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来源:哈尔滨信息港 更新时间:2008-03-15

   加强社会管理,整合各方面社会管理资源,不断探索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这是省委《意见》中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上。

  第二,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向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倾斜,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

  第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发布公共信息。创新政府的社会管理理念,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第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包括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把公共财政的支出重点转移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生态环保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需求领域,加大对就业再就业、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公益性基础建设和公共安全的支持力度,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使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社会公共资源和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转移支付规范化、法制化,支持财政实力较弱的地区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帮助县乡解决财政困难;不断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建立统一的公共财政预算,探索公共财政的绩效评价制度。

  名词解释服务型政府

  所谓服务型政府,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它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看,就是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着眼点和目的,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特别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为什么建设服务型政府

  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对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的新认识。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必将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全局,审时度势,郑重提出的重要任务。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这一重要精神,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说是由人民政府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和根本宗旨,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政府必须根据人民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需求变化和社会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情况,正确、充分和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处于经济社会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在于它的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设的能力大小而定,但基本上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这些公共服务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调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制度性手段和机制。在我国现阶段,按照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必须既要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又要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为实现这个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二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劳动保护,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三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这也是构筑社会安全网的需要。四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促进走共同富裕道路。五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六要强化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包括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大力推进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建设。七要继续加强道路、电力、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