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城乡建设十一五规划
来源:吉林市发改委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奋斗三年,总量翻番”为统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理性建设,建管并重,科学发展”十六字方针,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市的目标,紧紧围绕营造工业集中区的发展氛围,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生态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二、指导原则
    ­——突出以人为本,贴近百姓生计,城市建设与多数群众直接利益相衔接,扎实推进“民生民利工程”,把建设成果充分体现在群众需求,落实群众长远利益上。
    ——坚持规划先行,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以滚动性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衔接,做好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以近期规划合理、科学、全面的实施保证长远规划的落实,避免随机和随意性,使城市建设浑然一体有特色,实现理性建设。
    ——科学统筹安排,解决群众实际需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促进企业生产、市民生活和城市生态和谐统一。
    ——遵循可持续发展,处理好资源有序管理与资源转换升值增值,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等方面的关系,统一于发展中的滚动建设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发展目标
    1、道路建设。城市道路长度达到925公里,比2005年增长8.7%;道路面积达到1345万平方米,增长12.2%;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0.6平方米,增长11.8%。
    2、房地产业。全市商品房、棚户区开发面积1200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3.5平方米,增幅10.33%。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年交易额递增10%,达到90亿元。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60%以上。
    3、城市绿化。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7772.8公顷,增长30.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1%,提高6.0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2平方米,增长39%。
    4、环境卫生。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提高67.3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提高17.6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提高24.43%。
    5、城市供水。市政日供水能力保持在50.5万吨;年供水能力达到15643万吨,增长28.22%;用水普及率达到99%,提高1.29%;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50升,增长6.38%。
    6、城市供热。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238万平方米,增长103%;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4%,增长25%。
    7、城市供气。城市天然气年供气量达到5000万立方米,增长134%;用气总人口达到128万人,增长8.84%;燃气普及率达到97%,增长3.95%。
    8、公共交通。公共交通运营车辆达到1470标台,增长37.6%;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0标台,增长18%;年客运总量达到17850万人次。
    9、村镇建设。新建住宅面积170万平方米,建制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房砖瓦化率达到97%。
    10、建设科技。2007年我市本级实现粘土砖“禁实”目标。2010年,既有工程抗震、鉴定和加固项目达到80%。
    11、建筑产业。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为分支的产业体系。
    12、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投资指数大于1.5%;集中式现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6%,松花江流域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大于85%;城市环境重点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7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5分贝以下。
    “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规模为370亿元,年均投资规模为74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及环保投资100亿元,年均完成20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70亿元,年均投资规模为54亿元。
    四、主要任务
    1、路桥建设。全力打造工业集中区内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功能,增进化工园区与市区的联系,促进发展空间,提高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坚持把建设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与建设方便市民出行的市区网络交通相结合,构建以城市主次街路为主体,以巷路和小区道路为网络,打通沿江两岸重点部位交通,形成既快捷又方便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
    2、市政建设。以市政设施管护为中心,重点维修改造60条城市主次街路和市区所有巷路及小区道路;维护、大修临江门大桥、丰满大桥、哈龙大桥、龙潭大桥、清源桥和江湾大桥。完成和平路、江南、丰满污水管线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截流工程。加强对既有道路的维护管理,保持路况良好。对桥梁、排水设施按计划组织维修养护,保证设施完好健全,切实发挥应有功能。
    3、房地产开发。重点实施棚户区三年拆迁、五年建设规划,全面完成产业集中区、西山、小白山等区域3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实施沿江高尚住宅小区开发,吸引域外名牌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并形成滨江花园和温德生态风景园等多个新型住宅小区。适应市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在条件和环境较好的区域,搞普通住宅开发。
    4、绿化亮化。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六山连环、沿江成带、因路成网、连区成片、城中有林、山中有园“的格局,建立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系统内各类绿地建设以自然植物群落为蓝本,从生态、景观要求出发,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能互相生存的多种植物物种(乔、灌、花、草),调动各种园林艺术手段,在平面和立面上有机、有序地配置和组合植物物种,增加群落的稳定性和观赏性,有目的地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充实植物资源,实现物种多样化,有效地净化城市大气、保持城市水土、降低城市噪声和热岛效应,达到多种生态功能。通过努力把吉林市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优美、社会经济繁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通、具有北方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完善城市照明设施,新安装路灯2万盏,实现全市拥有路灯65000盏,城市道路装灯率达到80%;以江上和江岸亮化为重点,着力打造城市亮化景观特征。
    5、环境卫生。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生活垃圾和粪便处理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收运实现封闭化。对现有的保洁机械、垃圾清运设施、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新建、翻建旱厕200座,新建水冲公厕达到120
    座,增设保洁设施,提高生活垃圾袋装率。
    6、城市供水。抓好工业集中区净水工程规划和建设。重点完成41个二次供水区域集中加压泵站建设,对运行50年以上的88.3公里陈旧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同时计划新建供水管网24.5公里。
    7、城市供热。提高工业集中区供热水平,实施源源热电厂扩建工程,启动垃圾焚烧电站建设工程,进行东关电厂三期和吉林新力热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等。对供热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提高集中供热能力。利用3年时间取消小锅炉房,取缔现有7MW以下的单台锅炉412座,实行并网集中供热。
    8、公共交通。确立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结构,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计划投资2.6亿元,按照环型线、快速线、常规线、郊区线、规划区线等五个层次做好线网建设;逐步更新营运车辆,按照中心枢纽站、换乘站和接驳站三种类型加快公共交通场站建设。
    9、城市燃气。依据城区居民生活用气天然气化的三年规划,计划投资2.4亿元,发展天燃气用户12万户,使我市管道燃气率达到70%。
    10、环境保护。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水污染防治,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加强空气污染防治,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强辐射环境管理,降低辐射危害水平。