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得民心
来源:新疆经济报 更新时间:2008-03-15

 

两个不同的地方用的是同一个地名,一个相同的地方却用两个不同的地名;小小门牌不起眼,邮递员靠它找信件的主人,居民靠它确认自己的住所,工商企业用它登记营业场所,110民警靠它迅速找到事发地点,可现在由于它的不规范,经常让人“找不着北”。另外,随着城市的变迁,大量新生地名不断涌现,新老地名变化数量之多、变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这些由地名混乱带来的麻烦和产生的现象屡屡出现,给有关部门管理和百姓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现在,这种局面很快就要被改变了。

自治区人民政府今年专门召开过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会议,以便在全疆全面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这项工程,包括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数字地名等内容。说白了,就是政府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提供地名信息,满足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对地名信息的需求。它既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便利,又促进了文化建设,是真正维护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

地名涉及国家的内政外交、军事国防、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新闻出版、测绘制图等众多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事业;地名也是社会组织和个人都离不开的交流媒介,其服务管理滞后往往会给经济社会活动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影响,甚至造成重大损失。自治区民政厅有关人员介绍说,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新疆普遍存在着地名命名和更名不规范、地名服务手段落后、地名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存在着地名重名、重音、不健康、不规范等现象;经常发生内地客商来疆旅游和投资,因地名不准确而走错路的窝心事。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与多个国家接壤,边界地名的译写、拼写非常重要,这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新疆属多民族聚居区,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名的演变是民族、语言、文化、艺术、宗教等变化发展史的重要标志。此外,我区各民族居住纵横交措,民俗风情浓厚,地名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对加强我区地名历史文化、地名民俗文化、地名语源文化建设,都有非凡的影响,所有的一切都对我区地名的规范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现在,新疆城镇化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新地名不断产生,许多老地名逐步消失;疆内外的交流越来越多,使用地名频率越来越高,群众对地名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在这种情形下,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就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民政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可喜的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时召开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会议,这为新疆各族群众提供正确规范、方便实用的地名信息,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之举。

当然,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以人为本,立足服务,贴近生活,注重实用,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真正替老百姓着想,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万不可盲目攀比,贪大求洋,浪费资源,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我们新疆有丰富的地域特色与资源,地名命名应更科学、更名副其实、更有文化品位、更为群众所喜爱。总之,地名归根到底是一项关系到所有人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只要各级政府认真地开展相关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地名公共服务,把地名公共服务的政治性、社会性、公益性有机统一起来,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那么这项工程就一定能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窗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