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来源:国门时报E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5
今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因车祸发生液氯泄漏事故,造成28人中毒死亡。但是,在事故发生一个多小时之后,有关部门才确认事故是由于液氯泄漏引起的。因此,把各项应急预案落到实处,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

  最近两年来,国务院用了很大力量组织制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共编制各类应急预案106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完成了省级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基本结束,初步形成了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在这种特殊情势下,于8月19日至20日在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政府电子政务论坛,就把主题定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重点研讨当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资源整合、网络平台、平战结合、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和功能评估等问题。

  论坛紧紧围绕主题,既介绍了正在制订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和科技中长期规划中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的总体框架构想,也介绍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管理信息报送系统、预测预警系统、无线指挥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的建设情况,以及借助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有益做法。与会的领导和专家们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标准和功能评估体系,并结合实际工作,探索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

  国务院副秘书长徐绍史在论坛上指出,要把加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纳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之中,做好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在建设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要摸清业务需求,优化工作流程;二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注重技术和装备的实用性;三要立足于平时应用,着眼于应急响应;四要将业务系统和技术体系紧密结合;五要做到总体设计,分步实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范维澄认为,服务于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应该认真借鉴国外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有益经验,深入研究我国实际情况,立足于自主创新,并且依靠先进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依托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最终建立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体系。还有专家认为,要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系统,卫星通讯和无线通讯应该是主要手段,重点要考虑灾中通讯中断恢复的问题,重大灾难的次生灾害所引起损失的问题,构建决策中心,省、部委指挥中心,现场的语音、数据、图像的实时通讯通道。监测预警、应急先期处置由专业力量完成,重点在应急战略决策、规划、评估分析,为专家组提供协同式临机决策会商平台,为专家提供信息,并与其所在专业部委指挥中心、所在地的指挥中心保持信息互通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