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共行政体制新动作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4

 
 
 
    政府、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力量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近年来,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创新,把建立健全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作为当前改革的一个重点。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一套体制、机制和做法。民主、法治、高效的公共管理体系,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

    成功的积极探索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要求享有公正的社会福利、完善的社会保障、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参与公共管理的愿望日益增强。为适应这些变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创新。政府近年来把公共管理创新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建立服务型公共管理体制,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不断增强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转向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转向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同时,着力增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经过多年的努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卓有成效,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社会救济和社会救灾工作成绩显著。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的能力明显增强。

    按照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共管理的决策机制。近年来,政府通过建立健全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完善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以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公共管理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了重大公共管理问题调查研究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集体决策制度、决策责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公共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不断提高,正确性和有效性大大增强。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应急能力明显增强。鉴于抗击非典带来的教训,政府从2003年7月起,组织完成了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初步建立了包括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题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等六个不同层次的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处置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公共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比如,截至2005年6月底,中央政府,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国务院38个部门都建立和完善了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公布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全国共建立各类行政服务中心4159个,行政投诉中心5458个。公共管理的透明度不断提高,政府与市场、社会、公民之间快捷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已初步形成。

    不断增强各类组织和市场机制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政府在推进公共管理创新过程中,一方面注重不断提高公共管理的社会化程度,重视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培育并引导各类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公共管理中的市场机制,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公共产品和服务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成本质量控制、服务水平的社会评估等做法正在逐步推行,政府、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力量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格局正在初步形成。

    通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我国公共管理体制框架已经逐步建立。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比如,政府职能配置还不够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还比较薄弱,公共管理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运用还不够充分,公共管理方式方法还要改进,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继续推进公共管理创新来进一步加以解决。

    从四个方面推进公共管理创新

    目前,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共行政体制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公共管理创新,并正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这项工作:

    第一,重塑政府施政理念。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把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全面履行政府职责。不仅要重视经济建设,还要重视社会事业和文化事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还要重视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系数和公众的幸福度。要把政府工作的重点由对经济社会的直接管理,转到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上来,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首先是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要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加强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责,履行好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使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真正做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对国民经济的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努力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其次是是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要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责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保护不同群体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着力为城乡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提高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是建立规范的法治环境。要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规章和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权和行政行为。切实做到政府依法履行各项职能,包括依法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依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确保行政管理体制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四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要通过完善环境政策,改变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保可持续发展。

    第二,推进公共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必须把推进公共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作为重点,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要进一步减少、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重点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公示制度、招投标制度、项目代建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文化等公共管理体制,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把政府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发展领域倾斜,加快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社区管理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等。

    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公民、企业、社会组织,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方面的作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公共管理网络,不断增强政府管理和社会自主管理的能力。

    第三,推进公共管理方式创新。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并使之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建立健全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和重大公共事务公示、听证等制度,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保障公民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优化各级政府和部门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扩大网上服务领域和网上办公项目,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和网上服务,提高行政效能。要完善政府服务机构体系,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要依法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和绩效考评制,不断提高公共管理的公信力、执行力。

    第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依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治国理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包括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本领,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本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本领。要按照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奉公守法、廉洁从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作者陈福今为原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