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的拓荒与收获
来源:深圳时尚网 更新时间:2008-03-11

 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CTO,1996年在中科院自动所获得博士学位,曾任中科院计算所信息网络研究室副主任、计算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网络通信领域评审专家,负责路由交换机、防火墙和网管软件的研发,是国内知名的网络技术专家。

  2002年至今,任神州数码网络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兼研发中心总经理,领导团队成功开发了27和36系列路由器、嵌入式路由交换操作系统平台DCNOS、跨平台的网络管理系统、包括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在内的全线交换机产品、基于网络处理器的千兆线速防火墙、大范围局域网下的安全认证管理系统。

  2005年领导研发团队进行全线路由交换产品向IPv6协议过渡的研发,并于2005年6月成功通过IPv6第一阶段认证,9月通过IPv6第二阶段认证。

  为什么神州数码网络能够走过艰苦的研发初创阶段?在新的革新性技术到来之际,中国企业如何抓紧机会跨越式发展,与国外巨头平起平坐?在实现创新的道路上,神州数码又是如何承受来自内外部的压力坚定把握自己的发展节奏和步伐的?

  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能够看多远。

  自主研发,对于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还处于初创阶段,甚至仍然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已经有一些先行者尝到了成功的果实。这条自主研发之路对于每个中国企业来说都不可能是平坦的康庄大道,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羊肠小径,每个企业也都有说不完的研发故事。

  在网络产品OEM的黄金时期,很多没有技术能力的公司都选择做贴牌坐地收银,而神州数码网络却选择了自主研发的艰苦之路。

  在网络产品的市场成熟期,那些没有技术能力的企业纷纷退出市场,而神州数码网络却尝到了创新带来的果实:它一次性通过了IPv6第一阶段测试,并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Pv6金牌认证的企业,其7600系列万兆核心交换机还在2004年实现了海外市场的突破。10月,应发改委的邀请,神州数码网络还将代表神州数码集团首次参加在深圳召开的第八届高交会,亮相下一代网络(NGN)展区。

  就在神州数码网络亮相第八届高交会之前,中国计算机报采访了神州数码网络公司CTO 向阳朝博士,听他讲述那些研发道路上的坎坷故事。

  自主研发之路:几次搬迁 几次飞跃

  记者:提到神州数码网络公司,我们首先关心的是,一个本土的网络公司是如何走上自主研发之路的?很多业界人士第一次了解神州数码网络的自主研发,是在2002年公司与友讯分道扬镳之后,大家惊讶于你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出自主研发的系列网络产品。

  向阳朝:神州数码网络的自主研发道路并不平坦,走过的几个阶段甚至可以从研发部门几次办公地址的搬迁来分析演进过程。

  我们的自主研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那时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和联想集团共同成立了联想研究院,而其中50%的力量都是做网络研发工作,当时包括网络安全、网络管理、路由器、交换机和网络测试五大部分。由于1999年开始参与国家863项目——高性能路由器大型项目,研发人员也不断壮大,办公地址转移到中科院物理所。2000年联想拆分后,所在的网络公司搬到希格码大厦。

  作者:张建设 陈翔发布时间:

  在搬到希格码大厦之前,作为研究院性质的研发部门,我们参与了国家高性能路由器大型项目,当时参与人员结合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应该说研究基础非常稳固。虽然当时的一些网络研发成果并没有产品化和市场化,但是却培养了很多人才。从2000年开始,神州数码网络的研发思路开始按照企业研发部门来调整自己。从前瞻性研究,到贴近市场的成熟产品,我们完成了从研究到出成果的技术积累,完成了从研究院到企业研发部门的模式改变。

  记者:为什么神州数码网络在网络产品贴牌流行的黄金时期,却选择走自主研发这样一条艰苦的道路?从研发部门和CTO角度如何看待当时的决策?

  向阳朝:自网络公司成立的那天起,就一直在讨论是自主研发还是贴牌生产,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研发之路。尽管在最初的阶段很艰苦,但是经过多年对网络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我们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基础技术积累,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在不断取得的研发成就前得以突然显现。当我们随着神州数码集团落户上地信息产业发展基地,完成第三次搬迁时,研发人员的规模比当年翻了5番,占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且对于研发的投入也在持续增加,目前每年销售额的10%~12%都用于投入研发。

  记者:可以说当时很多技术是从零开始,您作为CTO面临的最大困扰和压力是什么?您又是如何领导研发团队进行高端网络设备研发,走过最艰苦的创始时期的?

  向阳朝:当初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加强行业纵深,还有就是占整个网络行业市场规模一半的交换机产品要快速跟进。但我们意识到交换机产品将会有所发展,刚开始我们主要在接入层和汇聚层方面下功夫,经过几年的技术积累,技术已经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开始有计划地涉足核心层交换机产品。大家都知道制造商就应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否则将面临严重的市场竞争压力。2003年,我们开始计划自己设计的核心路由交换机产品。这个产品应该能应对多业务承载条件下的核心应用。

  经过努力,在2004年我们推出76系列万兆核心交换机。能够在2004年就推出万兆核心交换机,源于我们多年的基础技术积累。其中高端交换机的技术门槛很大一部分在于路由功能,这正好用到此前我们在研发高性能路由器国家项目时的很多路由技术的积累,因此可以快速通过这道门槛。此外,在新研发的交换机中就已经开始在系统架构层面考虑到未来IPv6的影响。

  IPv6之路:心里有底 压力不小

  记者:汤马斯·费里曼在《世界是平的》中提到:“只要有宽带,只要你有雄心,不管你在哪里,都不会边缘化。竞争的立足点变平等了,小虾米和大鲸鱼可以平起平坐了。”我们知道,早在2003年,神州数码网络已经充分预见到IPv6的未来发展前景,特别是准确把握了“IPv6技术可以让所有国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机遇。2005年,你们公司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IPv6第二阶段认证的企业。在这之前,您感觉到公司内部和外部对神州数码网络向IPv6迁移持什么态度?

  向阳朝:2003年虽然我们看到了IPv6的研发方向,但那时并没有选择大规模进行IPv6商用研究。其实这点上,企业上下的态度是一致的:前瞻性研究和实际工作要平衡。那时我们的精力也在IPv4产品和方案的研究上,研发上主要考虑如何完善从高到低的完整网络产品线。当时考虑IPv6,主要在基础架构设计时要考虑和未来应用及技术趋势的结合与兼容,因为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和方案一定要能迎合未来需求,但是当时没有大规模投入做IPv6的研发。

  从2004年初,我们就开始考虑进行IPv6的研发和投入,调研半年后正式开始部署。当时就集中了一些研发部的骨干进行封闭式集中开发,这样做对其他日常的研发工作影响较小。集中投入研究的高手对系统结构方面的梳理结果令人满意,这主要是前几年踏踏实实的技术积累见了成效,因此IPv6的商用化迁移比较顺利和快速。为此我们研发部门信心十足,封闭式开发之后就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精力进行了近一年时间研发,在2005年5月通过IPv6第一阶段认证。随后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一鼓作气,于9月也是一次性通过了IPv6第二阶段测试。

  记者:据悉,神州数码因为一次就通过了认证,还被第三方测试机构退还了30%的认证测试费用?

  向阳朝:在我们送测之前,第三方评测已经提示过,此前的企业没有一家是一次就顺利通过的,因此我们当时还准备投入几个人专门跟随评测人员驻扎3个月,在心理上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在送第三方测试之前,我们也非常谨慎,在公司的测试环境下就已经做了很周密的测试。结果我们第一次就顺利通过测试,多少还是有些出乎意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送测IPv6第一阶段前,我们的产品就已经具备了很多可以进行IPv6第二阶段测试的协议和功能,因为就第一阶段测试对网络产品的意义来看,用户端还是不能真正使用起来,离应用还有差距。所以第一阶段顺利通过后,我们就开始考虑送测第二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产品可以为用户应用。无论是从市场角度考虑,还是从用户角度考虑,我们一定要做用户能使用的IPv6产品,而不是为了通过认证,这也是后来我们很快就成为第一个获得IPv6第二阶段认证的国内企业的原因。

  记者:从开始自主研发到通过IPv6第二阶段测试,我相信在公司内部总有不同的意见。CTO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中,尤其在IPv4发展正好之时开始拓荒IPv6,你肯定会听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和压力。

  向阳朝:在2004年初,我们已经从市场和国家政策导向上明显感觉到了IPv6的风潮,市场如高校用户已经出现很多呼声。我们在不断增加新功能去完善IPv4产品同时,要做IPv6这个新平台,至少要投入1/3的人力和精力。就是做出这个平台,在功能上其实和IPv4无异,如果用户不认可则可能遭受损失。不能让巨大投入打了水漂。

  从研发角度来看,我承受的最大压力在于首先要保证IPv4符合市场销售的需要,还要尽可能保证IPv6的创新。能够从IPv4平台顺利转化到IPv6平台之上,最大的压力和风险都在研发部门一方。如果转移后的IPv6平台不稳定,就会切断整个公司的生命线。

  但是从技术角度看,我不存在压力,毕竟对技术多年的前瞻和我们的实力,我和整个研发部门都是胸有成竹的。但是从公司层面考虑,身上的担子真得很重,主要担心企业投入是否可以见回报。IPv6的创新是否会影响IPv4用户的定制需求与产品功能的创新?这些都是矛盾,如何平衡是巨大压力。

  记者:你们虽然是第一个通过IPv6第二阶段测试的企业,但并不是第一个通过第一阶段测试。那时看到别的企业纷纷通过测试,你们才刚开始准备,你是否感受到来自公司内部和外部压力?

  向阳朝:我们确实也感受到一定压力。但是在2004年7月开始调研IPv6的时候,我们刚刚完成了IPv4高端产品的研发,推出了高端路由交换机7600系列,那时保证IPv4全线产品的推和产品线的完整是首要的工作。因此,我们不会太在乎其他企业的做法,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自己的步调和节奏。事实后来也证明我们在第二阶段中领先了。

  创新之路:允许失败 创造价值

  作者:张建设 陈翔发布时间:

  记者:谈到创新,您应该最有感情了。“成长源于创新,创新引领IT服务”,这句话业内人士耳熟能详。创新,对于神州数码网络这样的产品型公司尤为重要。据说在你们公司,创新机制的重要一条就是“允许失败”。请问,作为技术研发的负责人,您和您的团队如何理解“允许失败”?有具体的例子与我们分享吗?

  向阳朝:我认为创新能够创造价值,没有创新的思路,就不可能有7600系列产品,更不会有IPv6取得的领先。但是我认为创新也是有计划有目标的创新,我会要求研发人员也要出去,看市场看用户要求,到论坛上看趋势走向,看不准的方向都可以采用“预演”机制。这种预演其实就是做小规模投入、几个月时间之内的小项目研究和调研。很多预演项目是不成功的,但是一旦成功将可以开拓新的市场机遇。

  记者:创新机制被很多企业重点提出。在研发部门,您如何平衡远期投入与近期利益的矛盾?作为CTO如何领导并激励员工发扬创新的精神,激励他们不断创新?

  向阳朝:我们研发规模相比当初成立时已经有了大幅的增长,甚至到目前研发人员已经占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还是处于研发的发展阶段,相信一些中国企业也已经达到这样的规模。我们目前还不可能支持很多个人的突发奇想,或给予他们工作日的时间去实现、尝试这些想法。我们目前的思路是,不可能激励大规模创新,而且创新也不是越多越好,我们还是根据用户和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去创新,要让技术人员明确“技术创造价值”这个理念。

  当然激励机制也非常重要。比如IPv6第二阶段测试,我们就没有规定时间点,没有形成项目计划,如果没有达成并不会惩罚,而是激励他们额外的奖励。2005年5月通过第一阶段测试的时候,我们产品通过第二阶段的工作大部分都已经完成,因此没有作为项目计划给这些研发人员太多的压力,而员工的创新精神和激励政策使他们再接再励,几个月后就在国内第一个通过第二阶段测试。每个公司情况不同,神州数码技术人员都有共同理想——技术创造价值,他们研发的产品获得认可,就是最高的荣誉。

  记者:说到荣誉,在一般人看来,神州数码集团总裁奖应该是颁给经营团队的,而您2005财年却拿到了神州数码的总裁奖。您觉得您能够取得公司内部这一最高荣誉的理由是什么?拿到这个奖之后,心里有压力吗?

  向阳朝:总裁奖以往授予的是销售和管理人员,最近一年是第一次颁发给技术人员。郭为总裁在神州数码集团的转型与创新中,也更加认可技术创新可以创造价值。我拿到了总裁奖,相信是对所有技术人员的鼓励。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将继续看重网络研发的前瞻性方向。比如已经明确了要继续研发高端产品,在市场上要挺进运营商领域,发展运营商级以太网。而且从技术层面看,以太网未来发展就是要在高可用可靠性的运营层面发展,这也是发展趋势。此外,在无线宽带和安全领域也将进行深入研究。

  神州数码网络公司

  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是神州数码的全资子公司,以创业和创新的精神,立足国内行业应用,以目标市场为导向,充分整合资源,以行业解决方案带动全线网络产品的发展。其自主研发产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全线网络设备,是中国领先的专业网络厂商,业务范围涵盖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城域网及宽带接入网等领域。

  神州数码网络自1997年进入网络市场以来,主动把握用户需求,秉承“客户导向、技术驱动、服务先行”的宗旨。经过多年的积累,立足自主研发,建立了为用户提供多种客制化产品和全套的解决方案的快速响应机制。神州数码网络提倡的“动态分布式防御安全管理策略”——3D-SMP,为客户打造一个内外兼“固”的网络安全环境。神州数码网络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全球IPv6金牌认证的网络厂商,在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IPv6方面,不仅走在国内网络厂商的前列,同时也成为国际知名网络厂商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神州数码网络在教育、运营商、政府、企业、金融、军队、公安、医疗等各行各业深受用户信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但进入了电子政务IT百强,还获得了中国通信业“电信综合实力五十强”和“服务电信IT企业十强”,在教育行业更成为用户首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