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
来源:金融时报 更新时间:2008-03-15
 


  为期四天的2004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以下简称金融展)于9月12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帷幕。

  金融展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举办金融展旨在展示为金融服务的系统、产品、专用设备及最新金融科技成果,加强我国金融界与社会各界和国内外相关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金融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与往届不同的是,在本届金融展上,首次开辟了展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服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银行展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以及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在展区里分别展示了各自最新的业务、管理及信息化建设成果,宣传和打造自身形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其中更引人注目的是人民银行也展示了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成果。

  信息化是21世纪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金融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一些银行逐步完成数据集中与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以后,银行业务自动化处理程度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金融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质量进一步改进,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大提高了银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人民银行党委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中央银行职责,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制定了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认真组织实施,加快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

  在本次金融展上展示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只是人民银行多年来在这方面所作努力的一部分,它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概况。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不懈的努力,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建成了包括金融卫星网、内联网、涉密网、支付系统专网的人民银行计算机通信网络,较好地满足了所有业务应用系统运行需求与电子政务开展的需要。建立了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系统、中央国债簿记系统、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外汇核销系统、外汇交易系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央银行金融统计监测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货币发行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较好地满足了中央银行履行各项职能的需要。

  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建立,整合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数据,实现了金融系统间信贷信息的共享,为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高贷款效率提供了手段,为金融监管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为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依据,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已在全国301个城市投入使用,包含有420万家以上的企业信用数据,其信贷发生额占总额的80%左右,为6万多家金融机构提供查询服务,为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依托天地互备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建成了银行间外汇交易系统、人民币同业拆借及债券交易系统、“中国票据”网和“中国货币”网四大系统,在支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服务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个人支付领域,银行卡的使用逐渐普及。截至2004年6月底,全国共有发卡机构96家,发卡总量7.14亿张,银行卡账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35万亿元。2004年一、二季度,全国银行卡交易总额12.14万亿元。2004年1-6月,银行卡跨行交易总量8.2亿笔,清算金额291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0.78%和94.5%,其中通过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完成的异地跨行交易量7332万笔,清算金额120.7亿元,分别比2003年同期增长2.84倍和3.68倍。

  信用卡的发展,不仅改变着我国银行卡的产品结构,同时也改变着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和盈利模式。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化,金融信息化必将进一步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