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三大板块”破解信息化整合难题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更新时间:2014-05-30
近年来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管理部门基本实现了内部高效管理。然而,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建设致使一些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间各自为政,丰富的信息资源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数出多门”、“异数异源”等情况时有发生。在当前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如何使政府部门信息互联,走出“信息孤岛”实现资源整合,已成为电子政务业界最受关注的难题。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上,上海市浦东新区提出将电子政务规划为前台(对外服务)、中台(数据交换)和后台(业务支持)三大板块进行资源整合的做法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1991年开始开发建设以来,政府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相当丰厚的成果和经验:政府信息化硬件设施健全,各种信息化分析决策系统开发较早,信息化应用基础较好、市民信息化水平较高等。但是,与其他一些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一样,浦东新区信息化同样存在分散建设、数据异构、资源独享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规划浦东新区信息化建设,构建浦东新区电子政务整体构架时,选择了将整合作为立足点和突破口。”上海市浦东新区电子政务中心主任邓捷介绍说:浦东新区制定了以整合为手段,以“数据互通、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优化配置”为目标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那么该怎样整合,整合什么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率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目标呢?针对电子政务服务于百姓和企业,服务于政府办公的特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G2B、G2C、和G2G,最终将电子政务规划为前台(对外服务)、中台(数据交换)和后台(业务支持)三大板块。

据邓捷介绍:前台是政府提供公众服务的窗口,通过整合窗口,企业和百姓可以更加方便地通过一个窗口完成多次多项的办理需求,有助于政府对公众服务能力、服务效率的提升。中台是政府提供各种对内对外服务的数据转换和通信通道,通过统一物理平台、统一数据标准的整合,从技术上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孤岛问题,实现数据互通、资源共享、确保大规模网上协同办公的可能性。后台是政府办公办事的各种应用支持系统,通过统一办公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管理、统一邮件管理、统一标准的电子档案存储,直接提升政府办公效率、降低政府运营成本,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府。

如何运用对外服务(前台)、数据交换(中台)和业务支持(后台)这三大板块进行信息资源整合,邓捷具体介绍了浦东新区选择6个关键环节进行整合的做法:首先在前台通过整合政府网站,形成有统一政府门户的网站群。浦东新区共有政府类服务网站67个,2003年通过索引和深度链接的方式实现了67个网站的全方位整合,使总计849项的服务只需要通过惟一的门户进入,大大提高了网上服务效率。其次,在前台整合政府各部门的对外办事窗口,形成政府受理工作的一体化。集中式的窗口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办理效率,而且还将大大降低政府运营成本。

在中台整合各业务应用系统接口,形成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据邓捷介绍,浦东新区目前正在运营的各类政府办公信息系统超过100个,其中大多数都是基于不同的数据标准构建的。浦东新区建设基于微软Biztalk信息交流技术的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将异构系统实现逻辑层的数据整合,真正实现了跨部门数据的双向平稳交换,并为数据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浦东新区在中台还对新区政务通讯网络进行了全面整合,形成统一的运行网络。据估算,经过整合,新区通讯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下降了近50%,而运营各类应用系统的效率提高了30%。

在后台整合上,浦东新区采取“办公与办事”、“涉密与非涉密”分离格局。对涉密的内网进行重组、重整,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涉密网络的数据传输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上,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子政务辅助办公的效率。与此同时,在后台整合内外网间的沟通渠道,形成定时、安全、有效的网际互通,分别服务内外两个方向的需求,共享信息资源库。

有关专家指出:浦东新区针对其电子政务建设环境的实际情况,在实施规划和进行体系构架的过程中,富有创意地将电子政务规划为前台(对外服务)、中台(数据交换)和后台(业务支持)三大板块进行资源整合,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这一做法值得其他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加以借鉴。邓捷表示,虽然电子政务建设被很多朋友冠以“高投入、探索性”的名号,但希望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能更多地关注现有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立足于长远规划,实行统一的建设标准,并且实实在在地为规范政府运营流程、提高政府运营效率、降低政府运营成本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