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把脉苏州经济增长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记者 张波 陆晓华)“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所取得的辉煌发展成就,任何人都不会否认。但站在‘十一五’新的历史起点上,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原有的依靠投资驱动、出口导向等为特征的增长方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正是受制于这种旧的增长方式,作为制造业‘世界工厂’的苏州,目前产业多集中在国际分工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中间段,产业附加值较低,难免有‘卖苦力’之嫌。要改变这种状态,使产业向附加值高、赢利性强的两端发展,让苏州更快地‘笑起来’,一个要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个是要靠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大发展。”昨天,在第二届苏州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如是说。

吴敬琏对苏州并不陌生。多年来,他一直十分关心苏州的产业发展,并多次来苏实地调研。从前年底开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确定了一项名为“苏州产业提升”的调研课题,吴敬琏也应邀参与其中。由于该课题目前尚未完成,吴敬琏在论坛上不便透露调研具体成果,但他在演讲中仍用了相当大的篇幅,结合我国“十一五”发展战略,对苏州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中肯建议,对苏州发展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感动了全场听众。


吴敬琏认为,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比邻而居,拥有令人羡慕的区位;借鉴新加坡管理软件,营造了优越的市场环境,这是苏州发展最大的两个优势。在过去的20多年间,苏州充分发挥了这两个优势,依靠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政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但是,这种旧的增长方式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也是明显的。他举例说,苏州是全球鼠标的最重要生产基地,但每生产一个鼠标,苏州本地仅能获得其价值总量的3%利润,拿“大头”的是外资企业母公司、原件供应商、分销商。“我们花了大量的资源,得到的却很少,在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的情况下,这样的增长方式如何能持续?所以,国家制定的‘十一五’发展战略中,重点是加快促进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对苏州而言就显得更加迫切。如何使得强大的以加工为主的制造业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这是苏州必须完成的课题”,他说。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程中,当前,苏州如何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吴敬琏又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要努力提高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通过强化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的配套协作,推进自主创新。二是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目前,各级政府要抓好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融资,研究怎么能够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更快成长壮大;第二是人才问题,要让更多的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挥创造力。“转变增长方式不可能‘一步登天’。因为旧的增长方式背后存在着一系列体制性障碍,如政府保持对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GDP增长崇拜等等。因此,政府如何加快自身改革,切实转变职能,创新经济社会管理体制,这将是增长方式能否转变的关键所在”,吴敬琏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