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信息化日益融入市民生活
来源:辽宁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信息化日益融入市民生活

  从使用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到上网购物、写博客;从收发短信,到交换彩信;从使用银联卡跨行取款、用公交“一卡通”支付出租车费,到享受政府部门的一站式办公服务……在过去的数年中,信息化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生活”走入社区,前不久,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在北京联合召开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成立会,标志着我国的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工作全面启动。

  对于广大城市居民而言,“信息化生活”已不再是一个陌生概念,而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日前,记者深入社区采访,亲身体验了一回寻常百姓的“信息化生活”。

  助缴电费的“小秘书”几天前一个炎热的下午,记者在营口市西市区金牛山居民小区看到,十几位上了岁数的社区居民在树阴下的一辆面包车前排队等候,按顺序来到车窗前办理业务。原来,面包车是一台流动的电力缴费车,专门为行动不便的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当天下午的服务地点正是金牛山居民小区。

  刚刚缴完电费的居民张波告诉记者,流动电力缴费车每个月都会准时来一次,“像我们这些上了岁数、腿脚不灵便的社区老人,不用走远路就能缴电费了。”缴费车虽然方便,但不提供电费查询,“足不出户”的居民怎么能知道自己该交多少电费呢?得知记者的疑虑,张波笑着掏出手机,打开当天上午收到的一条短信给记者看:“用电客户(编号02000162xx):您好!2007年6月的电表数11788,电量73,电费36.5元,您已欠费4.21元。”

  张波指着短信告诉记者,他和邻居们管这种电力缴费提醒短信叫电费“小秘书”,“有了它,每个月交多少电费就一清二楚了。”而且,与贴在门上、不留情面的《催缴单》相比,电费“小秘书”的服务更具人性化,更受居民们欢迎。

  据营口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李莉介绍,居民口中的电费“小秘书”,其实是供电公司推出的“电力短消息”服务。目前,供电公司已为全市30万居民用户中的20余万户开通了“电力短消息”服务,每个月都按时告知用电数量,并及时提醒缴纳电费,实现了电费催缴的信息化服务。与以往登门粘贴《催缴单》相比,“电力短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更易于为百姓接受。

  据了解,由于采用了信息化服务方式,供电者与用电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拖欠电费的事情越来越少。从今年6月开始,营口供电公司不仅将以往拖欠的电费全部收回,而且还实现了新增欠费户动态为“零”。目前,“电力短消息”系统已得到了行业内标准认证,并在全省推广。

  “移动警务”保平安

  在给百姓带来方便的同时,信息化也使生活有了更多的安全保障。从去年5月1日起,沈阳市的所有交通警察都配备了一种“新式武器”———“警务通”手机。在这种先进的信息化执法工具的帮助下,交警们个个如同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交通违法行为难逃法网。

  据统计,在“警务通”使用后的7个月时间里,被查出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增多;其中,仅查出的“驾驶拼装或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违法数量就多达38件,是上一年同期数量的19倍,有效地起到了警示、震慑作用。沈阳市交警支队科研处信息网络科科长李东癉告诉记者,驾驶拼装、报废车辆上道行驶会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一旦这种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往往比较严重,而且会给交通事故处理造成诸多不便。“警务通”的上岗,让拼装、报废的危险车辆无处遁形。

  据李东癉介绍,目前全市近1900名交通警察已全部配备了“警务通”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提供“移动警务”服务。面对可疑车辆和可疑驾驶人,交通警察只需要6秒钟时间,便可以通过“警务通”进入沈阳交警支队内部信息网,实时、无线查询可疑车辆和可疑驾驶人的基础信息,通过比对发现并纠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与此同时,借助于“警务通”的信息化功能,交通警察还可以开展“亲情执法”服务,运用“限次警告”等手段在严肃执法中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此外,“警务通”还可以显示出网上逃犯的基础信息和照片,有效地增强了对违法人员的打击力度。

  据沈阳市今年上半年的交通违法行为统计数据显示,在“警务通”的协助下,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率稳步上升,交通违法行为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交通安全隐患亦大为减少。

(辽宁日报 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