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公安打造智能化的作战指挥中枢
来源:扬子晚报 更新时间:2014-05-30

  组建于1990年的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2005年6月移师至市局北院新大楼。29层的指挥中心新大楼高度99米,令人联想到经典的侦破故事片《猎字99号》。近日,记者走进这座现代化的智能大厦,把脉南京公安作战指挥的中枢神经。

  六辆巡逻车围堵两歹徒

  说起指挥中心,老百姓的第一反应就是110报警服务台,其实这只是指挥中心的前沿阵地,也是指挥中心面向社会的一扇“语音”窗口,记者的探访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来到600平方米的指挥大厅,如果不是看到警察忙碌的背影,感觉是走进了演播大厅。24块60英寸DLP显示屏,30台34英寸纯平彩电和12平方米LED显示屏组成的巨大屏幕,不停地切换着全市各个方位的实况场景。这一眼观六路的图像监控显示系统,可以显示道路交通监控图像、卫星电视图像、重大案(事)件的现场开路图像、治安卡口监控图像以及警车卫星定位信息、警用地理信息、110接处警信息等。据介绍,“十运会”期间,系统还将显示“十运会”场馆及周边的监控图像,以便于及时了解掌握场馆及周边的交通、治安等情况。

  指挥大厅主要分为接警区、处警区和综合指挥区三大部分。接警区设有接警席位36个,采用专用110排队交换机等系统,最大可同时呼入120个报警求助电话,每日最多可受理2万起电话报警量。据介绍,110、122、119三台合并以后,指挥中心将设专职的接警员,由他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接警单即时传输到处警台,由处警区(设有21个处警席位)的民警向分局、派出所或110巡逻警车下达处警指令。一旦发生重大、紧急事件时,则由综合指挥区的指挥人员进行指挥调度。

  快速反应的南京110是治安防控体系的龙头,指挥中心的45名民警、50名接警员多年来日复一日地三班倒,只闻其声地守卫着这个全市最繁忙的窗口。在接到突发警情后,报警服务台会迅速通知在案发现场附近的巡逻车出警,做出警力布置。8月16日22时许,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玄武区后宰门发生一起系列摩抢案件,2名嫌疑人得逞后驾驶1辆摩托车朝北安门方向逃窜。在路面巡逻的2号、12号、22号、32号、42号、92号巡逻车接到警情指令后,迅速驶往嫌疑人可能经过的中山门、解放路、龙蟠中路等地点,形成防控网络。10分后,92号巡逻车在午朝门附近发现两名男子未带头盔,其中一名男子着深色衣服,驾驶一辆深色摩托车,往光华门方向快速行驶,特征与指挥中心通报嫌疑人特征相似,迅速将情况向周边巡逻车通报。警情一呼百应,2号、12号、22号、32号、42号迅速向光华门方向集结,形成包围圈,在御水湾附近将犯罪嫌疑人擒获。据了解,自1994年起,110电话报警系统先后三次升级,具备了信息自动显示、三方通话、自动录音等功能,110报警服务台接警总呼入量也从1996年的11.8万起,攀升到2004年的140.7万起。

  珠宝店报警器联网指挥中心

  在接处警和综合指挥区的后排,分别是4个信息处理席位、2个技防报警席位和1个系统控制席位等。在信息处理上,不仅要收集各公安分局上报的诸如警情、灾害及预警等信息,还要制作报送有关部门的公安信息快报、反映与治安相关的每日情况以及破案信息等公安要闻,信息员每天处理的信息量都在200条左右,最高时一天要“消化”400余条。与信息处理的“动态”相比,技防报警则是不为普通百姓所熟悉的“静态工种”。技防报警其实就是防盗报警,比如银行、超市、珠宝店等有现金流的单位,其安装的报警器和指挥中心联网,单位下班后由系统设防,一旦有犯罪分子侵入,报警信号直接送到指挥中心的报警席位,电脑会发出声光报警,显示屏立刻显示报警区域、单位等内容,接警员发出处警指令,通知路面巡逻等警力在第一时间赶往案发现场。据悉,目前全市已有3000多户和指挥中心联网防盗。

  这座智能化的大厦除了110指挥中心和人们津津乐道的顶层直升机停机坪外,还集网络中心、通讯中心、信息中心和图像中心为一体。2004年7月1日开通一期工程的综合警务信息平台,改变了一线民警的办案模式。据介绍,以往民警都是一人一个密码、账号,通过电脑查询警务信息,在处理治安纠纷或者进行排查时,民警感觉“还有问题”时才会点击犯罪嫌疑线索,而现在警务信息平台通过系统开发、硬件支持,信息不断更新,民警办案时主动将信息输入,一点录入即可全局共享,只要“有问题”平台就会自动报警,通过这个平台,还屡屡搜出公安部的网上逃犯,不仅解放了警力,而且实现了打击犯罪的快捷。据介绍,综合警务信息平台这个市公安局的“一把手工程”,目前已开发至二期工程,今后还将发展成在线查询,民警通过类似移动手机的上网,即可“无线”办案。

  在智能化指挥中心这一“不动产”之外,还有可移动的“指挥官”,无线指挥调度车和卫星移动图像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身家”200多万元的卫星移动图像车具备移动定点图像监控的功能,可通过图像指挥突发事件的处理,其可视指挥系统为现代的“坐镇指挥”增加了新的内涵。卫星移动图像车除了在一些大型活动中露脸外,还时常上路开到指定部位,通过卫星采集图像。每次采集前,技术人员要对卫星进行测试,找到最佳位置发射并接受信号,平时趴在车顶的卫星天线(俗称锅)此时才会偶尔露真容。无线指挥调度车负责通信指挥,其实就是无线通信的移动基站,除指挥调度外,还能发挥补充盲点的作用,工作起来其伸出的天线可高达十几米。据介绍,这两件家当都是经过专业改装的,除了专业设备外,还配有散热、发电、供电系统,连驾驶员都要求是拥有A照的高手,其中卫星移动图像车全省只此一辆。

  “工程师民警”编程发指令

  说起信息中心,不能不提及其核心软件——“工程师民警”。近两年来,随着警方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智能化指挥背后的高端人才越发显现“高地效应”。据介绍,作为南京市公安局技术人才摇篮的信息通信处,聚集了计算机、通信专业的诸多高手,60名民警的阵容以一名博士后领衔,一大批硕士、本科科班生为主力,分兵把守各个技术环节,如安全网站管理员负责网络安全,监督民警计算机网络安全“五条禁令”的执行,高科技的应用也为警方的精确打击提供了技术支持。

  沈鹰,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现任信息通信处信息中心副主任,先后在多个公安信息系统的研发中担纲主要技术负责人,获得部、省、市各类科技奖项7个,由其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的警务综合平台,自开通半年来,在抓获逃犯协破案件等公安工作中发挥显著作用。姚士冰,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也是警务平台开发小组技术负责人之一,研究并编制了十多万字的市公安局金盾工程总体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汪清,作为信息中心的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荣获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去年2月体检时发现消化道潜血,当时一个人承担着一站式户口办理的中心数据库等系统建设,没有时间进行全面治疗,导致后来胃溃疡大出血,在医院输血1600CC抢救。当年5月其母亲不幸去世,他仍以工作为重,身体稍稍恢复又投入工作。程钢,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在岗位上又自学网站设计,先后完成警务公开触摸屏查询系统的设计开发,市公安局门户站点的升级改版。

  “工程师民警”掌有的软件开发、网络交换技术、数据处理、程控交换、无线通信、图像通信等专业都是时下热门的行业,每位民警的收入和市场行情相比,均有不少的差距,其间还要经受高薪挖人的诱惑,但公安科技事业的发展前景,造就了一支不为“钱景”所动的稳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