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的危机意识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07-07-05

 

  政企分开,意味着中国邮政的“洗心革面”刚开始。要做到真正的“焕然一新”,业务运行管理模式的确立,是首要之急。

  1月10日开始,中国邮政与阿里巴巴合作,正式推出了电子商务速递业务。通过阿里巴巴支付宝网站提交发货订单,中国邮政EMS的工作人员不仅免费上门取件,而且最少只需花10元快递费,这相比EMS原来的20元起投“门槛”降低一半。

  EMS自降“身价”并像民营快递企业一样上门取件,这被看作是邮政改革中业务先行的一大转变。电子商务快递业之前由民营快递企业开发和占据。“政企分开后,中国邮政才真正开始思考自己的生存途径,进行真正的企业化运作。”上海邮政行业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最近,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国家邮政管理局分别任命了新的掌门人,内部人员也剥离开来,国家邮政管理局还搬进了位于北京西直门的新办公大楼。从表面来看,邮政的政企分开的确是就此迈出了有实际意义的第一步。同时,邮政业务上的变化似乎也显示出,邮政开始富有“进取心”和危机意识——通过市场定位来决定自己的服务形式,跟着市场需求走。

  另外,虽然还没有正式挂牌,但国家邮政局已开始对地方数据进行集中。最近,国家邮政局对全国报刊发行进行“通版”工作,就是将各地支局的报刊订阅信息(姓名、地址等)全部调集到全国统一的系统中,以便了解各地的报刊发行情况和掌握各地的信息数据,而这些工作之前都是各地邮政支局自己在做。

  据笔者了解,除了报刊发行数据,国家邮政局还在统一上调速递收件的递送信息,并向各地速递公司推行速递模拟核算系统,以后不仅要讲收入,还要监控成本,集权管理和强调利润之势可见一斑。

  虽然在上述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也出现一些暂时性混乱,但邮政正在向正确方向发展,也尽量做到机构改革不影响业务发展。只是对于政企分开后邮政公司面临的运行模式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确,采取哪一种业务模式是真正决定邮政今后道路怎样走和能否走好的关键。

  在政企分开之前,国家邮政局的机构设置可谓纷繁复杂。不仅有速递局、物流局、储汇局等专业管理机构,还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垂直管理机构。这样的结果是,一个地区的具体业务公司如速递公司,既要接受该地区的省级邮政局的管理,也要接受国家速递局的管理。

  而政企分开后,国家邮政公司旗下运行模式到底是以各省邮政公司为单位,还是以速递公司等专业化的分公司、事业部为单位,需要明确。只有运行模式明确,才能解决双重管理问题,实现真正的公司化运营,也才可能避免混乱和互相推脱责任。只有明确运行模式,邮政公司的挂牌和政企分开才真正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