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新型城市 南宁在路上 
一座西部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考与实践  
 
江东洲 刘昊 伍美新 
巍巍青秀山下,蜿蜒邕江河畔,烟波南湖之滨,沐浴着时代发展的春风,南宁市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嘹亮号角
  

  秋高气爽,南宁分外妖娆。南越王国、百越之地,曾给这座南疆“重镇”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唐代货物中转集散地、100年开埠历史,给这座充满亚热带风情城市带来无数的精彩瞬间;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加快了这座城市时代发展的节奏。2006年11月7日,在南宁建城1680余年的历史上,确立了一个崭新的起点。这天,南宁市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响亮提出:要推进全方位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意味着无穷的活力;创新,更凝聚着未来的希望。一座面临着种种历史性机遇的城市,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今天,这座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枢纽城市和区域性核心城市,中国走向东盟的前沿城市,更显得生机无限。科技,让时代机遇与厚重积累在这座城市瞬间发生了巨大嬗变。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康庄大道上,南宁正在努力实践。区域性国际化城市靠什么支撑发展

  南宁变了!变大了,变美了,变强了……变得让人认不出来了。一座昔日默默无闻的南国边陲小城,今天成为了一个生机勃勃、蓄势待发、充满希望的城市!如今的南宁,天空深邃蔚蓝,南湖广场风景惹人陶醉;万达商业广场行人如织;大小立交错致挺立;“大地飞歌”喜迎八方来客;琅东新城楼宇高耸入云……一幅幅如诗的画卷,让外地人刮目相看,让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南宁市民无比自豪。“那是晚风袭来,民生广场上欢歌笑语的人群;是秋天耀眼的金色中,大街小巷盛开的鲜花。”一位境外记者这样描述绿城南宁给人留下的印象。近年来,改革大潮中的南宁扬帆奋进,特别是乘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的东风,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天地:名企云集,发展迅速,形成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六大支柱行业,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逐渐拉开框架……进入新世纪以来,南宁市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之后,面向东南亚乃至世界的大开放格局已逐步形成,构建开放南宁和谐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发展目标也已明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怎样发展,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已成为决策者必须破解的课题。

  与自己比,近几年南宁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全国30多个重点城市相比,与东部、中部的省会城市相比,在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人均GDP、投资等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更为重要的是———缺乏核心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大部分产业还处在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资源依赖型和能源消耗型……放眼神州,东部沿海地区一马当先,中部城市也在加快发展,东北更是全力重振雄风,大家都在抓住重大机遇而谋求再跃新台阶,各地区都在高歌猛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更是汹涌澎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深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拓展、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风声水起……同时享有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具有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南宁,恰恰处于多个区域合作交汇点的核心,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迎来了多区域合作历史发展机遇的最佳时期。是的,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来了,但如何能抓住机遇使整座城市的整体实力得到再次跨越?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南宁市的经济发展必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市场等系列问题制约,这显然是一条行不通的发展路子。要解决南宁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走创新驱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是南宁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获取优势的唯一战略性选择。“要抓住机遇,把机遇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创新发展模式的基本途径,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马飚一语道出了南宁人的心声。走好一座城市发展的关键几步

  “一座城市的发展道路同样是漫长的,紧要处只有几步。”对于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南宁来说,同样如此。面对种种历史性机遇,南宁人是如何应对的?2006年7月17日,南宁市颁布实施《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的意见》,正式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2006年7月31日,南宁市颁布实施《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明确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目标要求,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坚实保障。2006年11月7日,南宁市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市委书记马飚和时任市长林国强对南宁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经过15年左右,南宁市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形成区域性的创新基地,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优势的创新型产业,具有活力和开放的体制机制,具有优越的环境。”南宁人确定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远大目标。战略目标已然明确,然而回到现实中,作为一座西部欠发达、一直以来大部分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默默无名的城市,南宁拿什么来建设创新型城市?纵观国内其他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走在前列的兄弟城市,无一不是在科教等方面具有雄厚基础的城市。甚至与区内的兄弟城市柳州相比,南宁也显得有点底气不足。“我们拿什么来建设创新型城市?”南宁人开始低头审视自己。是的,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南宁从一开始似乎就有点“先天不足”:改革开放20多年来,南宁市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科技总体水平同国内特别是国外科技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还十分薄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还很少。但是正在向区域性国际城市迈进的南宁,迫切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做大做强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竞争力,这已成为大势所趋。南宁市科技决策者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总体上南宁市属于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基础和总体科技力量相对比较薄弱,但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南宁市经济发展逐步进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的阶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在推进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相对比较优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总体实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1992年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后,南宁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十五”时期,南宁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41%%,2005年达到100.22亿元,成为广西第一个突破100亿的城市;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为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南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产业聚集,优势显现、创新活跃”的态势,初步形成以生物、信息、光电一体化和先进制造等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已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国家级高新产业示范区,南宁市高新区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上作用日益增强。———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交流合作空间广阔。南宁市不仅具有广西首府城市优势,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以及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构建,从国家战略高度上把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南宁推向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突显。———科技资源比较丰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聚集了全区80%%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政策法规比较健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南宁市建立起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创新机制……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不“妄自菲薄”,在如何走好城市发展的关键几步路上,南宁人做出了理性思考和选择。铸造具有南宁特色的创新模式

  目标既定,如何出击?建设创新型城市不是凭空就能建成的,围绕着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国内很多城市都分别选择各自所依托的关键产业和技术,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创新之路。向北看,南京在坚持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利用本土大量现成的科教资源推进自主创新,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属于自己的城市创新体系。合肥,以建设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探索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深圳,将自主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南宁如何进行创新?南宁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我们需要的是全方位创新”。市委书记马飚认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要提高南宁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建设南宁的创新文化,要营造南宁的创新环境,思想观念要创新,发展模式要创,体制机制要创新,方式方法要创新。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南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了全方位创新的重点方向。在总体思路上,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突出自主创新这一战略主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推动转变科技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发展途径上,要坚持从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具有南宁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尽快实现由“南宁制造”向“南宁创造”转变。要把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核心,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在创新方式上,要着眼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注重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努力实现关键和共性技术的集成和突破,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在创新体制上,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整体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在发展部署上,要突出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从以研究开发为主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普及并重转变,扩大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和社会基础。……“建设创新型城市,就是要把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南宁人目光长远。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道路上,信念坚定的南宁人开始了自己的破冰之旅。让创新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建设创新型城市,观念创新为先。”进入2007年后,一场席卷南宁关于如何创新的大讨论轰轰烈烈在全市上演。2007年的第一天,南宁市以纪念南宁开埠100周年活动为契机,举办了“以全方位创新促全方位开放纪念南宁开埠10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了“创新观念大宣传、创新观念大征集、创新观念大评比”三大活动。在全市“创新年”活动启动之际,市委书记马飚还亲自主持召开南宁市开展“创新年”活动座谈会,来自全市各行各业与各部门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和领导干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把南宁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创新动力和雄厚创新实力的城市献计献策。5月11日,星期五,尽管天上下着小雨,但也难挡南宁市民参与创新集会的热情。这一天,南宁市“创新观念大宣传、大征集”活动如期在南宁市朝阳广场举行,南宁市34个部门集中设点,开展“创新观念大宣传、大征集日”活动,各县区、开发区同时开展此项活动,共发放《创新观念市民征集表》2万多份,通过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和座谈会等征集方式向干部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从体制到机制,从政策到发展模式,汇集各种创新观念,为全方位创新集思广益。“国内外很多城市的经验早已证明,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初期,大力营造创新文化、倡导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南宁人通过虚心学习,已经深得精髓。“从当年的一个小渔村,靠改革开放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城市。”深圳的发展经验就表明,深圳之所以在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就得益于一个创新氛围的形成。按照“以思想观念创新促进大发展”的要求,南宁市在全市开展“创新观念大宣传”、“创新观念大征集”、“创新观念大评比”三大活动,使每个市民都成为创新的主体,使创新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创新不仅仅是政府官员的事情,不仅仅是企业单位的事情,更应该是全民的事情。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为了在全市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市委书记马飚还亲自撰文,为把南宁建成有强大创新动力和雄厚创新实力的城市推波助澜。随着三大活动的开展,创新的观念在南宁日益深入人心,把创新贯穿于工作、学习、生活和一切社会事务中,正在逐渐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创新制度

  从各个城市的创新实践看,政府在制定战略布局规划、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完善创新支持体系、实施产业科技攻关以及加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推动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使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口号,需要政府部门采取非常切实可行的、强有力的措施,从组织上、人事上、体制上、手段上推动自主创新。”南宁市市长陈向群说,“要充分发挥在体制、模式和理念上的优势,不断创新、不断开放,以开阔的眼界和创新的思维来推动跨越式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首先要建设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制度,这是南宁人在实践中凝聚的共识。2006年7月,《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自主创新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具体的发展目标。一系列在科技投入上的大手笔,更是凸现南宁人对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渴望:2007年,南宁市在本级财政中安排5000万元作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费来支持自主创新工作,安排1.4亿元作为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安排1500万元技术创新资金扶持企业产品创新,继续投入1800万元建设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南宁高新区在本级财政中安排近5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来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各县区也在去年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基础上,增大对自主创新工作的投入;《南宁市十佳创新型企业认定办法》,《南宁市十佳创新产品评选办法》,《南宁市十佳创新技术评选办法》,《南宁市创新型产品认定办法》,《南宁市新技术认定办法》,《南宁市科技型企业认定办法》……仅仅一个多月,南宁市就着手制定出近十部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这样的速度在南宁的科技发展史上从没有过。南宁市着力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建立完善相关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以及建立一系列有关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的创新机制等,让人看到了南宁人的决心。成立首府科技顾问委员会,探索建立党政领导科技顾问制度;各级人大和政协及相关工作机构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监督和支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树立大科技的观念,加强对全市及各有关部门的科技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进一步完善县区党政领导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任务列入干部任期考核目标……一连串以政府为主导,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夯实基础的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从研究制定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到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到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如今在南宁,政府不仅充当着审查者和系统整合者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南宁市正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创新制度。调动大学科技资源进入经济主战场

  在广西区内很多城市看来,南宁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让人羡慕不已。事实上,作为广西首府,南宁聚集了全区80%%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拥有9家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44家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然而,多年的现实却一直让人颇感无奈:虽然南宁市在科技领域聚集着雄厚的研发单位及人才,有一批较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但由于部门、条块分割,力量分散,产学研结合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等原因,在科教资源与社会实践之间一直缺乏有机结合。“一边是企业缺乏科研技术的有力支撑,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另一边是丰富的科研成果找不到‘婆家’,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对于这一现状,科技部门感到忧心忡忡。从2005年开始,这一状况得到逐渐改变,南宁市与高校开始联手,整合科技资源,力推成果就地转化。2005年1月,南宁市科技部门成功通过策划主持,组织南宁市高新区管委会、广西大学、广西科学院共同参与,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集成创新要素,强化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激发各方面人才创新活力,建立起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创新的生物技术中试平台———南宁市生物工程技术中心。目前,随着南宁市生物工程技术中心第一阶段建设的完成,区内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纷纷携项目进入中心进行相关试验,先后进行了苦瓜素、甜茶素的提取,鸡血藤、金花茶等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废茶枝提取茶多酚,玫瑰花色素的提取等等。“现在企业不再需要自己投入资金购买设备就能完成项目的试验,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而广西大学现有的25个试验中心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试验出来的成果也在实践中得以检验。这就是政府搭台、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南宁市科技局局长傅隆政告诉记者。无独有偶。由南宁市科技局与广西大学共同合作组建的南宁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在服务体系和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建成覆盖全市、辐射全区自主开发的制造业信息化中心服务体系与网络服务平台,为50家企业提供了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培训信息化高级人才1163人次,全市8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应用推广1个单元以上的信息化技术。通过整合创新资源,联合资源共享进行高效运作,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南宁人尝到了前所未有的甜头。2007年,这种市校、校企合作模式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6月30日,南宁市与广西大学签订了“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协议”,调动广西大学科技资源进入南宁经济主战场,形成了13个创新团队、102名创新工程人才、多学科创新人才聚集的创新小高地。“加强市校合作、校企合作,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市委书记马飚认为,通过加强与广西大学的科技合作与对接,充分利用了这个平台,引进、吸收、应用高校科研成果,促进市校人才共建和科技合作向多渠道、宽领域、多层次发展,不断提升市校科技项目合作整体水平,提升南宁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广西大学党委书记阳国亮也持同样的观点:科技开发、人才资源只有与地方经济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效应,广西大学应主动融入到首府的发展中,为南宁市提供人才、科研成果的支撑。根据协议,南宁市与广西大学协力在南宁高新区共建“南宁市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合作双方在支柱优势产业科技创新领域内,整合资源,共建技术、产品研发工程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针对急需解决的科技及技术难题开展产学研攻关。建设创新型城市只争朝夕

  要建设创新型城市,一系列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政策和措施都亟需科技部门去付诸实施。面对如何使科技实现引领整座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任,作为科技工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傅隆政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是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只争朝夕”。

  到2010年,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全国知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和优势企业,全社会研发(R&D)经费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以上,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于35%%,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要抹平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鸿沟,只有不到四年的时间。而且从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一年能干什么?“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依靠着这种只争朝夕的精神,在这一年里,南宁人用坚实的行动交出了精彩的答卷。一年来,南宁市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加快产学研合作,与广西大学建立了“市校、校企科技合作”机制;加大创新投入,促进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向多渠道、宽领域、多层次发展。

  一年来,南宁市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各类科技孵化器,提高科技企业孵化能力。随着中国-东盟孵化基地首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科技孵化功能日益完善,正在吸引更多的国内以及东盟各国科技型企业和知名企业总部入驻,形成辐射全国及东盟各国的“中心外围效应”。一年来,南宁市实施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工程,力求发挥科技进步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推进自主创新中企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生物技术产业群、中医药产业群、信息电子产业群、汽车配件产业群和电力设备产业群逐渐壮大,极大地促进了经济高效发展。一年来,南宁市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取得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极大地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双高”铝建材及工业铝材等核心技术产品,使公司率先成为目前国内铝材表面处理技术最完备、国内铝板带箔技术装备最先进的厂家之一,并成为西南地区铝门窗幕墙加工技术装备最先进、产能最大的厂家;南宁市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完成了铜质硬钎焊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使产品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厚积薄发。今年上半年,南宁市自主创新工作取得了“开门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74.47亿元,同比增加17.13%%,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达108.13亿元,同比增加30.01%%;高新技术企业利税10.4亿元,同比增加29.68%%。形成了以生物工程及制药、电子与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和先进制造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已逐步成为南宁市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