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档案"能否让流浪汉不再流浪
来源:潇湘晨报 更新时间:2008-03-14
 


 

 

  8月8日上午,民政部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开通,并在全国地市级以上的救助中心正式启用。通过该系统,在全国任何城市行乞,资料都能实现异地查询,部分不良人员骗取救助的行为将得到遏制。一些未成年人、残疾人的跨省救助,将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8月9日《新京报》)。

  从某种意义上讲,流浪人员信息系统的启动可以看作是对流浪人员进行的一种“底线保障”:进入这个系统的流浪人员,将随时随地得到所在地域民政部门的救助。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社会进步,然而,笔者更关心的是,这项工程到底能够给流浪人员带来多少实惠,能给予被救助人员多少可以看作是底线的保障呢?正是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相信很多人对这项新政抱有多重期待。

  期待一:流浪人员的电子档案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流浪人员信息系统具备异地查询、及时救助、遏制骗取救助等多项实用功能,对被救助人员预示着现实利好,但是,这些利好能否实现取决于各地救助站及民政部门能否将其落到实处。笔者的这种担忧并非是空穴来风,之前城市无业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各地均相继成立了救助站,然而,救助站无人可助、流浪汉继续流浪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观。为此,我们期待这次流浪人员信息系统的启用,能够成为扭转这一尴尬的契机,真正为流浪人员带来好处。

  期待二:实现流浪人员信息系统的功能“善”用。尽管这项信息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具备相当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功能,如果使用不当或者不能很好地加以善用,就会产生一些消极因素。比如,这项信息系统中的“遏制不良人员骗取救助行为”功能,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让那些未被登记在册的流浪汉失去被救助的机会;而这一功能一旦被滥用,就极易成为有关部门推脱责任或者拒不救助的借口。因此,这项信息系统的效用发挥还有赖于执行者的价值取向,只有充分善用其功能,才能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善治效用。

  期待三:信息系统只是完善流浪人员社会保障的一个全新开端。与建立城市救助站一样,启用一套信息系统显然不是城市救助工作的全部,而应是实现流浪人员信息化管理的一个开端。有关部门理当通过信息系统采集和反馈回来的流浪人员信息,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因为,这些最为贴近真实的信息可以为有关部门今后制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从而扭转一些“为了救助而救助、救助与流浪人员现实难题脱节”的现象,真正实现社会保障和收容救助的“人性化”。

  鉴于上述的种种期待,我们希望这样一项新政能够兴利除弊,真正为改善流浪人员处境带来一些现实的好处,让这种底线保障结束他们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流浪生活,早日摆脱流浪、衣食有忧的生活。(山东 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