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信息化应整体规划和多元化建设
来源:通信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陈少华

测试你的心理倾向:看你离比尔·盖茨还有多远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近日在京联合成立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正在修订包括“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应用标准”在内的社区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今年将完成部分标准的制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新的历史使命,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作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社区信息化在便利居民生活、提升社会生活水平、加强政府与居民互动、构建服务型政府、完善社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因此,推进社区信息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

目前,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整体性、全面的规划不够,标准化设计不足、信息和服务共享程度低、重复建设,以及缺乏多元化的建设和服务体系等。因此,社区信息化应坚持整体性规划、标准化设计和多元化建设,这样,才能克服目前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服务的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有效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服务。

全面理解社区信息化,做好社区信息化的整体规划

做好社区信息化的规划,首先要全面理解社区信息化。目前,在社区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缺乏整体规划,或者说,不同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理解的社区信息化整体规划的要求是不同的,其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社区信息化的理解不同所造成的。无论是对社区信息化的组成,还是对社区信息化的功能、作用和影响,人们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从社区信息化系统的组成来看,社区信息化系统建设应该不仅仅包括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与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两大部分,还应包括文化信息系统。

所谓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就是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相互构成的服务网络系统,涉及社区民日常生活便民服务项目及慈善捐赠、助残救困、司法援助等公益服务。

比如,一个社区服务信息系统由社区便民服务网站、市民求助热线和智能呼叫系统组成。如属公共管理类信息交执行部门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处理,限时跟踪回复;如属生活服务类要求,本着“就近、便利、快捷”原则,直接与相关加盟企业、个人联系,安排其上门服务,并就服务质量、价格、态度进行跟踪监督,电话回访用户,进行服务提示。系统还通过加盟认证培训,建立社区服务管理标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质量评比等方式,提高服务满意度,铸造服务品牌。

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以社区空间地理信息和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通过与城市电子政务专网、数字城管专网连接兼容的单独内网平台,使用对象为市、区级机关部门、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的管理人员。

系统通过归纳、梳理与基层社区日常管理相关的办公事务,将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信息分类存储,实现社区日常管理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减轻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根据权限设置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教育、房产等部门的社区业务管理信息,定期生成固定报表和统计分析报表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数据信息,供各级领导统计分析和决策使用。

社区文化信息系统是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服务在信息化系统中的体现,既包括面向社区的文化信息服务,也包括社区文化在信息网络上的展现、传播和共享,增加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便于外部群体对特定社区的文化识别和评价。而且,社区文化信息服务需求量大、频繁、多样化。可见,社区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服务和应用,而是涉及到技术、文化、政治和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

但是,目前很多时候,人们对社区信息化的理解,仅仅是包括社区服务信息系统、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很少将社区文化信息系统考虑进来。在这种不全面理解的背景下,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就很难做到全面。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社区服务信息系统、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文化信息系统等三大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在技术设施、数据信息和服务等方面可以实现部分共享。此外,这三类信息和服务还可以转化。比如,生活服务信息和文化信息可以成为社区综合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迫切需要标准化的设计,加强统一平台的建设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仅社区管理和服务就涉及到国家十几个部委的工作。而面向居民需求的社区信息化,开始越来越贴近居民的生活,在以地缘为基础而形成的社区里,社区事务繁多,居民需求各异。随着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其标准化问题则摆在人们的面前。

社区信息平台建设是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基础性工作。但是,经过多年的建设,真正能够整合政府所有办事项目、实现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的社区信息统一平台一直未能出现。由于缺少统一的平台建设,让居民少跑路、少踏门槛,在家门口享受到一门式、一站式的社区行政管理服务和社区生活服务的愿望就难于实现。

现在,两部委联合制定社区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将对我国社区信息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制定社会信息化标准体系时,建议注意处理几个问题:

一是标准应覆盖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服务的基本领域,包括平台、数据信息、功能和服务,都应该有标准。

二是要处理好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协调问题,特别是应用和服务层面的标准,不能希望一套标准规范所有的服务,应该针对不同的主要服务制定不同的标准,尽可能满足个性化服务方式和服务功能的要求。

三是要解决好标准化与地区差异性的协调问题。各地区信息化水平不同、认识程度也不同,不可能按一个标准来建设,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标准,并注意到不同标准之间的衔接性,便于社区信息化系统今后的改造和升级。

特别要注意加强的是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标准化建设问题。过去搞信息化,各个部门开发了很多系统,都延伸到社区。数据格式与收集流程的规范化问题,信息服务流程和人机交互的规范化问题,过去重视不够,影响到社区信息化的进程和效果。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此外,还要解决好社区信息处理分析和服务支撑系统,开发好模块化服务系统,提高效率和效果。比如快速报表服务系统、快速分析系统、社区人口基本情况决策分析模型、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决策分析模型等。

按层次分类别推进多元化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体系

从试点到普及并不是一个简单复制的量变过程,而是一个逐步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当前,居民对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同时,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也影响社区信息化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进程。目前,我国的社区信息化覆盖层面较窄、服务程度比较浅、服务个性化比较弱。

因此,按层次分类别推进多元化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需要改变政府作为社区信息化单一投资主体的状况。在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第一阶段,实现社区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提供社区信息基础服务,建设主体、投资主体、服务主体可以主要是政府部门。到了以应用和信息服务为主的阶段和层面,就应该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发多层次、多种类的服务,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服务主体。只有多元化的服务主体,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个性化的社区信息服务。

其次,对信息服务平台要形成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信用体系是监控重点。对终端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促使服务主体改善服务方式,提供更多服务和应用。

第三,建立统一的社区信息内容服务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没有很好的资源整合,就不可能提供一站式、集成社区式的信息服务,实现横向和纵向的信息交换。因此,服务系统化、信息资源整合化将成为社区信息化未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四,按层次分类别推进多元化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体系。基础层面的服务和应用,应该采取统一标准、集中建设、统一管理的办法,而对终端应用和服务则应采取多元化推进的办法。此外,不同类型的服务,对其投资管理、资格准入、运行管理可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