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深化治理机制 确保商业银行改革成功
来源:新浪 │ 更新时间:2012-04-14

 
  孙祁祥:现在开始今天上午议程的第二个单元,就是主题发言的单元。第一位演讲人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女士,下面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吴行长!

  吴晓灵:谢谢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邀请我来参加这样一个十周年的大会。应该说我对北京大学有一种崇敬的感情,北京大学百年来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对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有一种报恩的感情,因为我毕业于五道口研究生部,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生部五道口。这个研究生部得以发展、得以培养那么多的优秀人才,是因为有北大的以厉以宁老师为首的一批教授,还有人大以黄达老师为代表的一批教授,给我们讲授了知识,培养了我们。所以我觉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金融证券研究中心所做的活动,第一,是对国家有利的,第二,也是与我的专业有利的,另外,我觉得作为一个学子也应该对我的老师报以感恩之情。

  今天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我想就中心提的论坛我想谈一谈“深化银行治理机制改革,确保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改革成功”。

 
汽车零件玩出来的花样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为了使语句能够简短一点儿,我想改革之前应该叫国有商业银行,但是改革之后的银行应该叫做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因为我们几家银行,如果连交通银行算上的话,有四家国有控股的大的银行,这些银行他们是商业性的,但是是国家控股的,是股份制的了,国家控股可能未来还有一些政策性的、开发性的银行,所以我想这方面名称上做一个区分,为了语句的简练可能后来我都以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概念上是应该有一个区分的。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作为改革试点单位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外反映总体积极、正面。通过改革,国有银行的治理机制明显改观,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改革中的治理机制问题还存在一些挑战,有些问题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断送改革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国有银行改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改革成功。这是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

  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其目标就是要使国有商业银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本的安全和增值,力求减少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形成机会,减少对社会的负面效应。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2003年12月30日,国务院通过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2004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完成了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分别于8月26日和9月21日成立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两行着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稳步推进战略引资工作。建设银行已于2005年10月27日在香港成功上市;中国银行也先后于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在香港H股和境内A股成功上市。2005年4月22日,国务院同意向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2005年6月底,工商银行财务重组工作基本完成,正按上市银行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抓紧做好上市准备工作,于2006年10月份上市。

  试点银行按照国际标准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着力加强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益。通过股份制改革,试点银行主要财务指标已接近国际较好银行水平,正努力向“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与效益良好”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迈进。

  (一)初步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妥善处理好商业银行与投资人、经营者、职工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使大家在法律、法规、合同约束下结成利益相互制衡的共同体。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三家银行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逐步形成了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机制。目前正在努力按照国际公众持股银行标准和境内外监管规则的要求,推动董事会构成高度专业化和国际化,选择资深专业人士出任独立董事,并担任各专门委员会的主席或者委员。这些独立董事在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结构、借鉴国外银行管理经验、引入国际会计准则和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通过改革,内控机制建设逐步得到加强

  三家银行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内控体系和完善的风险防范体制。加快推进包括数据大集中、内部评级等内控和风险防范项目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管理基础。大力推进业务流程整合,对审计、资产保全、授信等内控体制进行垂直化改造。积极推动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风险垂直化管理。针对基层分支行管理薄弱、发案较多的情况,2005年以来,试点银行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了问责制,严肃查处违规经营,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三)与战略投资者的业务和技术合作计划正在落实

  三家银行积极稳妥推进战略引资工作。其中,中国银行向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淡马锡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四家投资者转让约16.196%的股份。建设银行向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分别转让9%和5.1%的股份。工商银行向包括美国高盛公司、德国安联集团以及美国运通公司的高盛投资团发行10%的新股。此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和价格,对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投资入股。

  三家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为出发点,重在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财务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三家银行还结合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不断拓展新业务,加强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成为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银行,并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与国际上知名机构成立了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分别成功发行了第一只基金产品,发行规模达43.45亿元和62.54亿元。在股票市场比较困难的时期,有力地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促进了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四)股票发行和上市工作稳步推进

  三家银行均按照国际标准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稳步推进上市工作。建设银行已于2005年10月27日在香港上市,每股发行定价为2.35港元。中国银行于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分别成功发行H股和A股,实现了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中国银行H股发行价为每股2.95港元,A股发行价为3.08元人民币。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首次公开发行的定价理想,市净率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银行的水平。中国银行A股与H股的首发价格基本一致,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A股市场的稳定性和投资价值。工商银行已经完成首次公开发行各项准备工作,10月份在香港H股和上海A股市场实现同时上市。

  三家试点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发行上市过程中,始终坚持国家绝对控股的原则,包括股权比例和董事会组成人员两个方面,以确保国家对大型商业银行的控制力。

  (五)改制以后,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呈现可持续性

  经过改制,截至2006年6月底,三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较改制前有显著改进,财务状况呈现较强的可持续性。

  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0%、13.15%和10.74%。

  资产质量显著改善。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4.19%和3.51%和4.10%。

  盈利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税前利润分别是340.13亿元、328.14亿元和385.85亿元,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改革还面临许多挑战

  从银行内部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尚处初级阶段,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风险防范机制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银行外部环境看,一方面,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阶段,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国有企业也在转轨和改制之中,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法制建设尚待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与财务状况,影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未来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对今后一段时期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对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有更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