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vernment电子政务的模糊图景
来源:经济观察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以后不要再来柜台缴税。”北京市地税局服务窗口后的工作人员对王东(化名)说,“我们已经改网上办公了。”王东是一家新注册的公司的法人代表,本来是打算在这里办理报税手续的。工作人员对一脸茫然的王东补充道:“我们正在推行电子政务。”
  好在王东对互联网还比较熟悉,回家、打开电脑、拨号上网、寻找北京地税局的网站、注册登录、下载数字证书、办理缴税手续……尽管间或夹杂着一两个术语,但这一切对王东来说还不算难事,毕竟他曾是“数字王府井”项目的参与者之一。
  “还好,”王东对北京地税的网上办税流程评价道,“虽然用起来还有点费劲,但也还不错。”
  相比之下,在王东看来,“数字王府井”——北京市东城区的电子政/商务标杆项目——已经成了一个烂尾工程。
  “数字王府井”动工至今已一年多,据称总投入将逾亿元。也许与电子和政务都无关的是,王府井大街上漂亮的“自动”交通引导系统仍然能够显示地下停车场里的空车位,只是所显示的数字恐怕早已是工作人员目测、甚至凭空猜想的结果。
浪费
  试图通过“数字王府井”看到浩浩荡荡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大潮,只是一种以管窥豹的努力。中国的电子政务,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是它究竟有多浩大?似乎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答案。从财政拨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信息化的投入,然而这方面的官方数字至今没有任何披露。
  真正令IT厂商愈加亢奋的,是一个在坊间越传越大的市场数额。2002年2月赛迪CCID的报告发布时,这个数字还停留在保守的300亿上,一过了春节却骤然开始向1000亿靠拢,等到12月“2002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召开时,已有按捺不住的媒体开始宣称,未来5年中国在电子政务建设领域的投入将超过1万亿元!
  凭借臆想和粗浅的经验,中国的IT企业开始惊异地发现,自己的身边竟潜藏着一个可以吞下无数IT账单的庞然大物。
  一向因为机构臃肿、冗员泛滥而遭诟病的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哪个时候会像现在这样因为这一特点而受到如此追捧。
  一位“已经尝到过电子政务甜头”的国内知名IT企业的负责人给《北京青年报》算的账是:我国有几十个部委局、三十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县级行政单位多达上千个,这些行政单位下面又拥有各种职能部门和相关办事机构……
  机机构构,无穷匮也。谁在采购?谁在审批?谁在部署?谁了解全局?由于IT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特性,一个正在进行采购的政府部门以外的人员很难去了解该部门究竟有什么样的需求。再加上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采购了什么?有没有使用?使用程度多高?收效如何?这些问题更是无从作答。自从1999年开始推进政府信息化以来,在各级政府多如牛毛的机构和部门中,浪费情况究竟有多严重是一个令人不敢细想的问题。
  联想公司政府与公共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刚就给出了一个例子。2002年8月,联想与北京市通州区共同签署了“通州区电子政务规划合作协议”。“在我们进去之前,通州在过去的一年已经投了六七百万,但仅仅是把它的基础网络作了改造,网络上却基本没什么应用,只有一个网站。”
  当然,仅仅用“数字王府井”、“数字通州”来代表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状况是不合适的,根据埃森哲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国电子政务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并不令人悲观。
  但是埃森哲只考察了全球政府电子政务的成熟度,没有计算各国的投入产出比。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到目前为止投入了多少、回报了多少、浪费了多少?
  “浪费大于效益,”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这样评价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目前的状况,“成本和效益不成比例,且重复性建设太多。”杜教授同时还在亚洲开发银行负责政府能力研究工作,并且参与了中国部分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项目:“在很多地方,电子政务工程被当成了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但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浪费情况并非中国所独有,“法国与中国很相像。”杜钢建指出,在法国建设电子政务的初期,同样是一片混乱局面,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但是,在这方面,中国的舆论界却没有足够强大的声音来喝止这一切。
  “中国缺少外界压力,由于阻力太大且克服阻力的力量太弱,因此浪费的持续时间将会更长。”杜钢建预言道。
规划
  然而,对于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来说,浪费只是混乱的浅层表征,引致混乱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传统政府体制里的弊病并未因为电子政务的推行而得到缓解。
  杜钢建认为,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复杂化,这是传统政府体制里的弊病。权力的部门分割和利益化导致了权力无法收回,无法借助互联网资源共享的特性获取效益。而政府机构通过复杂的审批方式获利,则使得政府的工作流程无法实现优化。“一个地方政府有4000多项审批行为,这么多审批事项如何统统上网?”杜反问道。
  微软中国公司副总经理、市场总监陈国桂也有类似感受:“要实行电子政务,政府的首要问题是要重新制定工作流程。你现在有500个人干100个人的活儿,一个负责任的厂商不会就在这500个人的基础上帮你推进电子政务。”关于微软对参与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态度,陈国桂说道,“我们不可能替你把多余的400个人——而不仅仅是200个人——裁掉”。
  王刚也承认,联想的队伍进驻通州区政府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规划。”“我们跟客户组成联合体,来仔细调研信息化的现状,来梳理政府流程……”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杜链认为,对于原先条块分割严重的政府流程,梳理结果应是信息流结构纵横交错、以横为主,管理流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以实现信息能够横向共享、快速集中,同时随着决策权下放,政府管理的金字塔结构也趋扁平化。
  破除传统的条块分割,就是要实现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和数据的自由流动。埃森哲中国公司政府市场部总监林方雷却发现,中国某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以为用软件将原本在各部门内部自成体系的数据统一起来就能解决一切。
  “他们并没有想集中各部门的数据有什么用处,”林方雷说,“我们需要和他们一起分析他们的目标是什么、需求是什么,然后才能从满足需求的角度出发来整合各部门的数据,从而形成信息,才能被发展成为知识。”
  “换句话说,这些都要围绕着政府的商业需求(Business Needs而展开,”林方雷补充道,“在这个意义上,政府和企业是一样的。”
  混乱在部分程度上也是由中央缺乏统一规划导致的。好在这一问题正在得到解决,2001年,国家计委已经制定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提出了“十五”期间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见附录)。在2002年7月3日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规划》得到了通过。
  遗憾的是,尽管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是电子政务意图实现的内容之一,但在网上至今仍无法找到该《规划》的全文。
  领导的“拍脑门式”决策也成了混乱的另一肇源。对此,王东微词满腹:“他“数字王府井”项目领导说要什么样的,我们就得做出什么样的,所谓的专家委员会根本不起作用。”
  但王东的不满可能没处发泄。因为无论国内国外,电子政务的推进统统带有“一把手”的气质。正是由于体制内阻力太大,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才正是触动个人和集团利益、统一标准规范所不可或缺的。
  “一把手原则”确实贯穿在中国政府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比如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组长,胡锦涛、吴邦国、李岚清任小组的副组长,而具体负责电子政务推进工作的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则由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担任办公室主任。类似的操作方式,同样贯彻在各省市一级的政府中。
前景
  “我们热爱混乱,因为我们喜欢从中创造有序。”画家M·C·埃舍尔如此宣称。这个以描绘“不可能”的场景而著称的荷兰人,不一定能够绘制出今天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混乱图景,但的确,我们从混乱中也看到了有序。至少我们知道,目前的混乱局面的持续时间可能会短于杜钢建教授的预期:
  · 2002年10月22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颁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
  · 2002年12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在北京表示,为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的情况发生,国家已经利用统一平台对电子政务项目实行统一规划,资金划拨将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该举措有望遏止以往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弊病。
  · 12月底,财政部长项怀诚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讲话时也强调,对脱离实际的非生产性工程及各种名目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财政部门要停止一切形式的支持。
  · 2003年1月1日,颁布了已有半年时间的《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
  至于“数字王府井”,事实上,它并没有真正到了烂得没法收尾的地步,这项未竟的事业已经被带进了东城区信息化的“十五”规划。
  尽管对东城区领导仍有微词,王东仍然是盼着“数字王府井”能够最终完成的人之一,“毕竟这里面已经花了这么多钱了”。

附录
“十五”期间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提出的“十五”期间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发展方针:“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
  发展目标:第一,电信运营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7%以上;第二,网络规模、容量位居世界第一,基本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普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和中低收入阶层参与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三,信息服务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第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水平和规模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结构不断向生产制造与运营服务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相结合、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3%;第五,信息化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繁荣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第六,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主要任务: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政策措施:加快信息化立法进程;深化制度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人才培养;加快标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