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海域管理向信息化发展
来源:中国海洋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本报讯  记者李庆石 特约通讯员唐 兴报道 一项由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的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与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正在辽宁葫芦岛市紧锣密鼓地进行。从实施方案的制定、到领导机构的设立、经费预算的落实、相关设备的购置以及实施测量工作的开展,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局都组织得有板有眼。这是葫芦岛在实施《海域使用管理法》,推进海域管理向精细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该市作为国家海洋局该项工作15个试点单位之一所承担的重要任务。

  开展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旨在建立葫芦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技术体系,提高海域使用管理技术水平,实现对海域开发活动的有效监管。通过该项目,将夯实葫芦岛市海域使用管理的信息基础,完善海域使用管理的技术手段,加快海洋行政执法的反应速度,提高政府部门的海域使用管理决策水平,对于葫芦岛市切实有效地实施《海域法》确立的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权属管理制度、海域使用有偿制度和海域使用统计制度,加快“数字海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承担全国试点任务,将对国家海域使用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海岸线最南端,海岸线长258公里。岸线类型多样,近海水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产业的自然条件优越。《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五年来,葫芦岛市是国家海洋局第一批确定的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之一,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新用海办证率达100%。早在2003年,该市即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合作,对全市9大类、21小类的海域使用类型,共计336个用海项目的海域使用权进行了复核、测量、绘图,填写了《海籍调查表》和海域使用权登记册,共审查项目396份,复核201份,测量126户,测点2870个,绘制宗海图336张,填写《海籍调查表》275套,掌握了每宗用海的位置、界址、面积、用海类型和权属等信息,初步建立了海籍信息系统,为科学管理海域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海域使用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起步较晚,海域使用动态信息不明和技术支撑体系缺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缺少有效的海域使用信息采集手段和途径;二是缺少针对项目用海和海洋功能区的监测、分析和监督管理;三是缺少对用海项目经营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不能有效评估辖区内海域使用的整体效率,影响海域资源优化配置和海域有偿使用工作的深入推进;四是缺少完备的海域使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影响海域使用管理整体能力的提升。根据葫芦岛市海域管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国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中,葫芦岛市遂被国家海洋局选定为试点地区之一,并于2006年年初正式开展工作,预计至2008年建成结束。

  该系统一旦建成,将完善海域使用基础数据库,健全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技术体系,建立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集成现场采集技术、数据存储与传输、信息管理和遥感等技术,初步形成结构完整、技术先进并与海域现代化管理要求相适应的覆盖全市范围的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体系,形成上下联动、科学规范的网络化海域使用管理流程,能够直接、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市海域使用实际状况及用海总量动态变化趋势,切实解决海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海域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可视化和业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