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要求全国县级以上医院既要公开价格又要公开政策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14-05-30

 
 
8月1日,卫生部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行医院医务公开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县级以上医院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价格,并实行住院病人费用“每日清单”制度。(新华网8月3日)

从医疗服务业现实情况看,由于国家近年来对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极为重视,一方面连续8次降低药品价格,一方面大力整治药品销售中的违规行为,使药品价格显著下降。可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患者就医中的医疗服务、各种检测、检查的价格一直具高不下,在整体医疗费用中占有很大比例,并且一些项目的设立、成本构成、确定标准等政策法规很少公开,成为老百姓看病贵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在我国的一些三级医院,普通挂号费加诊查费为4到5元,而一些专家号要几十元,北京的一些知名医院挂专家号则高达一二百元,甚至更多。按照正常的规则,患者花大价钱挂了专家号,就应享受到相应的服务,可结果轮上后,有的仅用10几分钟就被打发了。患者不仅要问:这些收费构成是怎么测定的?对专家的诊治程序有没有考核?这些问题,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很少向社会公布。

还有一些收费使患者很难理解:比如抽血化验,除化验费以外,还要再交抽血费;要输液,除了所用的几种药费以外,还要再交制剂费;作手术,仅手术费一项动辄数千元甚至更多,但这些费用中包括多少项具体内容,没有人能给患者及其亲属说清楚。

仪器检测收费对患者来说也是雾里看花。我们各大医院对常开单的几项收费标准大约是:彩超60到80元一次,ct每个部位180元左右,核磁共振800元等。患者不明白的是,有关部门制定这些收费标准的依据是什么?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我国ct机价格多数为每台200多万元,彩超设备每台不到100万。我们在不少医院经常遇到的情况是,这些检测部门的就诊人数特别多,总要排着队。按照这样的现实,每天10到20人计算,两三年即可收回设备成本。而一台设备使用寿命却长的多。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定那么高的收费标准呢?

现在不少医院对住院患者实行了“一日清单”制度,可不少人面对“清单”仍然是看不明白:这些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标准,那些是合法的、那些是不合法的,或者是医院自定的,有没有重复收取的等,患者不清楚。由于医患双方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患者对所有的收费一般不敢多问,为了早日看好病,只是被动的接受所有收费。

其实,我国对医疗服务收费有着明确的规定。卫生部在2004年就制定了“全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共对医疗服务项目3966项进行了明确,各省市卫生物价部门也出台了地方的“医疗服务价格实施方案”。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政府的这些规范行政策,既没有在医院张贴,也很少向患者宣传,地方媒体也往往只发布消息,不公布详细内容,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网站上也搜索不到,使患者或公众对医院的监督缺少了政策依据。

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虽然政府一直很重视,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这一问题仍很突出。据新浪财经2006年1月11日报道,去年3月,卫生部公布了第三次全国医疗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我国仍有约48,9%的人有病不就医,79,6%的人应住院不住院,根本原因是看病贵。另据对北京市各大医院的调查,住院患者每床每日的花费约1000元以上,门诊花费每次约300元左右。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约为3000元,只够在北京住3天医院,或看10次门诊。

我国的医疗体制,从政府的导向看一直被定位于公益性质,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建设或医院的正常运行,与其他性质的医疗机构相比较,应当说有着政策、资源、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优势,患者到国办医院就医,理应感到便宜,但现在总体感觉仍然是“贵”。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既公开服务价格,又公开相关政策,使患者或社会监督有政策依据,也有利于防止一些医院自立名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现象发生。因此,向社会公开政策和公开服务价格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