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农民信息需求的第一推动者
来源:中国信息化 更新时间:2012-04-14

 
 
  国民信息能力是我国信息化顺利推进的智力支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的6大行动计划中,特别提到了要提高国民信息能力。新农村建设中,让农民充分享用信息化带来的实惠才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根本所在,任何华而不实的信息化都背离了农业信息化的本源。

  观之目前的农业信息服务市场,主要有以下五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信息短缺,信息不准确。(二)缺少信息标准,导致信息误报。(三)缺少市场的相关决策、可行性分析等原始信息。(四)信息收集与发布不及时,导致信息使用率低。(五)农民可利用的信息终端产品还不丰富,了解信息的渠道还不完善和畅达。

  我个人认为,农民利用信息能力的高低,由经济条件、信息供给等外在环境和信息需求、教育水平等内在因素共同决定。农民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的根本问题。政府责无旁贷地成为农民信息需求的第一推动者。

  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农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和中介机构不失时机地充当了农业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但是,因为投资农业信息化属于长线投资,很难在短期产生回报,在目前这个讲究短期投资的时代,公司很难获得投资者的信心,也就是失去了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资金支持。所以,在这场信息提供的战役中,公司目前还不是主角。

  第一,不要指望农民马上认可信息服务,农民信息服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民是精明的,不见兔子不撒鹰,在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之前,想要农民认可信息服务,是比较困难的。根据相关调查,农民更看重实用的致富信息,除了农业政策外,最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劳务用工信息,每一项都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他们或许目前对娱乐、消费信息还不敏感,但是对于经营信息和致富信息却是敏感异常,所以,首先把那些看得见实实在在收益的信息提供给农民,让农民赚到使用信息的第一桶金非常重要。

  第二,政府的信息最具公信力。在这一方面,任何怀有企业目的的非政府组织,都或多或少会因为其他目的减少其提供信息的公信力。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农民信赖的是政府部门,尤其这一届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前所未有,更容易让农民产生信赖和依靠感,政府所提供的农业信息应该是最具公信力的。广大的农村科技干部和农业部门应该利用这种前所未有的信任加快信息服务提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引导农民从信息使用的盲区走出来,融入信息化发展的新型社会中来。

  第三,扶持一部分农民,让他们因为使用信息先富起来。政府要鼓励并积极引导一部分农民由于应用了信息化手段而先富起来。对某些有一定文化基础、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帮助他们借助信息网络,开拓眼界,寻求新的商机,帮助一部分善于抓住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的农民先富起来,让其他农民看到使用信息服务的榜样。这样先进帮助后进,典范带动应用,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使用信息服务的局面。

  但是,政府部门在推动农业信息需求、提高农民信息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首先要严把信息质量关。为了确保“信息质量”这个有效服务“三农”的生命线,正确引导区域内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运作的发展,农业部门必须要克服困难配备专业门类较为齐全的科技人员队伍,为信息的来源和质量提供可靠保障。严格实行信息提供与发布的审批制度,“谁提供、谁负责”,严把信息出入关,对信息综合效益显著的信息提供者实行奖励。同时,要围绕地方区域产业经济特色,按照各类特色农业进行信息组网,根据信息用户所从事的专业针对性地提供专业信息;而且,每一个地方区域站要根据其所辖地的产业特色而设立,在信息的采集、发布、反馈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必须要重点突出其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

  其次,要严把普及关。农业及有关部门应建立一套规范可行的培训制度,结合实际编写出通俗易懂的信息化培训教材,坚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通过农广校远程教育培训、农业信息网在线培训等形式;也可以利用现有的中小学教学设备,建立远程培训中心,采用最实际、实用、实惠的手段,普及农民信息能力,让最广大的农民因为信息受惠!

  政府,只有政府才是农民信息需求的第一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