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市政施工部门不时挖断地下线路,新修道路经常因埋设管线而重新“开膛”……这样的事时常在各个城市发生。而这正是各部门之间信息不通造成的结果。在日前“北京市区两级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技术”验收会上,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高新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等专家指出,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难”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国内电子政务正从推动政府上网等基础建设阶段逐步向推进电子政务业务应用阶段过渡。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赵小凡司长介绍,国家对电子政务非常重视,同时“十五”期间,我国在该领域的投资达到1000亿元。

    在此带动下,各地电子政务成绩显著。以北京为例,北京初步建立起市、区各级电子政务管理机构,65个市级部门共建成业务应用系统301个,43%的政府业务已实现信息化支撑,其中33%具有决策支持功能。“首都之窗”主网站中文版月均点击数接近7000万次,国际门户月均点击数为超过150万次。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高新民指出,目前我国政务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如果不能实现共享,国内的电子政务建设将成为“信息孤岛”,难以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如何突破信息资源共享瓶颈,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从技术上加快研发,鼓励和推动设立共享平台。

    事实上,从2001年开始,国务院信息办就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调研。到2005年底,中央政府部门共制定30部政务、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文件,北京、上海等多个地方颁发了政务、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文件。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列入国务院2006年“力争年内出台的重点立法项目”中,将对政府信息公开设定强制性要求,对政务信息共享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此外,我国在共享技术上日前也取得突破。7月23日,由北京市科委和信息办牵头的“市区两级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技术”通过验收。据介绍,开通共享信息平台后,一个委办局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和相关授权,可随时了解其他委办局掌握的情况,提高了政府协同能力和办事效率。专家认为,基于国产软件的该套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其完整性、适用性、实用化程度都达到了领先水平。据悉,北京将从这套平台出发,年底建成市级和区级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初步建成人口、法人、空间、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实现跨部门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和整合。

    根据国家“十一五”信息化整体规划,到2010年,我国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初步建立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专家指出,只有在制度和技术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只有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公开和积极共享,我国电子政务才能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