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银行安全吗? 如何防盗成关键
来源:和讯网 更新时间:2007-09-27

 
  韩国网上业务量占传统银行业务量的比例接近40%,美国接近50%,而在瑞典该比例更是高达60%。相比之下,我国网上银行业务仅有4%的交易额来自于个人用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网上银行业务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银行传统业务的重要补充。作为一种全新的客户服务渠道,用户可以不必亲身去银行办理业务,只需在有网络的条件下,通过电脑终端,全天候便捷地管理自己的资产,办理查询、转账、、缴费等银行业务,省时省力。但是正因为一切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缺少了面对面的过程,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摆在眼前:"网上银行"安全吗?

相关统计显示,进入2007年来,涉及网银被盗的案件数量呈骤然上升趋势,比去年同期多了至少近1倍。360安全中心负责人傅盛提醒广大网民,网上银行并非想象中那么安全,木马程序往往是罪魁祸首,要保万无一失,需要"严防死守"。

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有20多家银行提供了网络银行服务,其用户超过了3500万。2007年,单是个人网银注册用户的网上交易总额就超过了40多万亿元。

但网络银行盗窃案件却频频发生,网络银行的安全性令人担忧。据上海市公安机关公布的数据,2006年上海接到关于银行卡的犯罪报案925起,涉及金额1365.47万元。

键入"网络银行盗窃"在百度搜索,找到相关网页约48400多篇。据了解,2000年8月发生在英国的Egg互联网银行数十万资金的盗窃案,号称是全球第一起网络银行盗窃案。从此,世界各地与网银失窃相关的案件就再也没间断过。

据傅盛介绍,目前网银安全最薄弱的地方在客户端上,几乎所有的网络盗窃都是通过木马程序记录了受害者的帐号和密码,冒名登录后转帐成功的。傅盛透露,即便是号称"绝对安全"的"U盾",同样逃脱不了木马程序的窥探,"黑客不会和你硬碰硬,他只需攻破最薄弱的环节。"

对于越来越频频发生的网银失窃案件,多数用户感到无所适从。对此,奇虎个人软件事业部总经理傅盛表示,一般黑客主要有三种作案手法。

"最常见的是创建‘钓鱼’网站,通过其他网站的链接,诱使网民登陆,从而骗取网民银行账户密码信息;此外,将木马病毒植入某些网站中,并通过各种手段诱导网民登录,感染其电脑。再者,通过淘宝等网上交易平台,在与受害者E-mail联络或交易过程中,以植入木马等方式,窃得帐号及密码。"

针对这些伎俩,傅盛提供了几点安全建议,供网银用户参考:

1、安装杀毒软件及木马防护软件并保持到最新版本。

2、不要访问来路不明的网站,打开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尤其是附件。

3、在登陆一些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基金类的网站时,应该直接输入其域名,不要通过其他网站提供的链接进入,也不要通过邮件里的链接进入,这些链接可能将你引导到假的银行网站,这是"网络钓鱼"惯用的伎俩。

4、尽量选择安全性更高的USB证书认证形式,不要在网吧等公共场所登陆网上银行。网银密码不要和其他密码设置为一样,密码设置尽可能复杂一些,以防别人猜出密码。

5、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建议摘除任何试图截取键盘输入的非授权驱动、钩子程序等,为程序建立一个隔离的安全运行环境,达到有效保护网上帐号、防止盗号的目的。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还非常年轻,无论技术、经济、政策、监管、以及用户结构等各方面都仍不完善。有关资料显示,韩国网上银行业务量占传统银行业务量的比例接近40%,美国接近50%,而在瑞典该比例更是高达60%。相比之下,我国网上银行业务虽然在几年间飞速增长,但业务比重较之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尤其是针对个人用户的网上银行业务发展更为落后(根据业内领先的统计数据,其网上银行业务占总业务的33.5%,但其中仅有4%的交易额来自于个人用户)。

不久前,银监会发出关于做好网上银行风险管理和服务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最迟于2007年12月31日前对所有网上银行高风险账户操作统一使用双重身份认证,从而加强用户账户安全管理。在广大消费者加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银行部门强化安全措施,政府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法规的三重努力下,相信网上银行的交易环境会得到有效改善,广大用户也可以更放心的使用网上银行,享受它带来的种种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