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眩目的成功案例中,企业信息化看上去很美。但是在用户越来越疑惑和鄙夷的目光中,这种幻象正如皇帝的新衣一般,正在成为一个自欺欺人的笑柄。
最近采访,遇到怪事一桩。当某软件厂商把自家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的时候,记者不经意地问了一句:“能不能联系两、三家用户,我去采访一下?”厂商代表面露难色:“我们的用户都很忙的……”
这实在让人有些费解:采访成功案例,这对厂商来说绝对是好事呀,为什么还这么不情愿呢?改天遇到一个相熟的CIO,把这件事说给他听,他苦笑着说:“别说是你们记者了,连我们想跟这些软件的其他用户交流都不容易。”前些天,这位CIO所在的公司选中了某软件厂商的ERP,签约之后,他希望向那些成功案例取取经。厂商欣然应允,并“热情”地派了两个代表全程陪同。
取经的结果让这位CIO大失所望:在厂商代表的“关照”下,那家号称已经成功实施ERP的企业只介绍了大概情况,一涉及具体问题就语焉不详。随着项目的逐步深入,他才慢慢醒过味来:怪不得那家企业含糊地说了一句,这个系统用起来不太容易,实际情况是太难用了。这就好比是在公交车上,售票员眼看着你可能被贼掏腰包,不好明说,只能嚷几句大家看管好衣物,点到为止。至于你能不能听懂弦外之音,就全看你的造化了。
明白了这一点,再来看网上那些所谓的“信息化成功案例”,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巧合”:这些成功案例基本上都没经历任何挫折,一马平川地跑到了终点;关于实施过程的报道,几乎都是一笔带过。总之,在文学摒弃“高大全”已经若干年之后,在信息化领域又冒出来无数个“完美无暇”却干瘪生硬的“典范”。
姑且不论这些成功案例是否真的成功——根据记者的判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确实在信息化方面做得不错,厂商这种塑造“高大全”的做法已经越来越让用户反胃。
不过,厂商们似乎抱定了自己的逻辑:成功案例=没有缺陷和挫折=正面宣传=用户对本产品的信赖=更多的单子……全然不顾这个逻辑链条上有明显的漏洞,全然不顾这些空洞的成功案例对用户来说毫无借鉴意义。
记者的那位CIO朋友不无感慨地说:“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哪个产品没漏洞呢?如果厂商能够不回避问题、开诚布公地讲出来,大家不仅不会看扁这个产品,反而会对这家厂商多几分好感。”但现实却是:他所在的企业已经和某软件厂商签约,但依然没有被那家厂商看作自家人,听不到任何的实话、真话。
在一片眩目的成功案例中,企业信息化看上去很美。但是在用户越来越疑惑和鄙夷的目光中,这种幻象正如皇帝的新衣一般,正在成为一个自欺欺人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