指挥中心进行派遣,到专业部门处理完返回指挥中心,最后监督员发回核查信息,形成一个数字信息闭环。
数字城市建设需要百姓参与
参加此次论坛的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向记者介绍,数字城市为我们重新认识城市打开了新的视野,提供了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公众服务的调控手段。信息化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21世纪新型城市的基本特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创新管理体制,来应对当前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当中面临的许多难题。
据介绍,北京市东城区早在2004年10月,就依照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率先在全国开始创建数字城区。但据参加论坛的有关专家介绍,这一模式在别的城区正在被进一步创新、发展,离百姓越来越近了。
例如,和东城区相比,北京市石景山区范围大,是个城乡结合区,如果全设城管监督员,运营成本将太大。于是,一种称为GBCP模式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理念在石景山区被推开。据石景山区区长侯玉兰介绍,GBCP模式包括一个公共管理服务统一平台和一套公共管理服务规范,G代表政府(Government),B代表企业(Business),C代表公众和社区(Citizen and Community),P代表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Public facilities and Public enviroment)。也就是说,让市民自主参与,与政府一起做管理的主导方和监督方。此外,充分发挥街道分中心和专业分中心(环卫、环保、城管、公共服务企业等)的作用,形成区级平台与分中心协同互动,根据行标、地标,对地标5大类69小类城市管理事件的责任单位进行划分,公共服务企业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达到属地自治。这种模式大大扩充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在GBCP模式下,市民可随时拨打政府的24小时便民电话或通过网上留言、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反映问题,监管中心将全程跟踪问题的解决过程,对问题进行催办,并对各职能单位进行考评。这样,石景山区城市管理实现了与百姓的零距离。
数字城市建设中的4种模式
参加论坛的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刘汝林向记者介绍,目前数字城市建设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城市生活服务型。这种模式依托城市门户网站发布所有与本城市有关的信息,为公众提供方方面面的城市生活向导服务,例如“中国上海”门户网站目前面向市民提供近150项网上办理事务,其互动平台通过市长信箱、民意调查、在线咨询投诉等提供与政府互动的渠道。
二是城市规划管理型。例如涵盖地籍地政、城市服务设施等9大类数据信息的“数字武汉”的建设,就为武汉百姓的生活提供了相当的便利。
三是智能交通导航型。例如北京市“科技奥运”示范工程包括的奥运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北京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示范工程、北京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示范工程、北京市停车诱导系统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北京市先进公交系统示范工程等建成后,将会给京城百姓带来实惠。
四是虚拟城市导游型。例如,大连目前已完成的包括旅游政务网、浪漫之都———大连(即大连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以及大连旅游数据库等主干数字化项目,都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了诸多服务。
“不管怎样,建设数字城市说到底是为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这才是它的终极目的。”中国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高新民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