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我国IT人才政策环境分析
来源:网易 更新时间:2012-04-14

主持人:

谢谢潘司长的发言,下面我们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院士为我们发言,大家欢迎。

倪光南:

各位大家早上好!刚才夏市长说了,我们IT人才的供求实际上这个情况是很特殊的,一方面我们毕业生有很多找不着工作,另外我们企业找补到合适的人才,我们觉得问题也不是过剩,也不是不做,主要的问题就是有差距,我们说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举两个例子,一个企业当时要JAVA的人才,因为社会上没有这样的人才,所以他自己开一个班花一百万,我们知道这个人才很缺,所以这个班快完了人才都跑完了,其实我们在座专家都知道这个事情。另外一家外包,我们有的会IT不会英语,会英语不会IT,但是他培养完了很多被人挖走了,所以这两个例子说明由于我们人才不能适应需求,所以我们企业要花很多的代价去做,实际上收效甚微,有时候培养不出来,有时候培养很小一点,所以我们对人才培养体制必须有很多改进。

目前学历构成大专是主要的,研究生现在在增大,我们说软件学院培养一些硕士生的比例也在增大。年龄结构我们看的很清楚,IT现在确定是年轻人,是20、26岁,30岁以上都不愿意做。我们知道我们培养的人多,所以人才结构转型的时候不太容易改变,基本上是30以下的情况,说明我们过分注重编程的一些工作,所以年龄就显得很重要,年轻的人显得这方面比较适应,这也不是很合理的。我们像国外公司有一些年龄结构比我们大得多一些大软件公司,我们人员结构都是非常小。从经验来看这是很欠缺的,大部分可以说是三年以下,这是很大的问题,我们做一些重要的开发工具,系统分析员这些都非常少,因为这些都人都刚进入企业,经验都很少。三年以上加在一起也只有20%几,一方面也反映我们软件企业很年轻,另一方面说明中国软件企业缺乏经验,有时候经验还是需要的。这个图一个比较重要的情况就是说我们结构不合理,就是两头大,中间小,我们看最大这一块儿,我们看微软的结构,微软的开发的人员和测试人员是1:1.5,我们测试人员是3%,这时候我们过去不太重视软件工程,所以这些需要逐步的调整。我们现在测试人员有一些好的归宿,我了解一些公司开发人员比例大概占到30%、40%。为什么不能像微软达到150%的水平,因为我们有很多的原因,微软的开发与和测试是齐头并进的,我们的测试往往是开完成了,完成的时候有一个测试组,我们说黑箱测试,像微软是白箱测试,一开始两方面都在做,所以这种在品质保证上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改变这种结构,包括外包也不需要很多测试,所以对开发软件产品来讲,对于外包都不合适。我们54这块太大了,所以这个很形象说明我们软件人才的结构需要优化,很多企业在往这方面努力,这一块要扩大起来。上面这块1%是系统分析,这块也需要大大的加强,所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人才优化,结构优化加以改进。核心技术这块是5%,通用软件9%,游戏3%,通信13%,大型企业应用13%,金融是4%,电子政务8%,电子商务5%,安全是2%,系统结算是5%,这个看起来分的太细,我们看核心软件比较差,核心软件是5,比如说这个人做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我们中国目前还是最基础这部分相当薄弱,大部分行业引用和游戏都是行业应用,外包看不清楚,很多人说你外包给我做一些,可能在通用里面,我不是很清楚他怎么分类,我们总体从这个图上看一些重要的软件方面,这部分的人太少,总体的感觉是内部各种各样的应用比较多一点。尽管在大城市,特别是沿海部分,地域分布也不是很合理,这是目前我们调查软件开发人员的地域分布。收入情况大概在三千块钱,这个我觉得在北京、上海这些地区,如果在西安、成都那边好像还要低一定,这个可能平均了,看起来大体上在三千左右是最高的。大体上现在大学毕业,本科毕业两三年经验,或者是硕士生刚毕业就是这样,我们人才培养这是主要的,当然有特别高的,特别少的分布也是很合理的。我们这里看到一个人才优势,根据我们刚才说到人才平均的成本,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内资公司平均三千左右,我们相当于印度,我刚刚说平均北京、上海这些地方高一点,印度差不多,有人说印度低一点,但是这个数量差不多。中国的外资工资,比如说微软、IBM差不多高一倍,我们说欧盟大概是六倍,美国是八倍,这个很重要,比如说同样一个软件,大连做软件和服务外包很有优势,美国同等的人才在中国有八个人,我们的人才数字差的不是很多,这显示了我们中国在人才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

我们现在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的软件产业也需要创新性的人才,最起码我们说创新性的人才有很多条件,起码能不能承担起实际工作,就是能力这个问题提出里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我们知道IT的特点是知识更新比较快,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即便我们人才的培养,我们用的一些教材太老,所以培养出来的人员他只知道陈旧的知识,比如说要JAVA编程,可是学校很少人知道JAVA,包括我刚才说到外包,要会日语,但是IT以前没教日语,所以你一定不能满足要求。

第二个最大问题,是我们长期硬式教育的问题,硬式教育只注重关注知识,我们应该要做一个他注重能力,而不是关心知识,只会背书,不会用是没有用的,所以这是长期硬式教育的后果,我们要改变这个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学生要有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比如说SUV新的知识架构,你要求自己也这个能力,通过自学掌握这个技术,你不能依靠学校,学校教的总是滞后几年,所以新的标准,新的技术出来以后,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掌握它,没有学习新的东西,所以过了几年学校学的都用不上了,所以教育硬式教育是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对开源软件的变化我们应该重视,开源软件很好,有人说软件业是不是要引进技术,我们觉得你不用引进,第一很难引进,引进人家不开放源码很难操作,全世界开源软件都能找到同样的东西,所以本来有很好的条件,我们有这样一个宝库,但是我们教学可能在开源方面提高我们软件人才的技能还不够。开源软件可能让你参与,现在开源项目在互联网上开放给全世界的人员,大家可以参与开发,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另外很重要的,你可以参与开源软件的社区,参与一些项目的实际开发,参与了实际上就锻炼了你的实践能力,这是符合我们对软件人才的要求,所以开源软件对我们教学提供很好的提升。所以硬式教育要真是考一百分不能很好,所以硬式教育不能解决德才兼备的问题。企业遇到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诚信的问题,急功近利的问题,缺乏敬业精神这些问题,百折不挠的敬业精神,这些方面我觉得学校应该很好的培养,要不然出来分数很好,也许有一些能力,但是其他方面不好也不行,这个我用了王选院士一句话,我们讨论企业人才他提出来毕业文凭然后讲才能,如果你文凭不行恐怕你才能再高也不行。

第三个讲一下我们的看法。我们知道我们有很大的发展,像教育部在全国建立的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我想很多大学也在里面做了很多软件学院,各种各样的扩招,在人才方面对软件人才的量有很大的发展。另外这方面我去参观东软他们虚拟企业的做法就是一个创新,这是很值得提倡的,学生知道怎么去运行一个企业,不仅学到软件工程,软件技术,而且知道一个软件企业该怎么做,CEO、CTO、CFO角色是怎么做的,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办法,很有创新。我介绍了很多软件学校去东软学习,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创新。东软有企业定制培训的计划,先锋软件技术学院也是,一开始和大公司签好培训,你要搞JAVA我给你培养JAVA,你要搞外包我给你培养外包,所以定向培训改变了既有的一刀切,一概培养出来生产都不专,什么都不能适应的,现在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们提倡的。另外我刚才讲到开源软件的出现给我们一些机会,教育部在全国建立了40个Linux培训中心,开源软件对我们软件人才的培养会起很大的作为,包括学习技术,以及带领实践的能力。另外我到浙江他们也有一种经验研发,高校的学生联合起来进行培训,现在可能有一百所学校加盟,培养了上万的学生,这也是很好的办法,这是民间的方式,就是通过民间的方式培养很多学生投入开源社区。

最后简单回顾一下,我们看到中国的软件人才,或者IT人才需求是非常大的,有关方面估计“十一五”期末,我们在集成电路方面有30万人,软件人才要超过100万,还是超过我们高效的培养能力,现在我们扩招了,我想扩招也未必能满足需求,所以我想实际是短缺的问题,有些高校学生没分配出去只是展示的现象,总体说人才短缺是今后一个长期的问题,所以我们按照国家的要求重视人才战略,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我们信息大国,向信息强国过度一个根本的保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