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金”到“十二金”的演变
来源:计算机世界 更新时间:2012-04-13
从1993年至今,“金字”工程从进程上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年到1995年是起步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提出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启动了“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金桥”、“金卡”和“金关”工程,即“三金工程”。

“金桥”工程即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可以传输数据、文件、话音、图像,能为金融、海关、外贸、旅游等信息业务系统提供卫星信息通信;目前正并入网通公司的吉通公司就是为建设“金桥”而设立的公司。“金关”工程是“金桥”工程的起步工程,为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部门业务系统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业务和电子邮件业务,目标是实现通关自动化和无纸贸易。“金卡”工程即电子货币工程,联通和完善金融业务系统,为银行和商业等部门服务。1994年春天,胡启立在中央党校学习班的学习总结中说:“抓好‘三金’工程对推进信息化,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包括软件、硬件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为推动“三金”工程的建设,国务院还批复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多数中央部委都是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成员;胡启立曾表示,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对“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及增值税防伪系统、计税收款机的推行等跨部门、跨地区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全国性经济信息化社会系统工程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

第二阶段,从1995年到2002年是推广阶段。到1995年,“三金”工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多的项目逐渐被纳入“三金”工程系列。经朱镕基同志提议,“三税”工程较早被纳入“金字”工程系列,随后“金海”工程(宏观经济信息系统)、“金蜂”工程(通信产业工程)等被相继纳入。各部委也提出了一些“金字”工程,如卫生部提出了“金卫”工程,交通部提出了“金交”工程等。由于国务院机构调整,1998年后“金字”工程渐渐不再由某个部委主导,而是由各部委自己去建设。

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是“金字”工程蓬勃发展的阶段。2002年7月,国务院17号文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又把“金字”工程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交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四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和金水等八个重要业务系统统称为“十二金”工程。列入“十二金”工程的部委开始加紧制定信息化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相关业务系统的实施等,一些没有列入“十二金”工程的部委在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申请加入“金字”工程,如人事部提出了“金人”工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出了“红盾”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