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温州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温州市经贸委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温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推动流通方式的转变,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努力培育消费热点。全市消费品市场活跃,商品供应充足,城乡消费需求继续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2亿元,同比增长14.4%。
  一、消费品市场特点
  1、餐饮业增长速度放缓。近年来,温州市餐饮业零售额增长一直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成为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增长后,2006年,餐饮业增长速度放缓,全市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3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增幅首次低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2.1个百分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饮食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
  2、农村消费市场增速明显加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国家采取了取消农业税、加大补贴力度等支持“三农”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变化,购物消费环境的优化,推动了农村消费的增长,使城乡市场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市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7.51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上升4.9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发展差距为0.4个百分点,比上年缩小了3.8个百分点。
  3、节假日消费增长明显。以旅游、娱乐、餐饮、购物为主要特征的节假日经济,有力地扩大了消费需求,商旅互促联动发展明显。2006年,全市各商贸流通企业紧紧抓住春节、 “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的有利时机,以文化、情感、服务促销售,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使整个市场销售繁荣活跃。除“五一”长假外,春节、“十一” 长假所在月的当月增幅达到了16%、15%,说明假日消费仍是带动消费品市场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4、“千镇连锁超市”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由于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工作扎实有效,企业参与积极高,省政府下达的2006年 “全市‘千镇连锁超市’覆盖面达到现有乡镇75%”的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据统计,全市262个乡镇中,有228个乡镇开设了连锁超市,新增门店数达117个,乡镇连锁超市覆盖面达87%。
  5、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稳步发展。全市连锁经营得到长足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温州市被列入省千镇连锁超市龙头企业,加快周边和农村市场开拓速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骨干作用。如浙江人本超市有限公司,2006年新增门店数 20个,总门店数达到195个,实现销售额18亿元,同比增长4 %。温州龙港百一超市有限公司,2006年新增门店数8个,总门店数达到12个,实现销售额1.3亿元,同比增长18 %。
  6、消费品市场价格保持低位运行。2006年,温州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继续低位运行,全年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3%,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呈现两高两平两低的特点。两高是食品类消费品价格指数105.0%和居住类消费品价格指数104.3%在高位运行;两平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100.3%和医疗保健类消费品价格指数101.1%与上年持平;两低是交通通讯类价格指数97.8%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指数97.2%分别比上年下降1.2和2.3个百分点。
  7、新型消费品销售加速发展。2006年,温州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2万元,同比增长 9.6%,随着收入的普遍增加,人们消费结构升级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带动了住房装修装潢用品、汽车、通讯工具、娱乐用品、文化用品等多种新型消费品销售的快速增长。据统计局对495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统计,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31.1%,石油及制品增长37.8%,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27.9,文化办公用品增长30.1%。尤其是汽车消费,由于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改善了汽车消费环境,温州市迎来了汽车消费新高潮,2006年新增汽车74832辆,零售额达到69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8、“菜篮子”商品物丰价稳。“菜蓝子”企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组织商品投放市场,使温州市“菜篮子”商品物丰价稳。据市菜蓝子集团统计,2006年全社会蔬菜供应量9.2亿公斤,同比增长1.8%,而蔬菜平均价格低于上年水平,鲜菜混合平均零售价每百公斤下降6.7%;肉品市场生猪交易量7.2万吨,同比增长18%,平均价格每公斤10.13元,基本与上年持平;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1.9万吨,同比下降7%;豆制品类产量1.6万吨,同比增长5%。
  二、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市场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省外的大型流通企业加大扩张步伐,进入温州市消费市场,各种新型业态和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加上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消费要求不断提高、消费层次不断提升,使得温州市消费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2、市场环境不容乐观。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市场竞争行为不够规范,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人们“谈食色变”,如含苏丹红的“红心蛋”、含“瘦肉精”的猪肉、“毒多宝鱼”等事件的发生,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
   3、保障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居民的即期消费。虽然近年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快增长,但社会保障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养老制度、医疗制度、住房制度,以及教育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加快了居民支出的分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即期消费。
  三、2007年消费品市场趋势预测
  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2007年,国家把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作为工作重点,这将有利于消费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
   2006年,温州市的人均GDP已超过3500美元,进入了3000—5000美元时期,而2007年,温州市城乡居民的收入还将继续增加,消费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零售业在市场开放中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将极大地活跃消费市场,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商品质量、商业信誉、服务水平的提高。舒适便捷的消费环境、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物美价廉的特色商品和数量增多的现代购物场所,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消费。预计2007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在13%左右,呈平稳增长的态势。
  为确保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促进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大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一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千镇连锁超市和乡村便利店”工程建设。二是发展社区商业。根据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在各县(市、区)开展社区商业试点工作,提升社区商业服务水平。
  2、着力做好市场运行分析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商品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工作,进一步建立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做好统计分析和趋势预测,为政府调控市场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数据和决策依据。完善市场预测预警机制,提高市场分析的敏感性、时效性和前瞻性。
  3、进一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一是扶持企业不断壮大连锁经营规模,拓展经营领域,努力培育门店数众多,有自主知名品牌、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企业。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鼓励发展各种现代物流业态,特别是连锁经营企业的商品配送中心。三是稳步推进电子商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加快新型流通业态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4、扶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利用温州市商贸业发展专项资金这个平台,确定一些重点流通企业,进行支持和培育,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逐步提高温州市流通业的档次和水平。
  5、积极推进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 温州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科学合理布局商贸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将重点推动五马传统商区的延伸工作,启动杨府山中央商务区建设,培育特色街区和大南门商圈,使商贸流通业真正成为城市繁荣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