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绵阳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5年8月14日在绵阳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唐利民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城建设为契机,围绕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克服困难,奋力拼搏,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五年平均增长8.7%;财政总收入34.3亿元,年均增长(同口径)9.5%。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在第一产业方面,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五年新增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97万亩,达到192.9万亩;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3个,达到72个;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1个,达到118个;市级龙头企业加工经营销售收入由8.3亿元增加到64.2亿元,增长6.7倍;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9.8个百分点,达到46.2%;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44%。在第二产业方面,坚持工业强市,大力支持长虹调整结构,着力抓好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51.3亿元,年均增长8.3%。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19户增加到46户,超10亿元的企业由1户增加到4户,工业多点支撑的局面初步形成。培育中国名牌产品3个,四川名牌产品33个,中国免检产品16个。在第三产业方面,商贸、餐饮、娱乐业快速发展,住房、旅游、教育、信息服务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6%,金融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县域经济发展加快。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大市对县的支持力度。五年来,通过财政体制补助和转移支付,市对区市县支持资金达到17亿元。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山区经济在资源开发和生态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郊区经济在工业、观光农业、城乡一体化上进展较快,三台丘区试点、盐亭解困试点、梓潼农业产业化试点成效明显。北川县被批准建立了羌族自治县。大多数区市县的工业产值实现了20%以上的年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10%左右的年均增长,县级财力不断增强。
  科技城建设实现打基础目标。
   调整城市规划,加强城市管理,新建和改扩建了科技城大道、九洲大道、塔子坝污水处理厂、垃圾综合处理场、市博物馆、大剧院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三优一学”创文明城市连续五届名列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服务中心,五年办理各类审批61.6万件,按时办结率达100%。累计砍减行政审批事项876项,占原审批数的86%。政府依法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中介市场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国家电子政务示范工程圆满完成。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资金和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和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大学、西南财大等10余所高校先后到科技城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创办二级学院。新建了科创区、经开区、农科区和仙海区。大中型骨干企业由科技城建设之初的50家发展到2004年底的1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100余户发展到821户,地区生产总值由155亿元增加到212.8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8.9亿元增加到22.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
   累计完成投资总额487.1亿元,较上一个五年增加206.4亿元,年均增长9.5%。武引一期、南郊机场、沉抗水库、三江水利工程先后竣工。涪江中上游水能资源开发全面实施,自一里电站建成发电。先后建成了绵(阳)盐(亭)路、绵(阳)安(县)北(川)路、三(台)盐(亭)路、三(台)射(洪)路、盐(亭)南(部)路、平(武)松(潘)路、九寨环线平(武)江(油)段和千佛山旅游公路,市到县高等级公路全面通车,市境内等级公路由2527公里增加到4201公里。五年完成企业技改投资104.7亿元,年均增长17.3%,实施技改项目349个。
  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取得新的进展。组建了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和经营公司,国有资本市场化运行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初步形成。金融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成效明显。“三个转变”积极推进,五年新增民营企业5312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3.0%提高到38.4%;实现土地总收益6.2亿元;人才激励机制初步建立,引进硕士和中级职称以上人才1590人。引进内资到位197.4亿元,引进外资到位3.4亿美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92.2亿元,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20个。出口创汇22.6亿美元,较上一个五年增长9倍。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和科普示范城市工作取得成效,农村科技得到加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科技城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考本科上线率和万人比连年位居全省第一,民办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城乡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第16届亚洲国际邮展、亚洲龙舟锦标赛、国际体育舞蹈邀请赛等重大活动。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和城市社区卫生走在全省前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建立,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保护耕地和土地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取得成效,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左右。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认真贯彻,“四五”普法成效明显,城市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绵阳市志》编纂顺利完成,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统计、审计、人防、档案、保密、地震、气象、测绘、妇女儿童、老龄人口、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五年用于“两个确保”和“低保”的支出达31.7亿元,累计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近亿元,对“低保”人员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全市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五年再就业8.1万人,累计再就业率为85%。20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农村各类扶贫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2.7亿元,共减少贫困人口3.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08元,年均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902元,年均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8.6平方米提高到22.1平方米。
  维护社会稳定卓有成效。
   下决心治理金融“三乱”,通过争取中央银行再贷款和各级政府多方努力,共筹集资金44.9亿元用于兑付,妥善处理了杂牌基金会、农村合作基金会、供销社股金等问题。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等专项斗争,保持了良好的治安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连续五年将安全工作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以内。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
  各位代表,2004年是本届政府工作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下称增长或增加)11.2%,财政总收入同口径增长16.5%。
  抓住第一要务,加快绵阳发展。
   经济工作坚持以工业为中心,以投资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科技城建设为契机,在多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工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长虹资产得到夯实,发展出现战略性转机;长钢被攀钢成功重组,销售收入创历史最高纪录。政企联手打造产业集群初见成效,特别是长虹配套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126户,打破了连续多年在200多户徘徊的局面。工业技改投入完成34亿元,增长58%。二是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全面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51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7%。三是城市管理理念实现新突破。确立了繁荣城市的思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城市管理,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提升城市人气和商气,首次由社会力量成功举办了秋交会。旅游总收入实现36.4亿元,增长27.1%。四是投资和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增长24.8%。武引二期武都水库正式开工。全年到位内资78亿元,增长33.6%。五是科技城建设思路和争取上级支持实现新突破。确立了产业发展在科技城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制定了《绵阳科技城2005—2010年发展规划》。国家已批准建立绵阳出口加工区,在绵阳开展现代流通体制改革试点。成功举办了首届科博会和全国科普活动周开幕式。
  坚持以民为本,构建服务型政府。
   去年5月1日,开通了市长公开电话,坚持24小时值班,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集中精力对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筹措资金,着力解决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资、失地农民生活困难、企业改制等方面的遗留问题。全面整治食品安全,努力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切实抓好社会保障和弱势群体的救助,将城区“低保”标准由143元提高到160元,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了农村“五保户”的生活问题。
  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
   围绕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三项基本准则,从制度抓起,全面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切实做到在阳光下行使政府权力,始终把政府工作置于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之下,置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监督之下。制定了《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若干规定》、《政府重大决策规则》、《财政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市级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专家咨询、财务顾问、社会公示等制度。在市本级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改革,财政性投资、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更加规范。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政务风气有所好转。加大廉政建设力度,公务人员收受现金及有价证券、违规经商办企业、参与赌博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极为突出的五年,是全市干部群众负重自强、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五年,也是中央和省上对绵阳关注最多、支持最大的五年。这五年在调整经济结构、解决社会矛盾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基础性工作,必将对绵阳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可以说,五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中共绵阳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向为绵阳发展无私奉献的驻绵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绵阳的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搞建设、上项目,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必须坚持科教兴绵和工业强市,集中精力抓产业发展。工业兴则绵阳兴。工业化水平低是绵阳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立足市情,抓住科技城建设的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绵、工业强市战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强做大绵阳的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全面创新行政、科技、教育、企业和投融资体制,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要树立“开放决定科技城建设的成败,决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观念,全面实施外向发展战略,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必须坚持“三个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手段配置资源的一律运用市场手段配置,凡是能够由社会力量去办的事一律由社会力量去办。
  必须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作决策、办事情,必须把529万绵阳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既是政府工作的价值取向,又是政府工作的最高要求,更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绵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相对省内外竞相加快发展的势头,绵阳发展速度不快,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已被德阳等兄弟城市超过;县域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科技城建设尤其是军转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没有大的突破;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进展缓慢,招商引资没能引进重大项目;各级政府负债较重,财政收支矛盾极为突出;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的力度不够,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慢,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自身建设也有一些缺点:政府职能转变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务环境、政府机关工作作风还有不少问题,特别是少数部门在一些环节上仍然存在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现象。对这些问题,今后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工作建议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推进绵阳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虽然我们还必须面对经济社会转型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已有建市20年来在经济实力、城市建设、政策体制、投资环境、干部和群众素质等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同时仍将得到上级对科技城建设的大力支持,绵阳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绵阳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突出“一心为人民、全力谋发展”,抓好“三大要务”,加快产业发展,努力把绵阳建成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和谐、城市繁荣美丽、农村生机勃勃、生态良性循环、人民幸福安康的西部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与和谐社会示范区。
   具体应实现五大主要目标: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009年突破8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5%,2009年达到290亿元;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一、二、三产业之比调整到15.6∶44.4∶40;财政总收入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70亿元。
  ——科技城建设迈上新台阶。科技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2009年达到500亿元。建成中国西部以工业经济为核心的科技城、军民结合体系示范区、重要的创新示范基地、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电子政务及信息化示范城市和百万人口大城市,成为西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城市之一,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现代化城市水平。
  ——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形成合理有效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接机制,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拳头产品,县域工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城乡二元结构有所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贫困群众得到有效帮助;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良好发展格局,县域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新的行政管理、企业、投融资、科技、教育体制基本形成,各项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建成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技术合作示范区,五年引进内资到位400亿元,引进外资到位6亿美元,其中工业引资占到60%以上,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2009年对外贸易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
  ——和谐社会构建取得明显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各类矛盾基本得到解决。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推进以下八项战略措施:
  一、坚持工业强市,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大力支持长虹调整结构,进军高附加值产品领域;支持九洲建好国际软件园,抓好军品生产;支持攀长钢、新华、江电等骨干企业狠抓技术创新,加快扩张发展。到2009年,力争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突破80户、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8户,力争打造4户百亿企业。
  培育产业集群。以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为基地,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游仙经济试验区、经开区为基地,发展汽车零部件及特种汽车产业集群;以江油工业开发区、安县工业园区为基地,发展建材及冶金产业集群;以高新区为基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三台工业开发区为基地,发展纺织产业集群;以绵阳城区、三台、盐亭、梓潼等县城为基地,发展食品产业集群。
  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点引导和推动民间资金向工业资本转变,力争3年内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产值、利税翻一番。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力争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100户,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户。
  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抓紧建设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特别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支持企业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技改项目。鼓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打造拳头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坚持科教兴绵,加快科技城建设和百万人口大城市构建
  全面实施《绵阳科技城2005-2010年发展规划》。以科教兴绵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切实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政府和企业信息化,培育和发展现代传媒、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知识经济。进一步整合园区资源,推动各园区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特色园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支撑、项目孵化、中介服务、资金融通体系,加大对各类技术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军转民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利益联接机制,进一步调动国防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科技城的积极性。继续抓好科技城各类教育的发展,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完善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
  积极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围绕提升城市现代化程度、文化品位、环境质量水平和产业发展,尽快完善城市规划,逐年建设一批城市基础设施,着力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以科技城为中心,以县城为支撑,以小城镇为基础,建设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设施配套的城镇体系,加强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规划发展一批具有品牌优势的农业产业化拳头产品,重点支持生猪、奶牛、粮油、蔬菜等大宗产品和茶叶、林果、药材等特色产品的发展,实施“千万头优质生猪工程”,进一步完善畜禽防疫体系。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特别要支持一批品牌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原材料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形成“扶龙头、带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格局。到2009年,年销售收入上千万的龙头企业要达到200家以上。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接农户和市场的重要作用,加大政策、融资等支持力度,到2009年,市级重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00个以上。支持农科区发展优质动植物良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物技术三大产业,建成全省一流的农业园区和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折不扣地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坚持把调整农业结构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加强农田水利、电力、道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继续抓好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培训。
  发挥科技城辐射带动作用,狠抓县域经济发展。统筹规划科技城和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一方面,引导科技城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度向区市县梯度转移;另一方面,科技城几大园区向区市县开放,支持区市县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到园区落户,这些项目的投资、产值和增加值纳入区市县核算,税收主要返还区市县。充分发挥区市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因地制宜地抓好工业、农业和旅游业,大力培育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核心层要围绕科技城产业规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紧密层要积极发展科技城配套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一批拳头旅游品牌;辐射层要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和民族地区政策优势,抓好水能、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经济。要进一步加大市对县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支持各地抓好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财政体制补助、转移支付、融资担保等途径,力争市对县支持资金每年达到5亿元以上。继续抓好三台丘区经济试点和梓潼农业产业化示范,帮助盐亭、游仙走出困境,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支持。
  四、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未来五年要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要按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公开公平公正运作,充分尊重职工意见,严格程序科学操作”的思路实施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不损害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按照中央和省上要求,认真抓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综合改革。加快垄断行业和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深化财政综合体制改革,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实施大开放发展战略。按照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思路,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迅速扩大经济增量,提升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支撑,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打造六大产业集群、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资源开发,着力引进一批大中型工业项目,同时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着力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民营企业。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大力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充分调动方方面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每年举办2-3次大型招商活动。坚持依法招商、诚信招商,创新招商引资管理体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努力建设西部最佳投融资环境城市。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强大通关和出口退税等综合服务,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扩大出口总量。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搞好外事、侨务和对台等工作。
  五、坚持扩大消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要在巩固历年创建成果的同时,千方百计繁荣城市。坚持以城养城,运用市场手段,实现城市资源合理利用和产出最大化。充分利用现有广场、街道,建好夜市、下岗职工一条街,繁荣风味食品、特色产品、休闲娱乐市场,增加就业,促进消费。搞好现代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发展现代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形成“走近两弹一星、体验原始山水、探源李白文化、休闲神奇绵阳”的旅游特色品牌和全省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按照“整合资源,分出梯队,整体运作,发挥优势,一致对外”的思路,着力打造科技城城市景观、李白故里、温泉之都、七曲山、西羌猿王洞、王朗白马风景区等旅游精品,加快仙海风景区的开发,不断提升景区等级。整顿旅游市场,提升服务水平,建设旅游安全区。
  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力度,实现新增贷款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设金融生态模范城市,加强银企、银政合作,优化金融环境,创建诚信绵阳,治理金融“三乱”,打击逃废金融债务。深化中小企业融资试点,增加天力信贷担保公司资本金。支持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
  六、坚持投资拉动,抓好重点工程
  继续争取国债等支持,鼓励民间投资,力争五年完成800亿元的投资任务。要抓紧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武引二期武都水库、燕儿河水库、城区防洪工程二期及红岩电站、绵(阳)遂(宁)高速公路、绵(阳)江(油)快速通道、绵(阳)安(县)快速通道、成(都)德(阳)绵(阳)城际铁路客运专线、科技城区间快速通道、现代物流基地、皂角铺火车集装箱货站等一批重点工程,基本完成涪江中上游水能资源开发。
  七、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循环经济
  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落实独生子女家庭法定奖励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搞好计划生育“三结合”,稳定低生育水平。抓好环境保护,重点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环境污染治理。认真搞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林业生态产业。继续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和实施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整顿、规范土地和矿产市场,切实保障科技城建设用地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特别要支持和推动中物院加大环保技术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八、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绵阳
  抓好社会事业。继续深入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搞好科普示范市工作,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制,构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长效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抓好农村教育,巩固科技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支持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组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绵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开展全民健身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卫生工作。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搞好重点疾病的防控。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城乡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加强卫生执法,严格医疗市场监管。
  坚持为民办实事。从今年起,每年都要为人民群众办一批实事。积极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困难群体生活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认真贯彻再就业优惠政策,重点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按照“市上帮扶、以县为主、镇村负责、落实到户”的工作思路,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劳务扶贫、移民扶贫,力争用3年时间使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贫困户基本脱贫。按政策推动残疾人就业,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搞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做好妇女儿童工作,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依法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联系与合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继续抓好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治。加强普法教育,搞好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加强国防教育,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和谐局面,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维护社会稳定。在努力避免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的同时,认真解决非法集资、企业改制、城镇房屋拆迁、失地农民生活等方面的遗留问题。加强信访工作,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变上访为下访。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确保公共安全。继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价格监管。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把好生产、加工、销售关。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和杜绝特大事故。
  各位代表!面对未来五年的形势与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决把不该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切实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认真落实《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若干规定》、《政府重大决策规则》,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要加强依法行政,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强化行政问责制,实行过错追究制。要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和监督保障措施。要增强行政能力,坚决自觉维护市委的核心领导地位,切实把市委的各项决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府工作。要牢记宗旨,凡事想着群众,决策顺应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继续办好市长公开电话,坚决整治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加强监察和审计工作,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尽快建立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与惩治腐败体系。
  2005年政府工作重点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突破5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同口径)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400元和15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在切实推进今后五年八项战略措施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狠抓工业提速增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要突破42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10亿元,企业技改突破40亿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突破5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500户。要认真落实打造4户百亿企业的各项措施,完成长虹电子产业集群和攀长钢冶金产业集群的规划及政策措施制定,力争在配套企业引进上取得重大突破。抓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认真解决好关系工业发展的供地、融资、物流、煤、电、气等问题。
  二是以产品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今年市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2000万元,重点支持生猪品种改良、30个扩繁场、20个商品猪基地乡镇建设。年内力争新增30家年销售收入上千万的龙头企业。
  三是着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全年投资力争达到140亿元。完成江电四期600兆瓦燃煤机组、西科大科技中心、市疾控中心、新体育馆等22个项目;加快建设武引二期武都水库、水牛家电站、木座电站、漩坪电站、千佛山景区、市中心医院扩建、攀长钢50万吨棒材生产线等33个项目的建设进度;开工建设绵(阳)遂(宁)高速公路、城区防洪工程二期及红岩电站、阴坪电站等10个项目;做好成(都)德(阳)绵(阳)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和武引二期灌区工程等13个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四是下大力气推进改革开放。力争完成3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任务,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改革。认真落实“3·28”招商活动签约项目,搞好第17届西交会、第13届世界拳击锦标赛等大型活动期间的招商引资工作。建成出口加工区。全年引进内资力争到位90亿元,引进外资力争到位1亿美元。
  五是抓好繁荣城市和旅游业的发展。完成繁荣城市的相关规划,启动和实施一批繁荣城市项目。办好李白国际文化旅游节、全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和四川省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暨展销会,建成4A级景区两个,千佛山风景区正式向游客开放。全年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45亿元。
  六是加快科技城建设。认真贯彻第七次部际协调小组会议精神,争取国家和省上更多的支持。年内落实和启动一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搞好中物院、58所军转民高科技产业园建设,支持九洲完成国际软件园一期工程。制定军转民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激励方面的政策措施。搞好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的规划工作,启动绵(阳)江(油)、绵(阳)安(县)快速通道和中华科学家雕塑园项目,搞好磨家入城口建设,提升城市广场、步行街和中心商务区的环境水平。
  七是做好财税金融工作。积极培植财源,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切实做好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工作,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向农民征收农业税及附加。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今年通过财政体制补助、项目资金和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市对县支持资金达到5.8亿元。市财政安排的农业产业化资金全部用于区市县,企业技改资金的50%以上用于区市县,安排不少于500万元支持区市县抓招商引资。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化解乡镇债务,严禁新增债务。启动金融生态模范城建设,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
  八是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1、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帮助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解决城区1000户特困户住房困难,解决农村800户无房特困户住房;3、排除70所、5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校D级危房;4、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3.6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书籍费、杂费,补助生活费);5、完成50所农村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改造;6、将1.9万名农村“五保户”全部纳入供养范围;7、完成农村5万人饮水安全任务,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困难;8、培训30万人次农民工,抓好3万人技能培训;9、修建和改造450公里通乡通村公路;10、支持农民新建1.8万口沼气池。
  九是抓好社会事业等其他工作。协调发展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办好第13届世界拳击锦标赛。建好55个扶贫新村,实现1万户、3.5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搞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经济普查工作。完成16户企业的污染治理。着力解决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十是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年内在政府机关深入开展政务环境建设活动,促进政务风气的根本好转。进一步办好行政服务中心,推行行政许可集中办理,建立重大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制度。积极推行网上协同办公和网上并联审批,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与投资密切相关的城建、国土等27个部门,要制定具体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强化阳光作业。在工商、环保等10个部门开展企业评价政府工作活动,加强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政务环境投诉制度,做到凡诉必查,查实必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大力改进会风和文风,严格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
  各位代表,绵阳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任务艰巨,前景美好。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绵阳市委的领导下,大力弘扬绵阳精神,牢固树立绵阳理念,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绵阳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