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建设现代水利 实现人水和谐发展
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市水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一是区域性缺水。我市大春灌溉175万余亩,主要集中在东风渠、黑龙滩、通济堰三大灌区,其余地区主要是靠水库蓄水解决。二是季节性缺水。每年的4——6月是农业用水高峰期,而全市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干旱缺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三是工程性缺水。主要体现在水利设施严重不足,运行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普遍存在标准偏低、病害严重、配套不全等问题。四是水质性缺水。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率偏低,过眉山区域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存在一定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对水资源需求日益增长与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求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结合眉山水利现状,我们目前要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搞好末级渠系建设;增加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投入,加强丘陵山区抗旱水源建设,加快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改善农村水环境。

  要建设现代水利,实现人水和谐发展,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积极争取项目,夯实水利基础。要科学规划和狠抓水利建设项目工作,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水利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的支持,尽力争取落实市、县部分配套资金,实现全市每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5亿元(其中争取国家和省无偿资金在0.8亿元)以上,着力提高我市水利设施的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抓好城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增强我市水利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利基础产业的良性发展能力。

  突出水利建设重点,提高现代水利装备水平。要切实加快防汛保安体系建设,使眉山中心城市和沿江县城及重点城镇达到设防标准,完成全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建立现代防汛预警预报和防汛减灾指挥体系;要持续抓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粮食主产区渠道配套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年,积极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提高供水管理水平和粮食生产供水保障能力;要抓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到2010年解决9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要抓好以末级渠系改造、旱山村节雨节灌、水利血防等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血防区渠道或河道治理进程;要抓好水利信息化和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进程。

  优化水利资源配置,提高水利用率。注重水资源、水工程、水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与节约利用,重点解决好市内较严重的缺水、洪涝、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方面的水问题。不断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水利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服务能力。我们的目标是:全市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从48%(2005年)提高到53%(2010年),每年提高1%;农田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从0.43提高到0.47;到2010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0%以上。

  狠抓水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更大增收。市委、市政府将水产作为“五大拳头产品”来打造,我们要抓做这一契机,以东坡区名优特水产品种苗生产基地、通济堰流水池集约化水产品养殖基地、洪雅县冷水鱼类养殖基地、鮰鱼养殖基地等重点建设项目为载体,积极培育专业化的水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发展农民水产协会、以推广水产科技为重点,着力推进我市水产业的发展,以此促进农民增收,逐步将水产业培育成我市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作者陈明芳系眉山市水利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